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魯迅的作文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為豫才,我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世界十大文豪之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魯迅的作文,希望你們喜歡。

關於魯迅的作文篇1

魯迅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魯迅和高爾基的名字,爸爸媽媽也經常以他們來激勵我前進!

在我幼稚的想像中,我也曾認為他們就像是親兄弟一般,甚至連相貌都不無神似之處!必須承認:他們那雙峰並秀的形象就像是我精神的支柱,是我內心的殿堂毅然聳立!

初次翻開高爾基的小說,無論怎樣克制自己,都覺得那一頁頁密密麻麻的文字是如此的枯燥乏味,因而再也看不下去!相對而言,魯迅的朝花夕拾雖然意義深刻,但裡面記述的那一件又一件童年趣事似乎更加誘人!三味書屋,百草園-魯迅童年的樂園,如此繽紛多彩;赤練蛇,美女蛇-魯迅童年的聽聞,雖然可怕,卻使孩子們更加嚮往那快樂的生活!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這應該才是我們真正嚮往的生活吧?找蜈蚣,捉斑蝥,拔何首烏……這是一些離我們很遠的事,但也難免會使一位循規蹈矩的學童想入非非!通過那一系列樸素而誘人的文字,我進入了別人的童年;而別人的童年又給我帶來了無窮的趣味!

我崇拜魯迅,也愛聽在他身上發生的種種瑣事!記得還聽老師說過魯迅曾在看到中國人軟弱無能,背信棄義是說過: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短短的八個字,既清楚地表達了他濃濃的愛國之情,也體現出了他對國家衰弱,國人叛逆的傷心與氣憤,使人感慨萬千,同時也使我對他的敬仰之情更進幾分!

在國家面臨危機時,魯迅也曾用一篇篇裝滿人們的憤怒與傷心的文章,激起一位又一位人民與志士的覺醒,不斷的與敵人作戰,誓死保衛祖國!這多少會令人十分感動:身為茫茫人海中的一員,雖然不能僅靠自己一人的力量就保衛好祖國,但他並不是袖手旁觀,而是用自己的文筆將大家召喚到一起並肩作戰!這樣,即使不是自己拿著刀槍用肉身與敵奮戰,但也已是戰場上的一員,而且是重要的一員!他不僅保衛了祖國,也激起了大家濃濃的愛國之情,讓我也深陷其中!正因為有里這股強大的力量一直激勵著我,我漸漸學會了堅強,學會了?I衛,學會了面對困難勇不退縮!

在這種強大力量的滋潤下,我不斷地成長著,進步著。

關於魯迅的作文篇2

魯迅

魯迅——乃我們紹興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名人也,近些年來,這位年過花甲的“老壽星”又頻頻出現在紹興的每個角落裡,人們只要一談起他,都可以引起一番高談闊論,自然也會有人跟著一起“嘖嘖”稱讚。在他的身上發生了許多動人的故事……

自打我出生以來,我就知道魯迅這個人,不僅知道他是一個愛國者,還知道他是一個大文豪,有著很不錯的文筆,隨著我一天天的長大,我對魯迅這個人,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他從小生活在一個富裕的家庭中,在他的童年裡,是與朗朗的讀書聲為伴,與篇篇字經為友一起長大的,他有著一個和我們與眾不同的童年,他開朗、和善,有著無窮無盡的理想,他嚮往自由,嚮往大自然……他會不斷地去追求,去探索。

可是,天總是那么不隨人願,魯迅富裕的生活也就此被打破了,他不再富裕。有時甚至為了錢,他不得不拿家裡的東西去當掉。當時,正是五四運動的初期。於是,他便離開了中國,隻身一人去了日本留學、學醫,為得知是尋求科學知識和救國的真理。他在尋尋覓覓著,他在努力探索著。終於,他成功了。是呀,不付出努哪來的成功。或許,我們缺少的,正是這種精神吧。

於是,他便回國,他要回來,回到他思念日日夜夜的祖國。可是,當時的五四運動還未結束他看著自己的祖國人民,看著這祖國的大好河山,他決定要乾出一番大事業來。但是,當時的中國已經支離破碎,不僅僅是貧窮的問題,還有著人口的問題。

在那一瞬間,他決定棄醫從文,用“文字”這種特殊的語言,來找喚起中華民族和祖國人民的靈魂。就這樣,他開始了自己的漫長的寫作生涯……

我記得,魯迅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他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它有著一顆博大的強烈的愛國之心。雖然說,現在的人還經常把“愛國主義”這四個字掛在嘴上,可心裡卻並不一定是這么想的。現在,又有多少人能夠像魯迅先生那樣,為人中華的富強而去國外留學,但是,到頭來卻是“一去兮不復返”。

魯迅先生先後發表了不少作品。其中:《狂人日記》、《朝花夕拾》、《吶喊》、《彷徨》、《野草》、《故事新編》、《阿Q正傳》,這些最為著名,至今已廣為流傳,成了人人皆知的不朽的著作。這些作品都是以揭露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和當時政府的腐敗為主題的。

魯迅——這個名詞,已經成為了咱們紹興的招牌。有些遠道而來的人,就是因為久仰了魯迅的大名才來到我們紹興。來了解他的精神,來了解他的人生。是呀,魯迅這個名詞恐怕在我們心中是永遠也抹不去了的。他會一直生活在我們的心中,不斷地激勵著我們,促進我們奮發向上。

關於魯迅的作文篇3

魯迅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為豫才,我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後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正式用筆名——魯迅。被譽為現代文學的一面旗幟。

魯迅於1881年出生在浙江紹興一個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歲那年,他的原來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舉舞弊案入獄,此後他的父親又長期患病,終至死亡,家境敗落下來。家庭的變故對少年魯迅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天真活潑的童年生活結束了,他過早地體驗到了人生的艱難和世情的冷暖。他經常拿著醫生為父親開的藥方到藥店去取藥,拿著東西到當鋪去變賣。

家庭的變故和變故後的人生體驗,也使魯迅從少年時候起就親近下層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農村,因此他與農村的孩子們成了朋友,與他們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戲,有時也一起到他們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們之間,沒有相互的歧視和仇視,而是相互關心,相互友愛。

1898年,18歲的魯迅,懷揣著慈母多方設法籌借的8塊銀元,離開家鄉進了南京水師學堂,可後來又改入南京路礦學堂。魯迅在南京路礦學堂期間成績優異,使他在畢業後獲得了留學的機會。1920xx年,他東渡日本,開始在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後來進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他選擇學醫,意在救治像他父親那樣被庸醫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譏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的健康狀況。魯迅想通過醫學啟發中國人的覺悟。但他的這種夢想並沒有維持多久,就被嚴酷的現實粉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