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包容

大海既容納潔淨的水,又容納污穢的水,這才成就了其浩瀚無邊;明月既照耀渺渺的山河,又照耀茫茫的大地,人間始得玉宇澄清。

包容是一種氣度、一種智慧。古語云:“將軍額頭跑得馬,宰相肚裡能行船。”一個人心胸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鮑叔牙深知人才的可貴,不計前嫌,包容了管仲的一箭之仇;藺相如懂得合作的重要,三次避讓,包容了廉頗的公然挑釁;諸葛亮巧用懷柔策略,七擒七縱,包容了孟獲的永不服輸……包容成就了他們的輝煌,更推動了人類歷史的發展。

包容如蚌,孕育出和諧的珍珠。美國南北戰爭結束之前,對南方反叛之州的處理成為林肯政府面對的最大難題。最終,他們決定包容。他們的包容,消除了南方叛州人們的疑慮,從而和北方各州的人們攜起手來為共同的目標——建立一個強大的美國而奮鬥。假如北方政府當初將叛軍趕盡殺絕,南部人絕不會輕易投降,肯定會負隅頑抗,為死去的親人重新燃起戰火,甚至會發動防不勝防的恐怖攻擊。如果沒有包容,這種仇恨可能會無休止地延續下去。沒有包容,戰爭的傷口又怎會迅速癒合?沒有包容,又何來美國今日的繁榮與強大?

包容如筆,描繪出最美的畫卷。細數中國歷史上的文化盛世就會發現,盛世正是因為對不同文化的包容才成就了它們的輝煌。動盪的春秋包容了仁愛的儒家,也包容了無為而治的道家,還包容了崇尚嚴刑峻法的法家……所以才有了“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積貧積弱的宋朝,既包容了豪放曠達的蘇東坡,也包容了纏綿悱惻的李清照,所以,即使沒有大唐的豪氣沖天。沒有元朝的遼闊疆域,宋朝依然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有文化氣氛的朝代之一。對思想的包容,朱程理學書寫了中國哲學史上至今仍無法超越的一頁;對文化的包容,宋詞書寫了宋朝光耀千秋的輝煌文化畫卷。

包容如水,滋潤出盛世的繁華。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有無數外國人在大唐求學、經商、做官,“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今日美麗的唐三彩上閃耀的依然是包容的光芒,瑰麗的唐詩中展現的依然是唐朝海納百川的氣度。而失去了包容的清朝對外閉關鎖國,對內大興文字獄,以致中華民族衰敗落後,險些亡國滅種。

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文化,共同組成了絢麗多彩而又矛盾重重的世界,只有彼此包容,世界才能減少流血衝突;只有彼此包容,人類才能和平共處;只有彼此包容,人類才能快速發展,開創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