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節”的作文:家鄉的春節

中國的傳統節日比較多,其中最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非春節莫屬了。我的家鄉如東處於江蘇的東南部,這裡過年的一些習俗比較有意思。

年前的幾天家家戶戶就在為過年做著準備,過年一般要蒸饅頭,倒年糕,小的時候,家裡幾乎年年都要蒸饅頭,倒年糕,回想起那時候,記憶里全是熱氣騰騰的廚房,忙忙碌碌的大人,開心的笑臉,那時我最高興的事可以用筷子蘸著紅色的顏料在剛出鍋的饅頭上摁上紅點。

蒸過饅頭,倒過年糕,年味就彌散開來了。最熱鬧的還是大年三十這天了,回家是奏響春節的主鏇律,這一天,在外打工的人從四面八方涌回了家。全家一起“撣塵”,“貼喜慶”“貼對聯”。年三十的中午“燒經”(祭祖)是最嚴肅的時候了,堂屋裡,桌子橫過來,擺上酒菜,米飯,這時候小孩子是不允許亂走動的,點上祭祀用品,頓時煙霧繚繞,晚輩們便在煙霧中回想起逝者的音容相貌,磕頭祈求祖宗的保佑。

吃過午飯,我們小孩子便沉浸在“砰砰嘭嘭”的炮仗聲中了,天擦黑,廚房裡就奏起了協奏曲,準備著團圓飯。天一黑,全家人圍著桌子團團坐,享受一年的勞動成果,這個團圓飯也是有些講究的,薺菜,寓意“聚財”、年糕寓意“年年高”、豆腐寓意“代代富裕”等等。吃過年夜飯,我們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去看五顏六色的煙花了,璀璨的煙花預示著新一年的即將到來!

第二天正月初一眼睜開便去枕頭下去掏紅包,裡面裝著長輩的壓歲錢。穿上新衣新鞋,就去給長輩們拜年,這一天,不吉利的話是不能說的,見面都說著“恭喜發財!”之類的吉利話,早飯照例是吃的泡炒米,是不能吃米飯之類的!家人還會早早的起床,放上幾個“開門炮”寓意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正月里忙著走親戚,大家好不容易有時間聚聚,大人忙著話家常,小孩子們就忙著比壓歲錢了!因為現在人們上班的時間普遍比較早,正月初九要忙著上班了,年味似乎淡了些,不然得過了十五落了花燈,這個年才算過完呢!

爺爺說,他小時候的年更有意思,會在家裡的場地上用石灰“打囤子”寓意來年的豐收,那時候物質匱乏,就盼著過年穿新衣裳,吃飽!年總是在焦急的等待中姍姍來遲,現在的年味已經沒有以前那么濃厚了啊!

中國是一個傳統的國家,真希望能夠將中華的優良傳統繼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