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開無主

“驛外斷橋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陸游詠嘆著寂寞。他感慨自己傳達“春”的信息卻被誤解為爭春獻寵;同樣,他也感慨自己抗金復國的主張得不到回響。徒留鐵馬冰河入夢來的悲嘆。

他們的寂寞,是因為不見伯樂,知音難逢。

同樣,當故鄉漸行漸遠,伴隨著漂泊在外遊子的,惟有“枯藤老樹昏鴉”,西風凜凜,漫漫古道之上,斷腸聲響徹天地間。霎時間,鄉愁與憂思便凝成了夕陽下馬致遠寂寞、惆悵的背影。

寂寞,原來是鴻圖志向一夕瓦解時才明了。縱使費盡思量,亦是惘然。

此時此刻,那時那事皆已逝去,也總有未來可以寄託。然而,還記得那句“從此無心愛良夜,任它明月下西樓”,李益聽罷霍小玉死前的決絕,發出了這般嘆息。以後的歲月,縱使是良辰美景,卻也無心消受。

原來寂寞是一種心境。

曾經把孤單和寂寞混淆,到現在才真正明白:

一個人,也許孤單,但卻不寂寞。

許多人,不會孤單,卻可能寂寞。

——在曠野里吶喊,捕捉不到回音時;

——在某一個清冷的冬夜難以入眠時;

——在手指動僵,難以撥動一絲琴弦時;

“寂寞”就爬上眉頭。當這種時刻膨脹、融會,那么,“寂寞”便充填胸腔,“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給“寂寞”一個特寫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因“寂寞”一聲嘆息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