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必須是行動家

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學家,善於思考,氣質高雅,因此成為了很多女人的偶像。

某天,一個女子來拜訪他,向他表達了愛慕之情:“錯過我,你將再也找不到比我更愛你的女人了!”哲學家雖然也很中意她,但仍習慣性地回答:“容我再考慮考慮!”

事後,哲學家用他研究學問的一貫精神,將結婚和不結婚的好處與壞處分條羅列下來,結果發現好壞均等。究竟該如何抉擇,他因此陷入了長期的苦惱之中。最後,他終於得出一個結論:人面臨抉擇而無法取捨的時候,應該選擇自己尚未經歷過的那一個。不結婚的狀況他是清楚的,但結婚後會是怎樣,他還不知道。他覺得應該答應那個女人的請求。

哲學家的思考終於有了結果,他來到女人的家中,問她的父親:“您的女兒呢?請您告訴她,我考慮清楚了,我決定娶她為妻。”女人的父親冷冷地回答:“對不起,您來晚了十年,我女兒現在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媽媽了!”

哲學家聽了,整個人幾乎崩潰。他萬萬沒有想到,他向來引以為傲的善於思考的精明頭腦,最後換來的竟是一場遺憾和悔恨。

哲學家太自負,太依賴於自己的思想,卻忽略了另一個重要的因素——行動。

有句話說得好:聞道者百,悟道者十,行道者一。意思是說,許多人都聽說過的道理,未必都懂得;懂了的道理,未必能付諸實行。這也告訴我們,懂得道理容易,付諸行動卻很難,真正行動起來更是難能可貴的。

確實,環顧四周,我們會發現,不少人想成功、想賺錢、想人際關係好,可是從不行動;想健康、想有活力、想鍛鍊身體,可是從不運動:知道要設目標、定計畫。但從來不去做,就算設了目標,定了計畫,也不曾執行過;告訴自己要早起、要努力,可就是沒有付諸實行。就這樣,一天一天抱著成功的幻想,虛度了年華。

不行動,怎么可能會有結果呢?每一個成功者都是行動家,而不是空想家;每一個賺錢的人都是實踐派,而不是理論派。

行動的人改變世界,及時行動的人才容易獲得成功。和所有美好的夢想相比。腳踏實地、及時行動顯得更為重要。韶逝,不管你的計畫制訂得多么完美,但如果沒有“執行”這一環節,最終也只能是空想。所以,當我們決定要去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千萬不要找理由磨蹭,也不要人為地禁錮自己,只要低下頭去乾就是了,記住:行動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