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的的就一定高尚嗎

據說,俄國著名文學批評家赫爾岑年輕時,在一次宴會上因厭煩一支輕挑的樂曲而捂住耳朵,主人忙解釋說:“這是一支流行樂曲。”赫爾岑隨即反問:“流行的就一定高尚嗎?”主人回答道:“不高尚怎么能流行?”主人很自信。在他看來,不高尚的就不會流行,流行的就一定是高尚的。

事實果真是這樣嗎?清朝時,外國向中國大量傾銷鴉片,使這種毒品一度在國內流行。其結果是中國人在身體上、精神上受到毒害,被人辱稱為“東亞病夫”。難道這流行的鴉片也是高尚的嗎?建國初期,由於醫療條件差,天花、麻疹蔓延流行,不知奪去了多少人的生命。難道這些流行病毒也是高尚的嗎?

前幾年,一些黃色小說、淫穢錄像帶,也曾一度在社會上廣為傳播,嚴重影響了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敗壞了社會的道德風尚。難道這也是高尚的嗎?

總之,這些無可辯駁的事實,有力地說明了“主人”的論調是荒謬的,有害的。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有不少人還在自覺地奉行著主人的這一十分有害的觀點。

有的人,看見社會上一些外國產品流行,就認為一切都是外國的好。據說有人高價買了一台進口彩電,因電壓沒調好,損壞了一個小零件,國內的零件又配不上,只好放到一邊“休息”。想來真讓人哭笑不得!試問,這種流行的東西到底哪裡好呢?

還有一段時間提倡高消費,說什麼這樣可以推動社會的發展。而一些人也就一味地趕時髦,盲目地購置了許多無用的東西。其實,我們的國家並不富裕,人民也並不富裕,那種無節制的高消費是害國害民的。事實教育了我們,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勤儉互助的美德,是什麼時候也不能丟掉的。

當然,我們不能走向另一個極端,認為凡是流行的都不高尚;就說流行歌曲吧,也並不都是庸俗的、輕挑的,其中也不乏為廣大民眾所喜愛的、健康向上的優秀歌曲。因此,我們對流行的事物,一定要進行具體的、辯證的分析,辨明哪些是高尚的,是應該追求的、提倡的;哪些是粗俗、低劣的,是應該摒棄的,切不可盲目地隨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