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面上的旅行

時光追溯到多年前,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在她心中悄然萌發,那是她對寫作的熱愛和嚮往。她滿懷欣喜,一次次揮動著筆,當看到自己的作文從構思到手稿最後成為鉛字時,快樂便一次次在她心中涌動,成為了她繼續寫下去的動力。的確,喜歡一件事,才能為之瘋狂;倘若對一件事情沒有興趣,就很難將它做好。寫作更是這樣,靈感是至關重要的,它只源於興趣。只有你嘗試著去接觸文學,去感受文學,你才會發現文學的奇妙,文學的博大精深,你才能深深體會文學所帶來的快樂。

鄭朴說,她猶記接過第一本畫冊的期盼與欣喜,猶記第一次走進圖書館,看如山的書架上排滿了書本的驚嘆與崇敬,猶記第一行文字從筆下流淌於紙上的自豪與滿足。她喜歡在書店裡慢慢挑選、摩挲著自己喜愛的書。回到家中,端一杯清茶,點一盞心燈,靜靜地咀嚼文字的奇特,感受語言的魅力。

細細揣摩,怎樣的結構才不落俗套,靜靜思考,怎樣的句子才能讓人眼前一亮。於是,不斷練習,嘗試寫出自己的風格。回顧曾經寫下的點點滴滴,慶幸自己的寫作是乾淨的,不為任何目的。她不曾對比自己的作文比別人好在哪裡,但知道寫作與人生同步,只有用心體驗生活的人才能寫出好文章。

閱讀的欣悅

鄭朴認為,學會閱讀的首要條件是找到閱讀的欣悅。

閱讀是紙面上的旅行,鳶尾花捲起翻山越嶺的書頁,對她而言是一種享受。當然,對於很多同學而言,儘管老師再三強調閱讀的重要性,但每捧起一本書之時,心中總會有些許牴觸的情緒。或許還有人會想,看半小時書不如做三道幾何題目。但在她看來,這恰恰是培養閱讀興趣的突破口。鄭朴覺得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方面入手,比如數學論文、科普散文,在鑽研自己喜愛的領域的同時也可以接觸閱讀。在這樣的閱讀中,會較容易發現由於語言表述的不同所帶來的對同一課題的不同論述,再藉此進一步地培養閱讀興趣。至於閱讀方法,她覺得各人應該總結出自己的方法。無論是從前向後讀的懸念重重,還是從後向前讀的倒退思路;無論是邊讀邊記的紮實,還是走馬觀花的流暢,在她看來,都不失為一種好方法。重要的是,利用自己的方法,能夠從一本書中獲得最大的利益,尤其是要有自己的體會。有人講,我讀完一本書,卻說不出是什麼感想,只是覺得這本書讀起來很舒服,或者很彆扭,殊不知,這也是一種感想。在這樣的感想的驅使下,閱讀的欣悅也就隨之浮現,你會發現,原本枯燥的閱讀也可以這樣有趣,這樣有效。

寫作的秘密

從國小到國中,她看到有太多的人在作文本前一臉沮喪,咬著筆頭髮著呆。也聽過太多的人癱在桌子上仰天長嘆沒有題材。其實,每日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素材,作文是源於生活的。在平日裡,她要細心地留意身邊的點點滴滴,不斷地積累素材。一則新聞、一件小事、一位人物、一個物品……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關鍵在於你是不是一個生活的有心者,是否有一雙去發現它們的眼睛。我們只有仔細觀察生活,盡情感受生活的美好,才不會在寫作時一籌莫展,毫無頭緒。相反地,當你將生活中的小事一點點地積累起來,並且適當地運用,那你的作文就一定能更上一層樓。

說到寫作,鄭朴又說,她有一個雷打不動的寫作習慣,那便是每日必記的日記,這也是源於我這個語文老師對她的影響。而我覺得,她的這種堅持,恰恰是她自身毅力的體現。寫作需要日日點滴的積累和眾多的自我練習。在這樣的積累和練習中,可以模仿,也可以創新,而最終形成的,才是自己的寫作風格、寫作視角,才能張揚出自己的個性來。

對於鄭朴自己而言,她並不看好那些由好詞好句堆砌而成的文章,通篇的警句,通篇的波浪線,一連串精妙詞語的使用,至多只算一篇好的習作卻算不上一篇好文章。她認為,真正的好文章不是可以用言語表達盡的。它的文字是有張力的,每個詞,每一個描述都是恰到好處,放在該擺放的位置上,不可再改。

長期的閱讀使她的語文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其他學科成績也穩居年段前列。九年級未畢業,鄭朴同學參加鎮海中學自主招生考試被提前錄取。因為有對文學的執著追求,堅持最初的文字的夢想,塑造對生活新的感知,才能無拘無束、不受羈絆地一路向前。

她說:“回想曾經伴我成長的那些書籍……是它們改變了我,為我的生命塗上了閃光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