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在惠州

九百年前,一個失意的才子來到了惠州。在這裡,他用心與淚書寫了一段絕美傳奇。

他有一個響亮的名字:蘇軾;他有一個不幸的命運:坎坷。

他是不幸的,一生四次左遷;他是幸運的,千詩百代流傳。

宋紹聖元年,正在趕赴任上的蘇軾再次接到了貶謫公文。金色的聖旨上冷漠的呈現著幾個清晰的字跡:寧遠軍節度副使,安置惠州。他努力的安慰了自己,但還是流露了些許的失望。但沒多久,一縷淡然的微笑驅散了他臉上的那絲愁雲。因為,在他的骨子裡有著一種優秀的性格——樂觀。

當他風塵僕僕,攜卷負書趕到惠州時才發現這裡的山水與人民是多么的熱情,假想中的那些冷漠完全是沒有必要的。

初到惠州,他就受到禮遇,合江樓成為他的寓所。啟窗遠望,水天一色,草木蔥蘢。碧色隨山勢延展,紫氣隨江波浮動。漁舟臥津,朱樓獨立。看到如此壯美山川,豪情洋溢的蘇子揮筆寫到“海山蔥蘢氣佳哉,二江合處朱樓開。蓬萊方丈應不遠,肯為蘇子浮江來”。

蘇軾是一個詩人,也是一個畫家。他的畫充滿詩意,他的詩也充盈畫意,素有摩詰之風。

惠州之地有豐湖,其水幽深清澈,牙岸曲折迴環,景色秀美迷人。蘇軾初到這裡,就被此景所傾倒。他不但白日遊玩,甚至深夜也流連期間。他的《江月五首其一》即是這一寫照“一更山吐月,玉塔臥微瀾。正似西湖上,涌金門外看。冰輪橫海闊,香霧入樓寒。停鞭且莫上,照我一杯殘。”從此,豐湖也就有了和杭州西湖共享的美名。

夜深,月出,江睡。

蘇軾獨依欄檻,把一盞清酒。看月出西山,塔映平湖,波光瑩瑩,水月共影。

燈已疲倦,舟已入眠,只留水波輕拍沙岸的輕鼾。漸漸地,夜霧從湖邊,從江上,從林間悄悄的鋪展開來,擠滿了合江樓,驚醒了蘇軾。

霧寒,酒清,人醒。

月已入杯,霧已瀰漫,何日召我北還?一絲惆悵浮過眼角。然而,月滿江波,霧失樓台,此時美景,誰掃雅興?舉杯盈樽,把盞莫停。

獨喜一處的美景不是蘇軾的個性,他鍾愛西湖,對其他美景也納之不拒。他的《惠州一絕》表露了他對這裡的喜愛。“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黃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蘇軾是樂觀的,多才的,四處遊玩,不放過一處的美景,不遺漏一縷的詩意,不浪費一絲的才情。目之所及,心之所感,任意入詩,一字不余。

嶺南的山是常綠的,花是常開的,人是常樂的,水是長流的。花香果美,人傑地靈。蘇軾又怎能不揮盡詩情,用盡詩意呢?

愛一方山水愛一方人。蘇軾愛惠州的山水,也愛惠州的人民。

他不僅是一位詩人,還是一位良吏。

寓居惠州,他的身份不只是一位遊客,還是一個官吏,他是以寧遠軍節度副使的身份來到這裡的。“忠君愛民”是他一貫的信條,但君王傷得他太痛了,屢次貶謫已冷卻了他心頭的那種炙熱;只有源自本性的“愛民”思想還在熾烈的燃燒著,踐行著入仕前的那句承諾。這是一種純粹的愛民之心,不摻雜一絲的矯情,發自本心,源於本性。

為了解決西湖兩岸的交通往來,東坡倡議在西村與西山之間築堤建橋。他帶頭“助施犀帶”,還動員弟婦史氏捐出“黃金錢數千助施”。工程由棲禪院僧希固主持。他還與民為伍,巡視施工進度,監督施工開支。

蘇軾初至惠州,見惠州駐軍“多闕營房”,大都“散居市井”,常擾其民。他致書程正輔,建議他修建了三百多間瓦房做軍營,較好的解決了困擾惠州百姓的問題。紹聖二年,惠州糧食豐收,米價大跌,官府收稅要錢不要米,農民用賤價賣出兩倍於往年的糧食才能湊齊稅款。蘇軾書信給程正輔,希望他與官員商議,準許“任從民便,納錢納米”使惠州及諸州百姓受益。

紹聖三年七月五日是蘇軾極為悲痛的一天。是日,他的侍妾朝雲病亡。她整整陪了蘇軾二十三個年頭,至死不渝。她琴棋書畫無所不能,是蘇軾的伴侶,也是他的知音。在東坡被貶的日子裡,是她的愛給了蘇軾不竭的力量,不遺餘力的治理惠州,使百萬人受益。難怪他曾嘆曰:知我者,朝雲也!

朝雲死後,以其心愿,葬於棲禪寺松林中。可暮聽松濤,時聞鐘聲。棲禪寺僧人在墓上築亭,名“六如亭”,蘇軾自提楹聯: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江樓柳絮,夜燈仙塔,平湖月影,逐風落花。這一切猶記他們昔日的身影。

蘇軾總是不幸的,紹聖二年朝廷大赦,萬人之中唯獨沒有他的名字。北歸無望,朝雲離去,孑然獨立,四顧無助。

五湖共影,六橋臥波。西湖美景稍稍消遣心中的凝愁,一首《縱筆》招來謫遷新途。“白頭蕭散滿霜風,小閣藤床寄病容。報導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四句詩飄進了宰相章敦的耳朵,章敦笑了,罪臣還能如此快樂,他輕輕地寫下了“儋州”兩個字,讓蘇軾再負行囊,過海南遷。

不知蘇軾離開時的心情到底如何,幾多留戀,幾多惆悵,惠州的三年留給了他多少難忘的記憶?

但我想,他的心情不至太壞,因為他有著“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淡然,不至於心為行役。

他有不捨,也有無奈,但終得離開。心納萬物,儋州又有何妨?

“九死南荒吾不悔,茲游奇絕冠平生”蘇子的回答不知章敦又當如何?

“問汝平生功績,黃州惠州儋州。”由此可見蘇軾對惠州的記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