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的美

太湖的美

一處自然風景總會有自己的靈魂。西湖之美在於它的“秀”,盡情地體現了江南城市裡自然風光與才子傳說的優雅融合;黃山之美在於它的“奇”,處處顯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構創意;泰山之美在於它的“雄”,在於平地拔起,一覽眾山小的氣概和闊大。以此觀之,那江浙分界的名湖——太湖,它的靈魂又在哪裡?

太湖我去過多次,但幾乎每次都來去匆匆,只看到一個輪廓。直到2024年8月的一個雙休日,與幾個生活在臨平的文學界前輩結伴共游太湖,才有了近距離接觸太湖的機會。我們一行六人計畫三處採風,太湖是笫一站。說來很巧,去的那天十分炎熱,所有人都一身的疲憊,等到了太湖,一下車,站在太湖大堤上,湖面上一股遼闊的風吹來,人整個兒為之一爽,心裡便埋下了一種說不出的好感。

那天太湖的美是一層層向著我們展開的。等太陽稍稍西斜,我們鑽出水船(其實是水上餐廳),去尋找太湖美麗的斑記。沿太湖大堤向北行至幾百米, 湖畔有一棵大銀杏樹深深吸引著我的眼球,我快步走到銀杏樹下, 這棵銀杏很粗,至少要兩個人合抱才能抱得過來,樹皮上滿是坑窪和虬結,其狀像上年紀人的老年斑。這使銀杏樹充滿了歲月的滄桑感,好像一下子把幾百年的歲月通通擱在我們面前,讓才活了幾十年的我自慚形穢,同時滿心敬意。我問了在樹下乘涼的一位當地老伯, 據他說這棵銀杏樹己有幾百年的樹齡, 傳說中,與一個叫泉根的男子有關糸,泉根有個青梅竹馬的妻子叫巧英, 二人一直在太湖邊以打魚為主, 有次太湖泛洪巧英為了救一個年幼的女童不幸遇難, 泉根在小英死後,就在湖邊的廟裡落髮為僧,並手植這棵銀杏樹,表達對巧英的真摯情意。在銀杏樹的周圍,我看到還有一大片蘆葦,從岸上一直爬到水裡,形成一大塊水靈靈的綠色。據說蘆葦桿可制笛子之類的樂器,所以,這片蘆葦在風中,好像無數支笛子在搖曳吹奏,訴說傳說。而它們的曲子,需要放鬆了身心,才能在晚風的節奏里聽到。 作文500字

離開銀杏樹我們到了水上運動中心。說是水上運動中心,其實並無異處。倒是在湖邊看到日光漸漸減弱的太陽,溜圓溜圓的,而它的倒影,卻被湖水的波浪扯成了一條條、一塊塊,像是繪畫時潑上去的,真是奇景。老實說,這么圓的太陽很少見到了,特別是在城市裡,空氣差,太陽也被掩去了幾絲真面貌。跟城裡相比,這裡的好處是,同樣是太陽,這裡的太陽圓得像是在沙漠裡一樣,有一種驚心動魄的美麗;同樣是風,這裡的風既清又爽,好像吹自深山翠谷,有一種攝人心魂的舒暢;還有夜間看到的星星,更亮,其閃如眸,似乎你在仰望時,天空中也有不少眼睛在向人間注視。在這樣一個世界裡,人會變得活躍起來。我們看到霞光里有人在湖邊釣魚,不一會兒的功夫,就拉起了一條可觀的白條魚,所有的人都興奮起來。垂釣者滿心喜悅,繼續拋鉤。

我們是到了太湖休閒垂釣中心,才直接看到太湖人的生活。在水上棧道上,有兩個漁民在喝黃酒,菜是一盤炒捲心菜,一盤紅燒鯰魚。看到我們走近,他們指指盤裡的魚,主動說:“這是野生的。”接著又問我們:“你們可是外地來的?”我們說:“是啊。是到太湖這個好地方來看看。”他們笑起來:“這裡再好也比不過城裡。城裡才好呢!”這一回輪到我們笑了。這種錯位非常有趣。仔細想想,其實誰都沒有錯。漁民們住慣了鄉野,渴望的是現代人的生活;城裡人厭倦了城市的曖昧和喧囂,渴望的是自然中的生活。事實上,每個人的生活都“偏食”過了頭,需要另一種養分來平衡補充。我們和漁民雖有城裡鄉下之分,在內心裡卻並沒有什麼分別,都渴望心靈的擴展。 700字作文

話雖如此,我還是感到漁民的生活令人羨煞。理由很簡單:在一片美景里生活肯定是一件美事。我突然感到太湖的美全在一個“閒”字里,這裡,風、太陽、水波、蘆葦、傳說,還有漁民們的生活,當這一切進入眼帘時,會立即衝擊人的心靈,使人不由自主地放鬆,化開去,慢慢地變成這片風景中的一絲晚風、一縷霞光、一道水波、一棵蘆葦、一襲漁民的身影,直到在夜色重重中變成整個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