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施故里得到的啟迪

放暑假了,緊張的校園生活暫時告了一個段落。7月8日下午,我和爺爺奶奶在南京南站乘坐開往杭州的高鐵火車,只用1小時28分鐘,便從“老火爐”南京到達“新火爐”杭州,開始了我的浙江旅遊。我的暑期戶外生活由此拉開帷幕。

7月9日後的一周時間裡,我和爺爺奶奶饒有興趣地先後遊覽了杭州的西湖和諸暨的西施故里。雖然時值高溫天氣,出門頭頂著炎炎的烈日,腳踏著滾燙的馬路,相擁滾滾熱浪,汗水濕透衣背,但兩地遊覽令我神曠心怡,流連忘返。西湖的“蘇堤”、“白堤”、“樓外樓”、“三潭印月”的風景美不勝收,“靈隱寺”內外處處印記著祖國的佛教文化,“岳王廟”旁埋葬著民族英雄岳飛父子的忠骨,新添的景點“湖上瀑布”,千姿百態,神奇莫測。“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在宋代詩人蘇軾眼裡,西湖與西施一樣美麗,對呀,杭州西湖比天堂毫不遜色!然而,在這次浙江之旅中,令我最有回味的還是諸暨的西施故里之游。因為那裡書寫著許多動人的歷史故事,寄寓了深邃的為人新義。

遊覽和解讀西施故里這個景點,這要從西施講起。西施生於25xx年前的春秋時代,姓施,名夷光,出身農家,父賣柴,母浣紗,西施幼承浣紗之業,故世稱“浣紗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為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的美譽。公元前四九四年,越國被吳國打敗,退守會稽山,不得已屈膝求和,越王勾踐契婦將臣,入吳為人質三年。公元前四九零年,勾踐赦歸返國,他發誓報仇雪恨,臥薪嘗膽,立志復國,制定並推行多種興越滅吳之策。勾踐採用大夫文種的“滅吳之術”,利用吳王好色的弱點,為蒙蔽吳王,遴選天生麗質,美艷天下的荷花女神西施獻於吳王。吳王夫差卻不知勾踐葫蘆里裝著迷藥,竟大悅,說:“越貢西施,乃勾踐之盡忠於吳之證也。”從此,夫差沉湎於酒色,不能自拔,不領政事,放鬆了對勾踐的警惕。越國把握這一機遇,上下一心,勵精圖治,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國力日強。公元前四七三年,越王勾踐發動了對吳國的決勝之戰,吳軍不敵,逃到姑蘇山上,吳王夫差派人求和遭勾踐拒絕,最後自殺,吳國滅亡。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犧牲了自己美好的青春,然而,越王勾踐沒有善待她,惟有民間口頭傳頌和文人的創作,才使西施重現出遮人的光彩。後人為紀念這位絕代佳人,在諸暨城裡的薴蘿山下修建了西施殿。

西施故里景點包括鄭旦亭、古越台、山碑廊亭、飛詹亭閣。鄭旦亭與西施殿相對,為八角重檐,上層為三疊檐圓頂。內置巨鍾,撞之訇然。整座亭角精巧別致,昭示著浣紗女鄭旦一如既往地默默相伴著西施。古越台依山而築,正對門樓,台內中正奉越王勾踐、兩側立謀臣范蠡、文種造像,三座造像系樟木雕刻,高大魁梧,台中上懸“臥薪嘗膽”匾額,盡顯勵精圖治、滅吳雪恥之志。山碑廊亭依山勢而建,進入山碑廊亭,依山勢緩步登高,右側壁上有關於西施的事跡圖片、詩文陳列,廊內有越人、吳人留下的眾多有關西施的遺蹟。在此,你可以管窺這位絕代佳人以身赴國難的生平。飛詹亭閣相傳為西施浣紗處,曾是當年西施與范蠡互贈信物,訂下百年之好的地方,故浣紗石又名結髮石。據說,凡到過結髮石的情侶,他們的愛情分外美滿。歷代文人墨客對浣紗石多有吟誦讚許,近旁坡上,立有書法家沙孟海先生題寫的“西施浣紗處”鐫刻石碑。近年浣紗溪上修築了游步道和棧橋,盤曲錯落,既為遊人過溪提供了方便,又與飛詹亭閣、浣紗石融成一處,使西施故里更為完美。

這次遊覽西施故里,除了閱讀西施之外,還品味了一番勾踐、范蠡和文種這三個歷史人物。勾踐身為國王,身處逆境,臥薪嘗膽,能屈能伸,不折不撓,勇往直前,直到勝利,他善於重用身邊的謀臣,但為人長頸鳥喙,與人只可共難,不能共樂。范蠡是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謀士和實業家,他博學多才,審時度勢,自我保護,孝敬父母,自然隨性,特別有才,但不張揚,他激流勇退,不戀棧高官厚祿,這難能可貴,後人讚譽他“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文種也作文仲,足智多謀,是春秋末期著名的謀略家,後為越王勾踐的謀臣,與范蠡一起為勾踐最終打敗吳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勞。滅吳後,自覺功高,不聽從范蠡勸告,繼續留下為臣,在治國方略上與勾踐衝突,被勾踐所不容,勾踐受賜劍自刎而死。文種的心境與識見,值得我們借鑑。總觀勾踐、范蠡、文種三人的品行學識,是各有長短。我們應學其所長,避其所短,才能立志成功事業。

西施故里這個景點,不僅建築物別具一格,且山清水秀,具有自然美,這裡還書寫著刻骨銘心的歷史故事,具有人文美。遊覽後對我的人生頗有啟迪。無論是歷史或者當今社會,一個人的前程可能是一馬平川,也可能會一落千丈!如果你從哪裡跌倒了,就要從哪裡爬起來,就算沒爬起來,也不能放棄,要一直到爬起來才能稍作休息,再接著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