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魯迅的作文

魯迅的時代,中國的文藝差不多勉強銜接著西方十八九世紀末。人家西方十八九世紀文學史,法國人擺得出司湯達、巴爾扎克的好樣子,英國人擺得出哈代、狄更斯的好樣子,德國人擺得出哥德、席勒的好樣子,俄國人擺得出托爾斯泰或者陀斯妥也夫斯基的好樣子,印度還有個泰戈爾,也是好樣子——現代中國呢,謝天謝地,總算五四運動過後,留下魯迅先生這張臉擺在世界文豪群像中,不丟我們的臉——大家想想看,上面提到的中國文學家,除了魯迅先生,哪一張臉擺出去,要比他更有分量?

而且魯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長衫,一副無所謂的樣子站在那裡。他要是長得跟蕭伯納一般高大,跟巴爾扎克那么壯碩,便是一個致命的錯誤。可他要是也留著于右任那把長鬍子,或者像沈君儒那樣的光腦袋,古風是有了,畢竟還是不像他。他長得非常像他自己,非常地 “五四”;非常地“中國”,又其實非常地摩登……西洋人因為西洋的強大,固然在模樣上占了便宜,可是真要遇見優秀的中國人,那種骨子裡的儒雅凝鍊,脫略虛空,那種被彼得盧齊準確形容為“高貴的消極”的氣質,實在是西方人所不及。好比中國畫的墨色,可以將西洋的五彩繽紛比下去;你將魯迅先生的相貌和西方文豪比比看,真是文氣逼人,然而一點不囂張。

那年蕭伯納在上海見魯迅,即稱讚他好樣子,據說老先生應聲答道:早年的樣子還要好。這不是魯迅會講話,而是他看得起蕭伯納,也看得起他自己。

我這不是以貌取人么?是的,在最高意義上,一個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但以上說法只是我對老先生的一廂情願,單相思,並不能徵得大家同意的。好在私人意見不必徵得同意,不過是自己說說而已。

中國第一好玩的人我喜歡魯迅的第二個理由,是老先生好玩,就文學論,就人物論,他是百年來中國第一好玩的人。

“好玩”這個詞,說來有點輕佻,這是現在小青年隨口說的話,形容魯迅先生,對不對呢?我想來想去,還是選了這個詞。這個詞用來指魯迅,什麼意思呢?我只好試著說下去,看看能不能說出意思來。

最近二十年,“魯迅研究”總算比較能夠將魯迅放回他生存的時代和“語境”中去,不再像過去那樣,給他塗上厚厚的意識形態塗料,比較平實地看待他。那么,平心而論,在他先後、周圍,可以稱作鬥士、先驅、導師、革命家的人,實在很不少。譬如章太炎敢於斗袁世凱,魯迅就很欣賞;創建民國的辛亥烈士,更是不計其數;梁啓超鼓吹共和,蔡元培首倡學術自由,胡適宣揚民主理念,梁漱溟親力鄉村建設……這些人物不論成功失敗,在中國近代史都稱得上是先驅和導師,他們的事功,可以說均在魯迅之上。

魯迅一輩子叫喊國事天下事,可是你說他熱衷政治,他既不入國共兩黨,也不做官;你說他是個文人,他卻私下和當時的“亂黨”交接甚密,還入過左聯。就拿他常被通緝這件事來說,將魯迅和政治家比較,也不算怎樣地不恰當。據說,白色恐怖時期,魯迅曾經認真地向革命者打聽嚴刑拷打究竟是怎樣的滋味,可見他是準備吃苦頭的。

老先生“迭宕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