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語文熱點主題閱讀與寫作方案:和諧之風

熱點綜述

和諧是當今社會的主鏇律,也是這個時代的主題詞。和諧家喻戶曉,和諧深植於民心。季羨林老先生說:“我們要講和諧,不僅要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還要人內心和諧。”冰心老人也曾說過:“美的真諦應該是和諧。這種和諧體現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現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匯在環境中,就造就了環境的美。”所謂“和為貴,諧為美,和諧美是美的最高境界。”家庭要和諧,自然要和諧,社會要和諧,天時、地利、人和才是完美的和諧。近年來全國各地的中考語文考試拓寬了試題資源,對社會熱點密切關注,這就要求考生平時要多關注社會生活熱點話題,並蒐集整理這方面的信息。《課程標準》也要求關注自然,關注社會,關注生活等。所以考生也要把握當今社會的主鏇律,那就是和諧。

美文欣賞一

想像鳥鳴的幸福

曾柱

我一直認為,鳥聲是一切聲音里最美妙的一種,緣於它們質樸的鄉土味。鳥們是鄉村的,是鄉村用雨水和穀粒餵養出來的。它們總會在某個淅淅瀝瀝的早晨抑或夜晚,站在我的面前,說很多很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話。一聲聲細小的鳥鳴,像赤腳農夫在軟軟的耕地上撒種時脫手而出的種子,喚醒牛馬,喚醒村莊,喚醒道路,喚醒樹林,喚醒房屋。

鳥能在很短的時間從一個路口抵達另一個路口,從一家房頂抵達另一家房頂,從一方樹叢到另一方樹叢,從一個村莊到另一個村莊。鳥的叫聲也是這樣,只要你認真傾聽,你就會情不自禁地飛起來。鳥聲透著細瓷的質感清清純純地傳過來。我只聞鳥聲,不見鳥影,我想像那么好聽的聲音是由樹上的葉子發出的。記得看過這樣一句詩:鳥聲是樹的花朵。多好。這樣,滿樹葉子便變成了滿樹的鳥。這樣想就有了一種隱隱的牽掛,隔著暮靄,似乎感覺那鳥鳴在夜風中微微搖動。

依然回到鄉村的視角上來。鳥聲,這是個有古典詩歌般美感的名稱,充分體現出了漢語表達的簡潔性和準確性,略帶暖意的鳥聲很快就霧一樣地在鄉村里瀰漫開來,詞語裡暗含了一個多么生動的過程。對於村莊,我向來懷有這樣一種詩意的構圖:樹陰叢中,國畫簡墨般的村莊在熹微的白光中顯現出輪廓,四周霧靄縈繞,看不出一切具體的形象,一個農家小院木門輕掩,屋檐下半圓碗狀的鳥窩裡燕子在呢喃,院子裡的樹枝葉間,成群的麻雀跳躍啁啾,細碎的鳴叫聲催醒了昨晚貪玩遲睡的頑皮兒郎……

之所以是燕子和麻雀在村莊的清晨歌吟,是因為它們是中國鄉間最常見的兩種凡鳥。勤勞的燕子一身黛黑的羽翼,凜然,高貴,令不少孩子敬而遠之。而體形更纖小,毛色更灰土,鳴聲也更短促瑣碎的雀,則極像一位調皮、可愛的灰姑娘,成了跟雞、狗一樣深入人們日常生活的動物。一位作家這樣說,麻雀是鳥類中的“貧民”。我深以為然。平常日子,麻雀在瓦楞、林間,或搭在牆洞裡的草窩裡,唧唧喳喳地像馬路歌手一樣地歌唱,單一的音調不停歇地平衡著鄉村生活的動與靜,它們是最能夠與人一起和諧相處及至同存共榮的一種飛翔動物。這些對音樂充滿好感的小生靈總能在起飛的瞬間聽到樹枝“嗡”地一聲彈響。假若它們能有機會落在盛中國的那把小提琴的弦上,小爪子也那么劃拉一下,其中的美妙一定是不可言說的。

這些可愛的小鳥,在上個世紀的50年代,曾被人為地列為“四個壞蛋”之一,幾乎被人們趕盡殺絕。這讓我想起《瓦爾登湖》中的一段話:“要是沒有兔子和鷓鴣,一個田野還成什麼田野呢?它們是最簡單的土生土長的動物,是與大自然同色彩、同性質,和樹葉、和土地最親密的聯盟。”

兔子也好,鷓鴣也罷,它們是自然的親近者。仔細想想,在城市蟄居的人們又何嘗有一隻土撥鼠快樂呢?《幽夢影》言道:“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白晝聽棋聲,月下聽簫聲,山中聽松聲,水際聽欸乃聲,方不虛此生耳。”此種情境,今天的我們已只可在詩中畫中略見一二,又哪裡還有心靜聽?因此,對於我來說,對生活在城市的人來說,想像一下鳥鳴也是幸福的。

(選自《中華散文》)

能力提升

1.閱讀全文後,請你說說本文的抒情線索是什麼。

題型解析:所謂線索,就是貫穿整篇文章的情節發展和思想感情發展的路線。線索可以是人、物、時間、事件,也可以是地點的轉換、人物的感情變化等。在文章中反覆出現的詞語或者同類詞語往往就是文章線索。

參考答案:鳥鳴。

2.閱讀文章前三段,請你概括一下鳥鳴有什麼特點。

題型解析:這是考察考生閱讀方法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可採用跳讀法,找出文章中寫鳥鳴的句子,尋找關鍵語句。

參考答案:最美妙的質樸的鄉土味;細瓷的質感清清純純;有古典詩歌般美感。

3.文章第五段插敘上個世紀50年代鳥遭受到的迫害一事,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題型解析:語段在文中的作用,可從內容上看,或結構上來看。而此題主要是從內容上來說。

參考答案:通過對那個時代鳥的遭遇的回憶,表達了作者對鳥類的同情和對鳥類的遭遇感到遺憾的心情。

4.文中第五段中引用了《瓦爾登湖》中的一段話,其用意是什麼?

