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下第五單元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單元寫作目標

1.讓學生比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走進這兩位先賢的思想世界,親身體驗和了解燦爛悠久的中華文化,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從而綜合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2.綜合培養學生查閱、整理、篩選、整合資料的能力,綜合培養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3.通過豐富多彩的綜合性口語活動,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能夠結合社會背景評價人物,客觀的認識儒家思想在我國歷史時期的巨大影響。

寫作技能講解

中考作文特別要求作文要“有文采”,這是比基礎等級中“語言通順”高一個層次的語言標準。它的主要內容是:詞語豐富,句式靈活;修辭貼切,富於意蘊。如何讓考場作文語言出彩?

第一招:在比喻中放飛哲理詩情

比喻是語言之花。考場作文如果有一個甚至多個妙喻,有時候簡直可以救活全篇。比如擬一個“讚美如同陽光”標題,是不是很亮?比如用一個“快樂是一種香水,無法倒在別人身上,而自己不沾上一些”的比喻來論證幫助別人的快樂,是不是可以深奧為淺顯?比如以“友誼”為話題,如果有意識地用了一系列的比喻來點化題旨:“朋友是一個可以給你依靠著號哭的肩膀,朋友是一個你放心把內心的痛苦往裡面傾注的井”“朋友是一個令你熱情高漲的巨浪,朋友是把你從黑暗和絕望中拉出來的手”“朋友是一架同奏歡樂情思的古箏,朋友是為你撐起心靈晴空的雨傘”,是不是可以讓全篇生輝?

第二招:在整齊句式中高揚人文精神

句式的運用折射出作者思維的深淺。如果能在作文中熟練地運用比較整齊的語段或句式,就會令讀者的眼睛為之一亮。比如排比句,前後聯結,結構緊湊;文意通,語氣強勁;說理透闢,條分縷析;節奏鮮明,抒情淋漓盡致,給人的感覺是有氣勢,有內容,可以看出作者的思維很有層次。如果將整齊的句式放在文章的開頭,定會異峰突起,一改文章開篇的平淡和刻板。用排句揭示觀點簡潔而有力。在文章的主題部分,也可以巧用排比句。可以用來分析事理,可以用來列舉事例。用整句來收束全文,更能造成重錘敲打、畫龍點睛之妙。

第三招:在名句引用中飄出書卷氣息

名句名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也是語言藝術的典範。作文中如果能善引妙摘名言佳句名句,搶占語言藝術的制高點,既暗合文章的內在旨趣,又浸透濃郁的書卷氣息。可以引用名言佳句來提出論點,可以引用名言佳句來作為文章的論據。引用名人名言佳句、名詩句、成語等更多的是使文章增色,使語言添彩。

中考真題連結

XX年廣東省中考作文題

許多詩句會像陽光一樣照亮我們的心靈,讓我們為之感動,為之震撼,為之鼓舞,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王維的“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陸游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艾青的“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太深沉”,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請你自擬題目,或敘述與詩句有關的經歷,或談談自己從中獲得的啟迪,寫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不要出現真實姓名和學校名。

思路分析

這個題目很有文化含量,你可以寫成記敘文,記敘與詩句有關的故事,比如看到朋友紀念冊上的詩句,想起和他的難忘的友誼,比如,老師逼你背下了那個老長老長的詩篇;你可以寫成議論文,談你對一個名句的認識過程,由不理解到懂了一點,再到深刻地理解等等。還可以把許多名句聯在一起表達你對生活的認識。

例文

我生命中的那些珍珠

一考生

看炫目的先秦繁星,觀皎潔的漢宮秋月,聽高山流水的琴瑟,飲李太白的杯中美酒,品曹雪芹的夢中熱淚……是詩歌,給了我一片詩意的世界;是詩歌,給了我一塊滋養心靈的沃土。那些銘刻在我心靈中的詩句,讓我青春的情懷詩意盎然,讓我們生命的體驗浪漫多彩。她們就是我生命中的“珍珠”啊。

