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好奇心

子暄 老師:開頭引用名言佳句很好。  引論文是有針對性的,第二段你是針對現實生活中小孩子的天性好奇心被家長扼殺引出論證。舉論據證明論點有過程有結果,這樣是有說服力的。兩個正面論據,一個反面論據很好。晗晗的這個論據是反面論據,如果能寫出這個小孩是哪裡的,因為有真實的地點和姓名,更有說服力。三個略寫論據構成一個排比段很好。結尾有些草率,一個孩子的天性——好奇心意義非常大,因為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世界的主宰。如果從孩子創造世界,改變未來的角度結尾更有實際意義。 弗朗西斯培根說過:“知識是一種快樂,而好奇則是知識的萌芽。”人們正是因為有好奇心,所以才創造出一個又一個我們認為不可能的東西。(引用名言佳句)

小孩子是最富有想像力的,所以他們會問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有的家長最煩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天空是藍的?”“為什麼月亮是圓的?”“為什麼人不會飛?”對於這些問題,家長會說:“問這種東西有什麼用?你自己去一邊玩吧。”就是這樣,孩子們的好奇心一點一點被扼殺,漸漸地,孩子們發現自己提出的問題得不到答案,就不會再問了,孩子們都是科學家,扼殺了他們的好奇心就等於扼殺了一個科學家。

諾貝爾獎獲得者利奧彼德.魯齊卡的父母沒有什麼文化,可是幼兒的魯齊卡富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常常瞪著大眼睛問父母:“天為什麼是藍的?”“水是從哪裡來的?”等等許許多多的“為什麼”但他的父母並不為此感到難堪,也不阻止兒子發問,而是懷著喜悅的心情鼓勵兒子。正是因為這樣的努力,使魯齊卡不斷奮進,最終登上了科學的巔峰。(詳寫論據一)

當科學家的前提是要有好奇心。愛迪生小時候對什麼都感興趣。又一次,他看見花園的籬笆邊有一個野蜂窩,感到很奇怪,就用棍子去撥,結果臉被野蜂蟄得腫了起來,他還是不甘心,他要弄懂蜂窩的構造。後來,愛迪生成了舉世聞名的大發明家,(詳寫論據二)

扼殺孩子的好奇心會阻礙孩子的發展。晗晗是個6歲的小孩兒,聰明伶俐,有強烈的好奇心。一天,他在客廳獨自玩耍,百無聊賴的他對一個玩具汽車產生了興趣,想拆開來看個究竟,可是後來再也裝不上了,媽媽看到後,十分生氣地對他說:“你這個孩子怎么這么頑皮,剛買不幾天,你就把它拆了,看你爸爸怎么收拾你。”當孩子把玩具拆的亂糟糟的時候,父母也許會打罵孩子,孩子們剛剛萌芽的好奇心就會被打擊,他們就會變得規規矩矩,同時也會失去了天才的創造能力。(詳寫論據三,這是反面論據,做正反論證)

牛頓看到蘋果掉在地上,對它產生了好奇心,所以才發現了‘萬有引力’(略寫事例一)羅蒙諾索夫在海邊住,他總是問父親許多關於海的問題,最後他成為了著名的化學家。(略寫事例二)瓦特看到壺水沸騰產生好奇,於是他發明了蒸汽機(略寫事例三)

他們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所以請不要扼殺一個孩子的好奇心(議論)

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你會發現他們心裡有如此多的古靈精怪的想法。不要讓孩子失去了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