題型解析:要從作者的態度上來判斷,仔細品味話外音。

參考答案:讓我們與自然和諧相處。

美文欣賞二

只慢八分鐘

龍應台

離終點站還早,電車裡的人突然紛紛起身,陸陸續續全走空了。我一邊下車,一邊問身旁的人發生了什麼事。

瑞士是個難得“發生什麼事”的地方。該送信的時候,郵差就到了門口。秒針走到了某一點,該進站的火車就進站了。任何時候往街頭一站,看見的是電車平靜地滑行,行人耐心地等待紅燈轉綠,汽車耐心地等待行人過街。還有,河裡的白天鵝排列整齊地游過橋孔。

看街景的人會覺得無聊:街上沒有打架的人,即使有人打架,也不會有看熱鬧的人群。街上也難得聽到尖銳刺耳的緊急剎車聲,更不會有憤怒的駕駛者推門而出,揮著拳頭破口大罵。偶爾碰到堵塞,瑞士人在車裡冷靜地等著,不會有人按喇叭。若有人按了喇叭,那大概是法國人,要不然是義大利人,反正不會是瑞士人。

有個修飾整齊的主婦對我說:“前面出車禍了,汽車撞上電車,鐵道不通了。”我開始焦急起來:等警車與吊車抵達現場,拖開肇事車輛,鐵路局重新調度通車,恐怕天就要黑了!我想起紐約的經驗:車廂塞得滿滿的,陌生人帶著汗味的肉體緊緊壓迫,令人想別過頭去大吸一口新鮮空氣。等上一個小時,還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鐵路局也不覺得有解釋的必要,更別提道歉了。

這一回,要等多久呢?五分鐘已經過了吧,正想看看手錶,卻瞥見一輛藍色的公車從轉角處緩緩開來,優雅地停在我們面前;是一輛空車,車門打開,制服筆挺的駕駛員闊步下來,向大家道歉,然後念出這輛臨時車將停的站名,“下一班臨時調度車將在五分鐘後抵達。”乘客安靜地順序上車,安靜地坐下,公車平穩地向前滑去。

從下車到上車,不過八分鐘時間,車子經過車禍現場時,吊車正把肇事車前輪懸起,電車司機拿著一塊抹布,正在擦拭玻璃車窗。周圍,沒有看熱鬧的人。

只遲到了八分鐘!我應該滿心感謝,但是我卻覺得震驚,震驚中還有一點不寒而慄——把“效率”發揮到如此極致的人,是怎么樣的一群人?

效率,其實只是瑞士人事事講究“完善”的結果之一罷了。瑞士生活的悠閒就像浮游波上的野鴨,寫意自在,唯一的痕跡就是水上的一縷漣漪。細看才會發覺水裡的鴨腳划動得很費力,尤其當逆水的時候。在瑞士人閒適的生活背後,有一個巨大的、複雜的、一點都不閒適的機器在費力的運轉著,其中每一個螺絲都上得很緊。

一定是先有千千百百人在做一板一眼、一絲不苟的事情,固執細心到連半截螺絲釘上的紋路都不會放過,然後才可能有悠閒的瑞士生活;一定是先有那么多分毫必爭、錙銖必較的人民管理交通、組織金融、計畫教育、督導政治,然後才可能產生這么安靜的社會。

……走到家門口,看見自己的腳踏車斜靠著牆,那根支柱已經壞了三個月了,腳踏車必須倚牆而立。陽台上的天竺葵死了一棵。抬頭一看,所有的陽台都綴滿了怒放的、鮮紅的花,我的陽台是唯一夾著一株死了的天竺葵的。拿鑰匙啟門時,在紅色的門板上赫然發現一個小小的手掌印,朱古力糖的顏色——我們家,有一個不到兩歲的國民。

我想,我是做不了瑞士人的:尺寸不合。

(選自“中華語文網”)

能力提升

1.請用幾個詞語簡要概括作者對瑞士和瑞士人的基本態度。

題型解析:解答此題,不能從文中摘抄原詞原句,需要對文章內容理解之後進行簡明準確的概括。閱讀文章,我們知道作者是通過一次汽車和電車相撞事故來寫瑞士人的,面對事故,瑞士人的表現被作者描寫得真實而具體。與其對比,作者還深刻地反省了自己,認為自己“做不了瑞士人”。這就是作者的態度。

參考答案:驚嘆、敬佩等。(意思相近即可)

