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心中的藍天

2064年2月15日,6點整,和諧小區4單元608室。

緊閉的窗簾徐徐打開,一束陽光從窗簾的縫隙瀉了進來,從光亮的視窗跳出一隻歡叫的鳥兒,拍打著翅膀嘰嘰喳喳地叫喚著。

張女士下了床,打開窗戶,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

來到廚房,鍋里溫著早已自動煮好的白粥,掀開蓋子,濃濃的香氣溢了出來。

享用完早餐,張女士提上挎包,出門上班。

外面的世界一片明朗,天空是清澈的湛藍色,有團團潔白的雲朵悠悠地飄著。張女士很喜歡這片藍天白雲。高樓林立,卻擋不住太陽燦爛的光輝。街上人來人往,熱鬧非凡,但不擁擠。馬路上飛馳的是各式各樣的太陽能汽車,即便是最忙碌的早高峰,也沒有路段出現堵車的狀況,公車雖然坐滿了人,但仍有足夠的空間任人移動。路過一座橋,橋下河水澄澈空明。仔細呼吸新鮮的空氣,似乎能嗅出絲絲淡淡的青草香。

張女士走進辦公室,照例拿起杯子,在自來水龍頭下接了杯水,喝了一口。

這時,隔壁的秘書王小姐敲門進來,說道:“張總,今天的面試工作馬上要開始了。”

張女士放下杯子,回答:“好的,我馬上就去。”

張女士整理完資料,來到面試間,坐在面試官的位置上,抬頭看向對面的女孩。

女孩扎著爽利的馬尾,眉眼透著青澀,眼神卻堅定無比,腰板挺得筆直,雙手放在兩膝上,規規矩矩地坐著。

張女士看著這樣一位女孩,思緒漸漸飛向遠方……

40年前,張女士還是年輕懵懂的張小姐。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叫醒張小姐的不是悅耳的鳥鳴,而是刺耳的鞭炮聲。

張小姐睡眼惺忪地抓過床頭的鬧鐘,看了看,心裡大喊:“晦氣!才4點,今天要面試,這么早放什麼鞭炮,還讓不讓人休息了!”

但這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一炸就是五分鐘,最終把準備蒙被子再睡的張小姐給炸出了被窩。

張小姐憤恨地掀開被子,房間裡飄著一股淡淡的煙味,突然反應過來:“糟了,昨晚睡前忘記關窗了!鞭炮味兒都飄進房間裡了!”

她馬上從床頭扯了件外套披上,三步並兩步跑去關上窗。

來到洗手間,把牙杯往水龍頭下一放,打開水龍頭,“嘩嘩嘩——”一股棕褐色的水流沖入牙杯,她忙縮回牙杯。“喔,昨天好像停過水了?每次停水後都是這樣……”無奈只能先把髒水放掉,等到水流清澈了些再接水。

吃完早餐,張小姐從抽屜里取出一片防塵口罩,嘴裡嘀咕著:“這兩天霧霾特別嚴重,出門要戴口罩防禦一下。”

打開門,灰沉沉的天空似乎要壓下來,天上飄著點點雨絲,並且有越下越大的趨勢。張女士只好回頭又取了把傘才出門。

“最近酸雨也是越來越厲害了呀……”

走上大街,車輛來來往往,每次有車行駛而過就會揚起肉眼可見的沙塵和一團團污濁不清的尾氣。行人都瑟縮在人行道一邊,沒口罩的捂著口鼻,有口罩的皺著眉頭,似乎都在躲避這個飛塵漫天的世界。

來到公交站等車,遠遠地就看見車裡黑壓壓的一片全是人,等到車緩緩地停靠站台,車門艱難地打開,看著滿滿的一車人,張小姐咽了咽口水,眼神立刻堅定起來——為了工作,擠吧!

張小姐好不容易擠上公車,在擠人與被擠的過程中度過了漫長的一個小時——實際的車程,其實不會超過一刻鐘。

到了求職單位,有些應聘者已經在等了。當然,如果沒有四十分鐘的堵車的話,她肯定是第一個到的。

面前坐著一位嚴肅的面試官,似乎在想些什麼,盯著她一個字也不說。張小姐只是規規矩矩地坐在位子上,小心翼翼地打量著面試官,見面試官許久未開口,便忐忑地叫道:“老、老師……”

“老、老師……”女孩見張女士一直不說話,禁不住問了一句,“可以開始了嗎?”

張女士有些渙散的眼瞳立刻聚焦。

“啊,抱歉、抱歉……稍微走了下神……”張女士笑了笑。

張女士小時候住在江南,她一直覺得霧霾等污染離她遠得很,對困於霧霾的其他城市一直持袖手旁觀的態度,但2024年末杭州的連續嚴重霧霾讓她不得不正視空氣污染這個問題。

張女士去過西藏,在那裡她看到了真正的藍天白雲,無比清澈的藍色,和無比潔淨的白色。她立刻愛上了藍和白。

張女士的第一份工作是酒店的品酒師,但是由於空氣污染,張女士得了嚴重的肺炎,病好後她的嗅覺、味覺不再像以前那樣靈敏,不得不放棄心愛的工作。

想到環境問題會給更多人帶來災難,為了人們的健康,張女士下定決心改行做環保。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她已經成為一家有影響的民營環保公司的總裁。40年來,她的目標始終是讓人們喝到乾淨的水,呼吸乾淨的空氣,還有,能看到藍天白雲和滿天繁星。

40年後的今天,人民的生活質量大大提高,在環保方面的意識也很強了,公交出行、提籃買菜已經是每個人的習慣,大家都做得很自覺,張女士的工作也不再圍繞水、土地、空氣等展開。當然,她的環保工作仍然並非無所事事,她一直在尋找和探索,努力要為環保做得更多。最近,她想到,現在人們生活都非常富裕,家裡有穿不完的衣服,多出來的衣服有些即使沒穿過也不願意穿了,也沒有太多貧困地區需要捐助,往往就隨手扔掉了。當然,這是極不環保的行為。於是,張女士打算在公司里成立一個新的部門,以藝術的眼光和環保的理念為人從事以舊翻新的服裝設計工作。假如客戶不再願意要舊衣服,公司就回收,作為設計新衣的原材料。做成的新衣服,既是藝術品,也是商品,可以通過銷售支付翻新的人工成本,並藉以籌集運作資金。事實上,張女士的一位朋友早就在小規模從事這項事業了,其設計的翻新衣頗受舊衣主人的歡迎,甚至有人專門找她定做。張女士覺得,這是值得大幹一番也一定是可以大幹一番的事業。

張女士心思一轉,微微含笑,看似淡淡地,實則經過深思熟慮地問道:

“小姑娘,說說你平時穿衣服的習慣吧,通常一個月買幾件新衣服?當衣服積壓過多時,你會怎么處理舊衣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