七堇年的三色光輝

書架的格子裡躺著一本書——《被窩是青春的墳墓》,七堇年的作品,當初覺得這個書名很犀利,而且包裝也很素樸,書頁似乎都有點微微泛黃,只因為這描述曾經的故事。讀這本書,覺得她的文字帶著一種深沉的哀傷。這和我書里夾的那張寫著她的霸氣簽名的紙張風格完全不同。紙上七堇年三個大字說蒼勁有力絕不誇張,字如其人,應是個女漢子的性格。但和我記憶里的她的形象卻不符……

與她相見緣起於創新作文大賽,在官網上得知了這個名字是受邀開講座的,只是覺得陌生。特意百度一下,百度詞條寥寥數筆,我只記住個關鍵字:八零後女作家。

講座那天上午我非常不幸的起晚了,與爸媽狂奔至北大中文系二樓,講座已然開始,連個縫都插不進去,只能站在門口撥浪鼓似的張望。她穿著白色的t恤,馬尾辮,斜劉海,是我最喜歡的髮型。離得有點遙遠,並且加上我的輕度近視,並不能將她的臉看得太清晰,但絕對是個氣質型清純美女。講座和以往有點不同,不是念準備好的稿子長篇大論,而是像個論壇似的,大家舉手提問,她則一一作答。現在可體現出我這地形的劣勢了,聽不見同學們是如何提問的,只聽見她清脆地笑了幾聲,然後耐心地解答,她的聲音不是輕柔的,但是沉穩。

既然來了,拚死也得提個問題啊!憑著這個不怕死的精神,我把手舉得老高,相信她一定能看到這個門口的位置有一個獨樹一幟的“標誌”。

過了幾輪,只聽她說:“後面的那位同學。”我像獲得了特赦令一般向前,讓她能看見我:“恩,七姐您好。我在網上看到說您的作品在同齡人中具有思想深度,您能說說這種思維應該怎樣鍛鍊呢?”我把這個百度上的令我納悶的標籤拋給她,“這個其實是過獎了,談不上什麼思想深度,只是經歷了一些事,把它們寫出來……”她很有耐心地給我做了一個詳細的解釋,其實很慚愧沒有看過她的作品,只能拿這個泛泛的問題問她。看到那么多人對她的作品提問,真是腸子都悔青了!

講座結束後,一條長龍隊伍蜿蜒著請她簽名,我拿著本子一個勁兒地向前,憑著縮骨神功我跑到了最前面,在她給一位同學簽在t恤上後,我忙把我的本子塞過去,她拿著黑色的馬克筆大氣地簽上她的名字,占據了半頁本子,七堇年。我用餘光看她,清純如她,但是眼神中有著一股堅韌。

簽完後她抱歉地離開了,我拿著相機追了出去,想和她合張影,但是她走得很急,只能用相機捕捉她的背影,馬尾辮也一頓一頓的,隨風遠去……

我伸手把那本書從書架中取下,拿出那張簽名,與她清純的形象、略哀的文筆反襯。《被窩是青春的墳墓》說七堇年這個名字源自一種名叫三色堇的花朵,正如我所見的七堇年,綻放著三種奇異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