2.品讀全文,揣摩文末畫線句,並說說它的深層含義。

題型解析:本題著重考查考生對關鍵句子的理解能力。文章最後一段畫線句與上文平實的記敘、描寫和議論不同,含義較深刻。作者說自己“做不了瑞士人”是因為與瑞士人“尺寸不合”。作者何以做出這樣的結論?就是因為沒有好的生活習慣。比如第十段中所列舉的那些:腳踏車壞了三個月沒有修理,陽台上花木死了,門板上有孩子的手掌印卻沒有擦……不過答題時,不需要將作者的這些不良習慣一一列出,只需要將其概括回答即可。

參考答案:略。

3.閱讀全文,品析第六自然段畫線句,說說這些細節描寫表現了瑞士人的什麼特點。

題型解析:本題著重考查考生對文章語言的品析能力。要求品析的是文中畫線處對出事電車的司機的描寫。這句描寫看似不經意,然而,它卻是一處生動的細節描寫。看到這個句子,我們自然會與作者第三段的描寫,其實也是我們周圍常常發生的情況相聯繫:在大街上有人打架,圍堵的看熱鬧的人群,尖銳刺耳的剎車聲,揮拳打罵的憤怒的駕駛者……兩種現象相比較,很容易理解這一細節描寫體現的特點。

參考答案:忠於職守、高效工作。(意思相近即可)

4.請概括一下你讀完本文後的感受。(不超過50個字)

題型解析:本題著重考查考生在綜合理解選文內容的基礎上表達獨特感受和體驗的能力。解答此題難度不大,只要能把上面四道題答好,此題的答案也就迎刃而解了。我們可以像作者那樣,將自己的行為習慣與瑞士人比較,從中找出差距,以便在今後改正。但要注意,感受與文章主題要緊密聯繫,語言表達要流暢有表現力,要簡明扼要,重點突出,能表達出文章主題。

參考答案:略。

強化訓練

強化訓練一

說說感恩

李 儉

目前,全國各地都在大力建設和諧社會。而感恩則是和諧的潤滑劑,是矛盾的融化劑。

在研究未成年人教育中,許多學校發現相當一些孩子拿到“我為……而感動”這樣的作文題目覺得無從下手。為什麼?中國倫理學會認為,現在的孩子,特別是城裡的孩子從沒有被感動過的道德實踐。父母、學校、社會對他無論多好,他都不會感動,更不會感恩,感謝,因為他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孩子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追求,因為一切他都滿足了。

有份調查報告中寫道:在許多單位時常出現這樣的情況:領導給大家辦好事不領情,辦實事不配合,辦難事不體諒,辦成事不贊“成”。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這種流傳於中國社會多年的怪異現象。

上述這些材料很是發人深思。思考中,一個“感恩”的辭彙湧進我的腦海中。想想看,如果充滿感恩的氛圍,企業“快樂指數”還會低迷嗎?如果心懷感恩的認知,孩子還能寫作文無從下手嗎?如果有著感恩的情感,還能“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嗎?

看來,學會“感恩”,是人的一種道德修煉;引導人們學會感恩,則是公民道德建設中的重要一環。

事物之間都是普遍聯繫的,人世間沒有也不可能有絕對獨立的事物。以我們本身來說,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乃至於生命,都與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即使神農架所發現的“野人”也不例外。因此,人之為人在於有感情、有思維,要“感恩一切!”感恩是一種修養,感恩是一種感情,感恩是一種良知,感恩是一種覺悟,感恩是一種境界……

比如,在社會生活中,人人都要做到:感恩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生命;感恩於師長,是師長給了我許多知識;感恩於領導,是領導給了我施展才能的舞台;感恩於朋友,是朋友給了我諸多幫助;感恩於生活,是生活給了我多彩的人生;感恩於自然,是自然給了我生命的源泉……而從更高層面說,感恩於黨、感恩於政府、感恩於社會主義,會使我們達到更高的思想境界。

我們中華民族是崇尚感恩的民族。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中,有著豐厚的“感恩”理念。“和為貴”“人心向善,天人合一”“積德行善”“仁者愛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天時、地利、人和”“自由、平等、博愛”“理解萬歲”等等經典語言,“將心比心”“投桃報李”一類流傳故事,都充滿著“感恩”的思想。至於從孔老夫子那兒傳下來的仁、義、禮、智、信,更與“感恩”分不開。XX年中央電視台“春晚”中的“千手觀音”表演,之所以受到各民族、各群體、各人員乃至海外僑胞的一致好評,除聾啞人主演、藝術創新和配合十分協調的因素之外,極其重要的是充滿著“仁愛”,用主持人的話說,就是:愛是我們的共同語言。

(選自《人民論壇》,有刪改)

1.文中第六段中畫橫線處原有“生活”“生計”“生路”“生存”4個詞,請將這些詞重新排序後填入文中的橫線上。

2.請你為第八段中“我們中華民族是崇尚感恩的民族”這個觀點再找一個論據,並加以簡要解釋。

3.從全文看,作者呼籲人們要學會感恩,其理由是什麼?

