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國學經典》有感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值得人們去探索,去追溯,去研究,這使它能成為“國學經典”的原因。國學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文學修養,還可以讓我們懂得許多做人的道理。它如同一把鑰匙,為我們打開智慧的大門。

我們開始接觸國學,是從第一節國學課開始的。老師給我們介紹了《弟子規》,並給我們看了幾段《弟子規》的視頻,更加加深了我們對《弟子規》的印象,同時也方便理解。當我看到“出必告,反必面”這句話時,頓時百感交集,因為它說的,我只做到了一半。它的意思是出門時要和長輩打聲招呼,告知長輩自己要去哪裡;回家的時候也要與長輩問好,將自己的情況告訴長輩,不讓他們擔心。而我呢?只是上學的時候告知一下父母,就匆匆地出門了;回來的時候也只是簡單地打聲招呼,接著就去寫作業了。不過當我懂得了它的道理後,也嘗試著回家後,跟父母說說自己的情況。

孟子認為,人在逆境中奮鬥,就能激發出強烈的進取精神正如他所說的:“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意思大致是:憂慮患害時人得到發展,安逸享樂使人滅亡。他還說過:“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取義者也。”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孟子認為除了生命以外,最重要的便是正義,為了正義可以捨去生命,乃“捨身”而“取義”也。

我們還學過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認為比較好的一部分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意思是: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內外親戚都會背叛他。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人都順從他。憑藉天下人都順從他的君主,攻打被內外親屬背叛的君主。所以君子不戰則已,戰就一定能勝利。它告訴我們合乎正義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與幫助,違背正義的人就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同時也揭示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一道理。

我聽說過這樣一句話:“讀史使人明志,讀詩使人聰慧。”依我看來,“史”也好,“詩”也罷,它們都是屬於國學的經典,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炎黃子孫最寶貴的財富,所以我們更要去熱愛它,珍惜它!

這就是我學習國學經典得到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