每當我感動於親情,胸中總會湧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的千古追問;每當我追尋友情,總會嚮往“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豁達樂觀;雖然沒有對故鄉的最深沉的牽掛,但我能理解“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美麗感懷。從“日出江南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深情吟唱中,我讀出對祖國山水的痴迷;從“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明麗圖畫中,我讀出對人文風物的神往;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患意識中,我讀出普度眾生的胸懷。這些美妙的詩句,讓我們擁有一顆寧靜致遠的心,純樸,淡泊而豁達;這些美妙的詩句,讓我們擁有一顆不被世俗瑣事所侵蝕麻木的心,真誠,熱情而敏感;這些美妙的詩句,讓我們擁有一顆永遠追求真、善、美的心。

我看古詩,從小就背下出了好多詩句。到現在,好多詩句我張口能蹦出。比如,春風的古詩,我能一口氣背出好多。“春風送暖入屠蘇”,春風成了報春的第一位使者;“春風又綠江南岸”“東風吹水綠參差”,春風的色彩如此凝淨和諧;“癲狂柳絮隨風舞”“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春風的聲響是如此熱烈張揚;“吹面不寒楊柳風”“雲淡風輕近午天”“風日晴和人意好”,春風給人的感覺又是如此平和溫暖。“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這是心靈的波動,“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是童心的張揚,“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這是愁緒的鬱積。“春風不度玉門關”“春風疑不到天涯”是詩人曾經的感嘆,“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是多少人熱烈的期盼!“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又蘊涵了多少哲理!一縷春風萬首詩,語文情懷總是詩。是這些美妙的詩句,讓我們在司空見慣的生活里欣賞到了美,在坎坎坷坷的人生中發掘出了詩意,在平凡中見到了崢嶸,在微言中見到大義,在紛亂中里出頭緒,在簡單中發現哲理————這是怎樣的一種快樂,一種享受。

我也愛現代詩歌,有時還照著名詩模仿幾句。讀余光中的《鄉愁》,我寫出了《命運》:“小時侯/命運是天邊那顆星星/ 我夠不著它/ 它近不了我/稍大時/命運是鄰里那隻小狗/我追我時我跑/我追它時它逃/長大後/命運是一本厚重的書/我讀不懂它/它讀不懂我/而現在/命運是杯濃稠的苦酒/我不去沖淡它/它也奈何不了我”,怎么樣,有點意思吧。讀朱自清的《春》,我寫出:“春天是一隻抽屜,她封閉著我年少的心事,我要打開春天尋找真誠;春天是一架梯子,她連線著我繽紛的夢想,我要把春天扛在心上;春天是一隻小貓,她挑逗著我無窮的快樂,我要把春天摟在懷裡。”呵呵,見笑了。

日本著名作家池田大作說:“詩心,就是將展現在人的生命深處、充滿著無限光芒的‘心’,和諧地、激動人心地與大宇宙、大自然融合為一體,一邊歌唱那輝煌的人生,一邊講述人生的真誠,向著幸福的方向奔去。”感謝這些美妙的詩句,讓我們擁有了這一顆詩心。

點評

文章是一篇詩意飛揚的美文。作者主要運用了三招,來巧妙點題。

1.用一組生動精練的排比,讓開篇盡顯氣勢開頭“看……,觀……,聽……,飲……,品……”先聲奪人,酣暢淋漓,文采斐然,吸人眼球,很好地概括了語文的內涵。

2.用中心句的方式點題。2、3、4段開頭都用總領句概括本段內容,讓讀者很快把握文章的意思。比如“我也愛現代詩歌,有時還照著名詩模仿幾句”,就表明了第4段寫的是自己模仿現代詩的內容。

3.引用名言佳句來點題,比如引用了池田大作的話,表達詩句給自己的影響,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含量。

創新作文訓練

[創新方略]

古人言:“文章有眾人不下手而我偏下手者,有眾人下手而我不下手者”,用現在的話說即是“創新”,如何去創這個“新”呢?無非就是對人們習慣的看法和觀點作適度的偏移,打破那種常規的“思維定式”。逆向構思是跳出常規的好方法。