4.結合文章,閱讀下列兩則連結材料,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你對“感恩”的認識。(不少於80字)

材料一: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有我愛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全身癱瘓的著名物理學家霍金的演講詞)

材料二: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謙虛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對待比自己弱小的人,知道要躬身彎腰,便是屬於前者;感受上蒼懂得要抬頭仰視,便是屬於後者。因此,哪怕是比自己再弱小的人給予自己的哪怕是一點一滴的幫助,這樣的人也是不敢輕視、不能忘記的。 (選自《讀者》)

強化訓練二

月湖隨想

楊東標

一泓湖水對於一座城市的意義是難以言喻的。比如說西湖對於杭州,可以說杭州正是憑藉西湖的名聲而飛揚起來的。月湖當然沒有西湖那樣煙波浩淼,但是小有小的玲瓏,小有小的妙處,何況它還在鬧市的中心。魏明倫有《寧波月湖銘》曰:“喧喧鬧市之間,疊疊高樓之下。芳園留翠,保存靜靜一湖;曲徑通幽,形若彎彎半月。”生動地譽之為“街心淨土,市內桃源”,是的,在喧喧鬧鬧的市中心裡,臥著一環清清的湖水,實在是這個城市的福分。

我最早認識月湖,還在年輕的時候。那時我在縣城工作,每次出差到寧波,總會在月湖邊走走。看淺水環環,波光粼粼,春花秋月,點綴其間。湖水溫柔得可愛。湖邊石階上,總有一些女子曲著身子在洗菜浣衣,給人一幅寧靜溫馨的生活圖景。其實,這座城市早就有了自來水,但是家庭主婦們還是喜歡到湖邊來,自由自在,聲息相傳,搗杵聲里傳遞著人們對自然的親和。這幅圖景就像一幅老照片定格在我的記憶里。那時候,人們認識月湖以及周遭的公園,更多的還停留在景觀的審美意義上。月湖真是寧波獨特的一景。

但是,僅僅這樣來說月湖顯然是不夠的。當代中國的城市建設,正如雨後春筍一般在崛起。人們忽然感到水泥鋼筋的堆壘,實在有點沉重,人居越來越密集,空間越來越逼仄,頭頂的藍天越來越減色,連晚上的星星都不如昔年的明亮了。人們這才悟到,一個綠色的生態的城市面貌,對於現代人的生存是何等的重要。有一年我在德國柏林的市中心走著,前面忽然出現一片有點原始野性的森林來,古樹蒼蒼,落葉森森,踩在鬆軟的落葉上,仿佛踩在歷史的深處,讓我真真切切地驚喜了一回。我忽然覺得,城市原來還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構建的。其實,森林也罷,湖泊也罷,綠地也罷,其意義無不一樣。一個剛性的城市,因為有了它們的存在,才會顯得豐富和柔軟。寧波因為有了月湖,才平添了幾分靈氣和嫵媚。

無論是曙色初明的清晨或華燈閃爍的晚間,我們若去月湖走走——值得一說的是,如今的月湖早已今非昔比,二十世紀末,市政府做了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斥6億巨資歷時兩年大規模地改建了月湖景區,3000餘戶居民遷離月湖,鱗次櫛比的舊宅夷為平地,景區、水域大大拓寬,一個集綠地、花草、亭榭、碧水、橋堤、古宅為一體的大公園躍然於市中心——那是一個多么氣派的公園啊!空氣變得清新,流水變得明亮,滿眼綠樹掩映,亭閣錯落其間,人們在此或習拳,或起舞,或散步,或放歌,真是難得的和諧!月湖那一汪清凌凌的湖水就這樣甜甜地滋潤著寧波人的生活。

當然,月湖的美妙還在於為我們展示了文化層面的意義。月湖的湖水並不深,卻映照著太深太深的歷史,它是甬城歷史文化的蓄養地,也是浙東文化的中心點。唐宋以來,一代一代的文人墨客,在此吟詩作畫,講學授課,一個個諸如賀知章、王安石、史浩、楊簡、萬斯同、全祖望等等名人大儒,都曾在月湖留下了他們的足跡。一波波湖水,猶如一頁頁史書,記敘了當年他們曾經結伴月湖的佳話。至今還保留著大方岳第、賀秘監祠、高麗使館、銀台第、水則碑亭,還有菊花洲、芳草洲、芙蓉洲等等,無不散發著濃郁的文化氣息。讓我們現在居住在這座城市的文化人,常常掩卷遐思,對湖神往。月湖猶在,歲序已新,我們能為月湖以及這座城市的文化做點什麼呢?

(選自《寧波日報》)

1.閱讀全文後,請你說說如今月湖的“和諧”具體體現在哪裡。

2.綜觀全文,從文化人“常常掩卷遐思,對湖神往”的神態中,品味他們具有怎樣的感情。

3.依據下面資料,探究“水則碑”的相關問題。

資料一:查閱《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則”,有這樣一些義項:①準則。②乃,是,就是。③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就”“便”“那么”。④連詞。表示假設,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假若”。

資料二:由寧波鼓樓南行不遠,就可以看到湖水之中有一亭翼然,亭內有碑,碑上刻一“平”字,這就是月湖東北角的水則碑。史載水則碑為南宋知府吳潛所立,後因城內河道湮滅,該碑埋於地下。1999年月湖景區改造,古碑遂得以重見天日。

資料三:古時月湖與江河相通。城之臨江處置堰壩碶閘,以阻鹹蓄淡,泄洪排澇。

(1)“水則碑”中“則”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2)水則碑不是碶閘,那么它在當時是用來乾什麼的呢?

強化訓練三

信任開花

鮑爾吉•原野

今年夏天,我在川西的康定城遊歷,這裡是“康定溜溜的城呀”的屬地。街上倒沒有什麼好看。這裡時興拆舊建築蓋新樓,缺少“溜溜”之時的風情,而店鋪里卻有好玩的東西。

一是康巴漢子的禮帽,兩頭掀起,扣在隨便什麼男人的腦袋上都有幾分像英雄。問好價,我付錢,又給老闆10元,請他幫我寄給我的外甥。

小老闆有點窘迫,或者說,這種信任讓他有一些扭捏,如同考驗。邊上幾個人起鬨,說“不要把錢私吞了。”他惱火,瞪這些人,又對我笑,說:“你相信我?”

