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施故里

我的家鄉在諸暨,因為我一直在嵊州讀書,因此,只能在放假的時候,去看望我的爺爺和奶奶,今年春節,我們一家,按例就去了諸暨過年。大年初一的下午,我們興致勃勃地緩步前往西施殿遊覽,走過了離家不遠的西施大橋,大橋上掛滿了無數隻彩燈,沿著二邊掛滿了大紅燈籠筆直的浣紗江邊,不到二十分鐘,就到了我一直嚮往的名勝古蹟__西施殿。

西施殿位於薴蘿山下,浣紗江畔,那裡是遊客絡繹不絕,一片熙熙攘攘,整個西施殿掛滿了一個又一個的特製的大紅燈籠,朱紅油漆的大門前刻有“西施殿"三個大字的扁額下放,嶄新地掛著“迎春接福”的匾額,給西施殿的整個景區增添了一派新春佳節的喜慶景象。

我們邁步登上了鄭旦亭。我看到了鄭旦亭與西施殿相對而立,由感而發地為這二個亭子取名叫“姐妹亭",大家一聽拍手稱妙。甚至說我真的是取得妙極了。鄭旦亭有八個亭檐,上層為三疊檐圓頂,整座亭子精巧別致,昭示著浣紗鄭旦女姐妹情深地默默相伴著西施。西施殿里的古越台依山築建,台內供奉著高大魁梧的越王勾踐雕像,兩側站立著文武大臣__范蠡和文種,台上懸掛著"臥薪嘗膽"的巨型匾額,盡顯勵精圖治、滅吳雪恥的膽劍精神。過了鄭旦亭,進入了盤山碑廊,依山勢緩步登高,右側的牆壁上依次有序地掛滿了有關西施事跡的圖片和詩文陳列,我仔細地看著有關西施的圖片,知道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春秋時代的歷史。在西施殿的一個大水池旁有一塊石扁,上面刻有“耕讀世家"的四個大字,這說明自古以來,諸暨人對讀書的重視和刻苦,可見一斑了。

我們出了西施殿,便見到了江岸上有一座飛詹亭閣,有人叫“浣紗亭",也有人叫“西施亭",延著一條蜿蜒的小道拾級而下,有一塊古樸蒼褐的巨石屹立在江坎上,上面刻有書法大家王羲之親筆題書的"浣紗"兩字,只見許多遊客在這裡爭先恐後地搶著有利的位置拍照留念、 諸暨是越國故都,西施故里,越王勾踐的膽劍精神薰陶著一代又一代的諸暨人,諸暨又是尊師重教的耕讀世家,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精英。遊覽西施殿,越王勾踐的膽劍精神和耕讀世家的傳統風範深深地感動了我,我為自己是諸暨人深感自豪,我將以越王勾踐的膽劍精神時刻鞭策著自己,努力耕讀,長大了我要為家鄉作出自己的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