一、直話曲說:詩意從對面飛來。比如以“家”為話題,若正向構思可以寫家庭的溫暖,寫父母的關愛,但這是一般人都能想到的,難以出新。不妨從相反方向思考,寫渴望有一個民主的家,寫渴望有一個和平的家,這也是眾多同學常寫的,算不得創新。再換一個構思方向,寫自己很思念家,但卻不願回家,因為自己不願給家庭添麻煩,自己要立志報答父 母的恩情,這樣的構思肯定會讓人耳目一新。

二、正話反說:意蘊從反向折射。比如一位同學的錢包被人偷去,就這件事寫作,若逆向構思,可寫孔乙己的“竊書”到底算不算“偷”,可寫梁山泊“鼓上瘙”時遷的“義”,也可以寫小偷偶然偷出貪官的罪證。還可以反彈琵琶,不說小偷如何不對,而說自己如何不好,是自己害了小偷,這樣正話反說,比起直通通地譴責小偷,更耐人尋味。

[創新佳作]

孔子和章子怡不具可比性

韓浩月

據《華西都市報》報導,北大教授、著名文化評論家張頤武在接受《新周刊》採訪時,說出了“要像重視孔子一樣重視章子怡,中國文化才會有未來”的觀點,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主持人竇文濤在引用這一觀點時稱“一個孔子抵不上一個章子怡。”一位大學生讀者看到這期節目後氣憤難抑,打進報社熱線表示強烈不滿。《華西都市報》為此推出選題,邀請讀者共同探討。

在《新周刊》上,張頤武的話是“要像重視孔子一樣重視章子怡,中國文化才會有未來。”嚴格說來,這個說法並無不妥。孔子是全體中國人的尊師,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人物,章子怡是中國在國際上有影響的電影明星,用句時髦的話說“是中國先進文化的代表之一”。他們兩個,一個生活在古代,一個生活在現代,都是中國人,都代表著中國兩個時期的不同文化,我們重視孔子是重視傳統,不忘本,我們重視章子怡是面向未來,寬視角,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既要用好孔子這尊厚重的文化塑像,也要打好章子怡這張現代中國的名片。總而言之,說孔子談章子怡都是為了增進世界人民對中國的認識才這么做的,不能因為章子怡是個演員,出演過一部讓部分國人不滿意的電影角色,就把她排斥在文化之外。

竇文濤“一個孔子抵不上一個章子怡”的說法就有些問題了,因為孔子和章子怡是不具備可比性的,比對中國人精神生活的影響?比人氣比知名度?比各自在國際上的象徵意義?都很難有一個條條框框能鮮明地分出優劣。貧嘴竇文濤的演繹可以理解為一個托口秀主持人為了活躍節目氣氛信口說出的逗趣話,而網上被四處轉載的“孔子不如章子怡”則明顯透著挑事鬧亂子的意思了,如果不匡正視聽,媒體和公眾難免又會陷入一場龐大而無聊的辨爭之中,雙方爭論的結果無非是兩敗俱傷,有百害而無一益。

現在的狀況是,大家在突出“孔子是中國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中國傳統文化的聖人”的同時,也在刻意渲染“章子怡究竟有多少文化,到底能不能代表中國文化”的疑問。孔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勿庸置疑的,但我覺得也沒有必要拿孔子作類比來談章子怡的文化水平。作為個體,章子怡的學識當另作別論,作為一名演員,她的的確確是中國電影的代言人之一,誰能說中國電影就不是文化了?還是曾在德陽文廟從事孔子研究工作、現任德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劉章澤的觀點比較冷靜且公正,“孔子是經過幾千年的歷史積澱後被後人世代供奉的聖人,他的思想、他的儒學等等影響了幾千年的中華歷史文明,直到現在這些仍被我們所用,他對中國乃至整個世界文化都作出了巨大貢獻,而這貢獻在浩如煙海的歷史中是能夠被沉澱的,被後人所銘記的。那么作為名人的章子怡呢?從某方面講,她也在推廣中國文化,因為她的電影,她的名氣,她為外人打開了一扇窗,讓他們認識中國並得到人們的認可。”

[點評] 孔子和章子怡,因為北大教授張頤武的一句話,引起了眾人的爭論。作者持論中肯,既肯定孔子的價值,也不否定章子怡的文化影響,作者用事實說話,分析頭頭是道,啟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