我用不怎么清澈的眼睛看他清澈的眼睛,說:“怎么會不相信?”

他臉紅了,四處看,好像成了人物。接著,抓過一張紙,要把自己的鋪號、姓名和身份證號碼留給我。我說不用,10元郵資不夠,請他墊上。

他大聲說:“會,我一定會。”

說著,我和山西作家呂新離開這裡,繼續看街景。可是我們迷路了,又轉到這家店鋪門口。小老闆見我們,跑出門,說:“我馬上就去郵局,剛才有事耽擱了,不好意思。”

我們說:“不是這個意思,轉回來了。”

我們轉到另一條街,見小老闆趴在一個案子上寫什麼,邊上放著絳紅的呢帽。他見我們更為吃驚,說:“前邊就是郵局,你寫的字我有些不認識,請人念一遍,抄下。”

我和呂新頗不自在,想說“我們並沒有跟蹤你、監視你,巧遇而已”,但說不出口。呂新小聲對我說:“咱倆看上去很陰險。”

過了十多天,我繼續在川西遊歷,接到外甥電話,他收到了帽子。接電話時,腦海浮現小老闆的臉,十分真切。

在康定城,我還買了一尊木雕、一隻瑪瑙嘴的大煙槍,準備分送不同的人。我把錢、郵資和地址交給各位老闆,包括一位面相詭異的老闆,請他們幫我寄出。後來,東西都到了。

回想起來,這三位老闆當時都顯驚訝,或者說對別人的信任有一些意外。

我心裡有數。做這件事並不是什麼關於人性的試驗,我的錢也沒多到率意而為的程度。我只是覺得這些東西一定會寄達目的地。

信任一個人,其實沒什麼理由,不需要和所謂陌生人認識多久,也不需要研究他們的長相、學歷和口音。

我是這筆買賣的受惠者,買了東西又有人幫你寄走。而他們——幫我寄東西的老闆,對我心存好感,就像我給他們每人胸前戴了一朵大紅花。

信任一個人,就好像說你突然發現了一個好人,而他反過來覺得你好。

(選自《今日文摘》)

1.“他臉紅了,四處看,好像成了人物。”小老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

2.閱讀全文後,請你說說小老闆是如何表達自己的誠信的。

3.文中作者除了寫小老闆,為什麼還要寫其他幾位老闆?

4.讀了選文後,你認為怎樣才能讓信任開花?

寫作升格

升格之前

尋找和諧

馮敏

天空的和諧,是穿一身的藍;森林的和諧,是披一身的綠;陽光的和諧,是如鑽石般耀眼;落日的和諧,是給人們留下最後的美麗;而我所追求的和諧,是一種永恆的美麗。

童年的記憶是一片片葉子,從樹上悄然飄落,便再也無法回到樹上。那時的天很藍,那時的草很青,那時的大自然是非常和諧的一幅畫卷,那時的我徜徉在微風中,真的很幸福。

現在,我依然愛藍藍的天,愛藍天下美好的一切,然而卻很少有時間和精力細細欣賞。偶爾抬頭仰望天空,覺得有種陌生的親切,仿佛生活里少了許多情趣,心中不免平添了幾許憂傷。歲月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生本來就是充滿荊棘和坎坷的。我到哪裡去尋找和諧之美呢?

有人告訴我:

和諧在誠信中。翻開浩瀚的中華典籍,先哲們關於誠信的認識,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反映了中華民族人民的道德品質和崇高追求,給人以深刻的啟迪,使我們能深切地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無限魅力。當今社會,誠信這一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優秀美德急需倡導。在我們國家闊步走向市場經濟的新時代,誠信美德日漸顯出其巨大作用。提倡全社會發揚誠信美德,必將大大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養。

和諧產生於友善之中。其實,無論什麼年代,無論什麼地方,無論什麼人,都需要友善。中國的博愛傳統充分反映了友善的理念,先秦儒墨兩家最講究博愛。儒家的孔子講“仁者愛人”,孟子講“惻隱之心”,講由己推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種博愛的傳統不是來自某種主觀意願,而是來自於人的天性,因而更容易人為地接受。

升格建議

這篇習作從“和諧”這個寬泛的話題中,合理分析出“尋找和諧”這個比較易於把握的角度,認為“和諧”基於“誠信”“友善”。但該文在思路、材料、結構與語言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1.文章二、三段追憶童年時代,以今昔對比顯示生活中和諧美的缺失,引出對“和諧”美的追尋,然後進入正文——“追尋和諧之美”,有繁冗之感。2.習作只強調“誠信”與“友善”的重要性,沒有論及兩者與“和諧”的關係,使材料與中心脫節。3.在語言表達上,開頭部分作者運用散文化的語言,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有一定的抒情色彩,後邊的內容則是比較平實的議論,缺乏文采。

升格之後

追尋和諧之美

馮敏

天空的美,是穿一身的藍;森林的美,是披一身的綠;太陽的美,是熱情奔放;月亮的美,是皎潔柔和……然而和諧之美,更令人驚羨,令人回味。她是宇宙間最偉大的美麗,她是宇宙間所有生靈永遠的美德。

