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古箏作文

各種聲音交織著,衝擊著我的耳朵。媽媽牽著年幼的我,穿梭在各種樂器之間。我焦躁不安地搓捏媽媽的手,想離開這吵鬧之地。一股清泉般的樂聲卻從遠處傳來,穿過大提琴的低沉,穿過竹笛的歡快,穿過電子琴的激情四射,直達我的心靈。我毫不猶豫地對媽媽說:“我要學這個。”於是,古箏就進入了我的世界。

或許,它只是一架樂器,但它也能帶給我智慧的啟迪。

那一次,因為我一個小小的錯誤,媽媽批評了我。傷心和憤怒充滿了我的全身。坐在箏前,重重地彈著每一個音。琴身被震得顫抖,每一根弦都極力承受著我的憤怒。“啪”音樂終於被打斷,琴碼散落在四周,琴弦還在微微地顫動。我麻木地起身,將琴碼一個個撿起,一個個放好,把一個個音調好,機械地做著一個個重複的工作。剛剛一瞬間的憤怒,現在卻要承擔漫長枯燥的後果。每一個行為過後,都要承擔自己的後果。也許母親是對的,她將我現時的小錯誤改正,以後就避免了我要為自己更大的錯誤負責。也許箏是對的,現在我對母親亂發脾氣,以後就要承擔不可預知的後果。將最後一個琴碼放好,箏又發出了清脆的音聲,將我煩躁的心撫平。蓋上琴布,站起身,向母親的房間走去。

或許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會遇到一個瓶頸,或許這只是我的藉口。

那時的我,對箏已是厭煩,幾個星期都不揭開蓋在上面的琴布。總認為自己的箏比不上別人的琴,不能彈出天籟般的音樂。為了讓我不再頹廢,老師讓我參加學校的文藝晚會。我一點兒也不在乎,讓我上台也只不過是隨便一彈。我對自己的箏失望至極,我只能彈出生澀的音符。看著節目一個個進行著,一個古箏獨奏者向我借古箏。我有些猶豫,怕自己的箏讓她出醜。但我又一次錯了,當看到她用著我認為差到極致的箏彈出令人驚嘆的曲子時,我知道,一切都是我騙自己的。我總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來安慰自己,卻不想“只有技術笨拙的木匠才會怪罪自己的工具”。每一台古箏都不會自己彈出美妙的曲子,只有技術精湛的彈奏者才能使它發出天籟之聲。若我是“巧婦”,那就算不用米也能做出佳肴。我只是在為自己的不勤奮找藉口罷了。

箏,原本只是一塊木頭,卻因人們發出清脆的樂聲。當我煩惱憤怒之時,箏也只能發出刺耳乾澀的音,不斷衝擊我的心靈;當我平穩安靜之時,箏就能發出空靈幽靜的聲音;當我開心喜悅之時,箏所帶來的就是那充滿喜悅的歡快之聲。生活不也是如此嗎?你生氣,曲子也是這樣彈著;你開心,日子也是這樣過著。一首曲子終要盡了,但其間不同的鏇律及內容,會是誰帶來的呢?琴弦顫動著,我們既然能演繹出精彩的曲子,又為什麼要彈那淒涼的歌?生活的樂章就是由我們的心靈所彈奏的。

我願靜靜坐在窗邊,彈響那空靈的琴聲,撫平心中的煩躁,讓箏彈奏智慧的音樂,演繹出一幅多姿多彩的生活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