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河

故鄉是一條河,她的名字叫莊河。

記憶中,她是一條大河。滔滔的河水從東向西日夜奔流,水勢浩蕩,水質清澈,直至匯入廣闊的黃海。“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每當聽到這優美的鏇律,我都會覺得唱的就是我的家鄉。那奔騰不息的河水像母親的乳汁一樣,滋潤著兩岸的土地。作為濱海之城的莊河小城就坐落在她的北岸。小城有兩條主要街道,靠近河邊的一條叫下街,坡上的一條叫上街。我的家在上街。她的南岸是由蘆葦盪和莊稼地形成的綠色的海洋。正是由於這條大河的存在,才使得莊河這座濱海小城更加富有光彩。

印象中,家鄉的土地上到處可見碧波蕩漾的河流。最誘人的是姥姥家門前的小河。這條小河從遠處的山裡流出,順著村邊彎彎曲曲地向東流去。小河的水面不寬,但流量很大,清澈的河水波光粼粼。村子南邊有一座山,正好擋住河水的去路。小河圍著山根兒彎彎地流著,使得這座山變成一座小島。山上,有成片的槐樹。夏日裡,一團團白花綻放枝頭,陣陣花香隨風飄散。這島嶼上還長滿許多灌木,有野杏、榛子、山葡萄,其中有一種枝幹上長著刺的灌木,能結出紅紅的指甲大小的果子,吃起來非常甜美。對於小孩子來說,清清的河水是一種無法抵禦的誘惑。每逢夏季,我和小夥伴們常常光著身子,在小河裡洗呀,游呀,鬧呀,盡情揮灑著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成群的小魚、小蝦、小蝌蚪也在我們的身邊游著,嬉戲著。口渴了,就趴在水面上,“咕咚”“咕咚”喝上幾口。玩夠了,樂夠了,就爬上那小島,摘各種野果吃。然後采上一些餵養雞鴨鵝兔的野菜野草,踏著夕陽歸去。

該回城上學了,我只好依依不捨地與心愛的小河告別。令我喜出望外的是,縣城裡也有河。不僅城南有上面說到的具有澎湃之勢的莊河,在縣城的西面還依次流淌著三條河。一條公路將其串聯起來,因而就有了被稱作一道橋、二道橋、三道橋的三座橋樑。於是這三道橋的範圍就成了我和小夥伴們放學後常去的地方。那個年代,家家都要燒煤取暖做飯,而爐灶中的煤必須用乾草才能引燃。“引火草”主要是由各家各戶的孩子們從河邊割來的。我和小夥伴們經常會帶上一把鐮刀到河邊去割草。離縣城最遠的第三道橋是我們最喜歡的去處。這座橋下的河水很寬,兩岸的蘆葦、水草十分豐茂。我們俯下身子不停地揮動著鐮刀,許多鳥兒會在我們的身邊不停地飛著唱著……水中的魚、岸上的蟹,也常引起我們極大的興趣,因而摸魚挖蟹常常成為一項極有樂趣的活動。於是,我和小夥伴們經常是肩扛一大捆青草、手拎一串魚蟹步入家門。

很久沒有回家鄉了,內心充滿了思念,充滿了對那一條條滋潤過我童年生命的河流的思念。如今獲知,作為全國百強縣之一的莊河,已經成為鑲嵌在黃海岸邊一顆璀璨的明珠。我知道,這是家鄉的父老鄉親們共同創造的業績。我也知道,那其中也有河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