和諧之美給生命帶來激情,給生活帶來溫馨。期盼和諧的人們,讓我們一起去追尋和諧美的足跡吧。

和諧之美在寬容中。有寬容才會有和諧。寬容是人類情感的種子,她能在人類心靈這片淨土上生根發芽,在愛的呵護下茁壯成長。寬容之心是偉大的,她澆熄怒火,化解仇恨;她感化邪惡,播種善良;她無私奉獻,從不計較得失;她能化悲痛為力量,化愁恨為雲煙;她與快樂相伴,她與幸福同行,她讓人間充滿真情。寬容是和諧的搖籃。

和諧之美在誠信中。誠信是人性的底色,她是一切美德的心靈土壤。她默無聲息地孕育著和諧之美。誠信好比一枝玫瑰,在和諧之春的花園中她最美,美得嬌艷欲滴,美得熱人心潮,美得無瑕,美得高尚。有了誠信,和諧之花常開不敗!願你將誠信之花,送給身邊的每一個人,讓人間多一縷和諧的馨香,多一曲和諧的鏇律,多一首和諧的詩篇。

和諧之美在友善中。友善之於和諧,如陽光之於春花,如雨露之於春草。擁有友善之心,你的身邊才會綻放和諧的鮮花。攜一顆友善之心,面對鳥語花香的自然。對每一朵花友善,你會擁有一個花香四溢的春天;對每一隻鳥友善,你會擁有一個鶯歌燕舞的清晨。只要你對每一滴水、每株草、每棵樹友善,你就會擁有一個水清、草綠、樹茂的世界;只要你對每一個人友善,你就會朋友如雲,擁有快樂的天堂;只要你真心善待一切,世間將會更加美麗和諧。

追尋和諧之美的人們,只要你播下寬容的種子,送上誠信的玫瑰,帶上友善之心,充滿和諧之美的人間天堂就會向你敞開大門。

升格小結

升格後的文章主要有以下幾個亮點:1.標題中的“追尋”一詞,富有動態美,而且把話題“和諧”化大為小,便於寫深寫透。2.話題中心突出,作者有意在標題、首段、段首、段中、文末等處點明“和諧之美”,有助於突出文章中心。3.語言富有文采,升格文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兼排比的語句,形象而富有氣勢,增強了說服力,頗具抒情色彩。還有四字短句的大量運用,大大增強了文章的節奏感。

升格之前

色彩

何志棟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這是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絕妙圖畫。其實,世界處處都需要“和諧”。

家庭,是幸福的港灣,用金黃色來代表是最好不過了,因為她是陽光,經常溫暖著我。

一次,我考得不好,回到家中,老爸知道了,先讓我飽餐了一頓“竹筍炒肉片”,接著對我進行思想教育。經過這百般折磨,我的“金豆豆”都滾出來了……這時,媽媽回來了,看到我這副模樣,忙問:“怎么了?”“我考得不好,爸爸就……”我哭哭啼啼地說。“孩子考得不好,你就這樣。過來,別理他!”老媽一臉慍怒。“你也太縱容他了吧!”老爸反駁道。“不是我縱容他,而是你太過分!”“我過分!你管教過多少,一天到晚總是寬容,看看她的成績,一塌糊塗!”“一次考不好,你就這樣,以後怎么得了!”

哇!我頭一次看到老爸敢和媽媽“對著幹”!聽著媽媽的譴責,老爸終於“和”了……

5月15日晚自習,化學複習課。張老師走上講台。“上課!”“起立!”“請坐!同學們,這是今天最後一節課,請大家配合一下,好不好?”“好。”大家有氣無力。張老師打開課本,向講台下掃了一眼,發現練華健同學還在睡覺,於是他的目光射向那個同學:“同學們,化學和生物之間的聯繫是非常緊密的,經常打瞌睡的人是缺少維生素abcdef……”“哈哈哈——”全班同學哄堂大笑,那個睡覺的同學也醒了過來,此時的課堂像藍色的海洋。

自習課上,同學們屏氣凝神,不發出一點兒聲音;下課了,熱烈的討論聲此起彼伏;大掃除時,你幫我,我幫你,幹得熱火朝天,衛生流動紅旗在這兒安了家。“嘿,這道題真難,誰能幫幫我?”立刻就有許多腦袋圍了過來。“同學們,今天是義務服務日,我們去敬老院吧。”老班一聲令下,全班同學積極回響。“這次比賽我們大家一定要力爭第一,為班級爭光!”大家團結一致,共同努力,冠軍就是我們的啦!在這個集體裡,同學們互助共進,協手走向美好未來。

和諧是天空,包容天地間的萬物;和諧是雨露,滋潤著人們的心靈……

升格建議

這篇文章基本能扣住話題“和諧”來寫,但文章在擬題、選材、結構、語言等方面還存在較多毛病:1.以“色彩”為題雖簡潔,但不能更好地突出話題。2.有些材料偏離了話題“和諧”。如寫家庭生活,作者選用了“我”考試成績不理想而引發爸爸、媽媽爭執的材料,細品味該材料並不能表現家庭“和諧”的氣氛。3.文章格式陳舊,謀篇老套,無法亮人眼眸。4.在記敘、描寫的基礎上沒有適當議論、抒情,缺少畫龍點睛的句子。5.語言還欠推敲。

升格之後

和諧的色彩

何志棟

生活,就是一塊調色板,正是因為有了種種神奇而美麗的色彩,才會變得五彩斑斕,絢麗和諧。

——題記

黃色——溫馨

家庭,總是充滿著親情的溫馨,而親情用金黃色來代表是最好不過了,因為它如陽光,時刻照耀著我,溫暖著我。

每天放學回家,媽媽會立刻迎過來替我拿下書包,我“如釋重負”,挺直了腰。坐到飯桌旁,爸爸則會用那寬大的手撫摩著我的頭,問我:今天過得怎么樣,學習還緊張嗎,有沒有太大的壓力……這就是親情。無論什麼時候,只要想想在家裡那和諧的氣氛,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場面,總會覺得溫暖、甜蜜。

藍色——幽默

班級,是一灣藍色的海洋,每個成員就是那朵朵浪花。

5月15日19點,我們班,化學複習課。張老師走上講台。“上課!”“起立!”“請坐!同學們,這是‘最後一課’,來點兒激情,配合一下,好不好?”“好。”大家的回答有氣無力。張老師打開課本,順便向講台下掃了一眼,發現練華健同學還在睡覺。於是,張老師伸長脖子,鼓起腮幫,眼睛瞪得又大又圓,目光射向那個同學:“同學們,化學和生物之間的聯繫是非常緊密的,經常打瞌睡的人是缺少維生素abcdef……”“哈哈哈——”全班同學哄堂大笑,練華健同學也醒了過來,不好意思地笑了。

就在這輕鬆活潑的課堂上,同學們愉快地接受新知識,師生之間和諧相處。

紅色——團結

我們班的班風是全年級最好的,自習課上,同學們認真聽講;下課後,熱烈的討論聲此起彼伏;大掃除時,你幫我,我幫你,幹得熱火朝天,衛生流動紅旗在這兒安了家。“嘿,這道題真難,誰能幫幫我?”立刻就有許多腦袋圍了過來。“同學們,今天是義務服務日,我們去敬老院吧。”老班一聲令下,全班積極回響。“這次比賽我們大家一定要力爭第一,為班級爭光!”“大家團結一致,共同努力,冠軍就是我們的啦!”在這個集體裡,同學們互助共進,協手走向美好未來。

用這美麗的色彩,描繪和諧的明天!

升格小結

升格後的文章結構新穎別致,吸人眼眸。文前的“題記”巧妙地引出話題;文中設定了三個小標題,使條理更清晰,主旨更突出。多種表達手法的有機結合,深化了主題。升格文以敘述為主,加上恰到好處的議論與抒情,進一步凸現了文章主題。

寫作實踐

文題亮相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這是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絕妙圖畫。

在社會生活中,和諧也隨處可見:一家人坐在飯桌前邊吃邊聊是和諧,一對情侶在公園裡散步是和諧,鄰里之間化干戈為玉帛是和諧,同學之間和睦相處是和諧,國與國之間和平共處是和諧,“千手觀音”中21個演員靈犀相通整齊劃一的表演是和諧……

我們所要建設的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平等、司法公正、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社會,構建這樣一個和諧社會是中華民族努力奮鬥的目標。

請以“和諧”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文體自選,立意自定。

思路點撥:

近年來,“和諧”一詞在報刊、電視上頻頻亮相,“構建和諧社會”已成為全社會人民關注的熱點。因而,考生很容易從“如何構建和諧社會”“我為和諧社會做貢獻”等角度來組織材料,但這樣選材,角度未免有點過大,而且考生離這樣的政治生活環境較遠,寫出來的文章必定空洞無物。如果考生能夠化大為小,化抽象為具體,從小角度切入,從具體的事物入手去構思,就會使文章言之有物,具體生動。根據題目要求,可以選擇自己最擅長的文體行文。

如果寫記敘類的文章,可這樣構思:首先確定所要表達的範圍,如家庭、社會、人與自然等,截取一個片段或幾個片段來敘述。根據文題提供的材料,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選擇題材:1.寫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如師生之間的“和諧”,家庭成員之間的“和諧”,社會成員之間的“和諧”。2.寫人與自然的“和諧”,可以從兩方面來立意,如從正面立意,可從“我”的生活寫起,從“我”身邊的小事寫起,要求寫出“我們”應與自然和諧相處,以小見大,從而表現人類要“保護環境”的大主題。若從反面立意,寫人類與自然的不和諧相處:如亂砍濫伐,造成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沙塵暴、土石流等自然災害屢屢發生;工業發展與環境發展不協調,無休止排放廢氣、廢水,使空氣品質下降,水質惡化,動植物物種減少。3.寫自然界之間的“和諧”:考生可以寫自然界的動物之間、植物之間、動植物之間的“和諧”。

如果寫議論類的文章,可這樣構思:1.揭示和諧的含義,一般採用排比句的形式,列舉和諧在多個領域的具體表現,然後揭示和諧的重要性,最後談如何達到和諧。2.先從反面舉例,然後揭示不和諧的危害,指出和諧的重要。3.正反對比著寫,可以在闡釋和諧的概念、重要性、原因的同時,列舉一些反面事例進一步論證論點,更加突出和諧的重要性。

佳作展示一

人與自然

丁程

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又到了“人與自然”節目的播出時間了,首先讓我們來看一組前方記者採制的短片:

鏡頭之一:一個幾乎無人的空曠破落的村莊。

鏡頭之二:渾濁不堪的河面上漂浮著數以萬計的死魚,在陽光的照耀下反射出刺眼的光芒。

鏡頭之三:一個河岸邊,有幾十條已經被擱淺的船。

觀眾朋友,你們現在所看到的畫面就是我們記者在a縣b鄉c村所拍攝到的。我想你們看了以後,不禁要問:為什麼會這樣呢?針對這一問題,讓我們聯線一下現場的記者甲,請他來介紹一下具體情況。

記者甲:觀眾朋友,您現在所看到的我身後的這條河叫d河,幾年前它還是碧波蕩漾,清澈見底,沿河的村民以捕魚為生,因此這條河也就成了他們的生命河。近幾年,這裡相繼建了幾座大型化工廠,大量的污水、廢水未經處理就排到河裡,致使這裡的水資源被污染。短短几年時間,這裡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這不但影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而且還嚴重威脅到了居民的生命安全,因此附近的村民不得不舉家搬遷。

(請導播切回演播現場)聽了這則報導,我們不得不深思:導致這一悲劇的根源竟是人類自己。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人與自然的關係其實就如同魚和水的關係,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可是人類為了眼前的利益,竟毫無節制地向自然界索取,索取,再索取。正所謂“付出”必有“回報”,人類的這種唯利是圖的行為換來的不是“松濤陣陣”,不是“春色滿園”,不是“碧波萬頃”,而是大自然對人類無情的懲罰:污水滅絕了生物,粉塵污染了大氣,地震摧毀了家園,人類千百年來建立起的文明剎那間就化為烏有。正如一位環境專家所說:人類如果再不珍惜自然資源,最後一滴水將是人類自己的眼淚。這將是多么可怕而又可悲的事情啊!

相反,如果有了你、我、他的和諧相處,如果有了人類和自然的協調發展,那么,我們這個地球就會變得生機盎然。人與自然,“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你”給予“我”,“我”愛護“你”,共擔寒潮、風雷、霹靂,共享霧靄、流嵐、虹霓。因此,我們應該善待自然,順應自然的規律,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節目的最後,我還想說的就是:讓我們行動起來拯救自然,讓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協調發展吧!

好!觀眾朋友,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

點評

這篇作文主要有以下幾個亮點:1.角度選擇獨特。小作者從“人與自然”這一角度來談“和諧相處”,避而不寫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真可謂新穎獨特。2.結構形式別出心裁,獨具一格,且富有時代色彩,值得稱頌。採用別致的表現形式——“新聞播報+主持人語”來反映現實,表現主題。3.文末的“主持人語”緊扣話題,自然點出了一個很有力的觀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可以稱得上是畫龍點睛之筆,發人深思。4.運用排比、引用等修辭手法,使文章文采斐然,極富才情。

佳作展示二

和諧相處說明書

張潤澤

和諧相處,是人與人之間的友好交流過程。人要生存,要不斷發展,必須學會和諧相處。因此,和諧相處是一個人妥善處理人際交往關係的法寶。下面特對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作一說明。

主要成分:

人與人之間的對話、接觸、談心等。

功能與主治:

一、和諧相處能使你的心理不斷完善,成熟。在成長的過程中,你免不了會犯錯,心裡也會有各種各樣的疑惑。這時,和諧相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曾經在電視上看到過一則新聞:一個15歲的江蘇少年,由於自小父母離異,心靈受到重創,因而脾氣很暴躁,從不與別人和睦相處,父母老師的勸解也聽不進去,最終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由此,不難看出,導致他悲劇結果的主要原因是他不與父母、老師交心,不與同學和諧相處。

二、和諧相處能使你感到快樂,使你的生活五彩斑斕。就拿我們中學生來說吧,與同學能和諧相處,快樂地交談,一定會覺得很開心。在向同學訴苦時,你的內心一定感到很舒暢吧;在跟朋友一起完成一項任務時,你也一定感到很有趣吧。生活正是因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諧相處,大家互相幫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樣才會快樂無窮無盡!

三、和諧相處還能使你學到許多新知識,彌補自己的不足。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是啊,“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在你與別人和諧相處時,彼此能學習對方的優點,改正自己的不足,還能學到很多你不懂的知識。在和諧相處中,知識的甘霖不斷地滋潤你,使你的生活更豐富!

用法:

勇於與別人交流,善於交朋友,在和諧相處中不斷進步。

注意事項: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但丁這句名言佳句意味深長,但大家千萬別曲解了他的意思啊!

點評

選用說明文來談話題“和諧”,這是一個創新。小作者運用介紹功能的方法,從三個方面簡述“你、我、他和諧相處”的重要,再加上舉例子、下定義、打比方等說明方法的運用,使讀者進一步對“和諧相處”有了具體、明確的了解。作者最後特別說明,和諧相處要堅持真理,只要是對的,別人提出異議也要堅持。引用但丁的名言佳句,有畫龍點睛之作用。

拓展訓練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三片嫩葉像三隻綠色的小鳥,驕傲地站在樹樁上。樹樁只長出這條綠莖,綠莖上只有這三隻小鳥。多可愛的小東西啊,它們還要為砍斷的樹樁歌唱。即使只有這三片綠葉也要向世界呼喊, 讓人們永遠憧憬被剝奪的滿樹春光。請以“自然•和諧”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擬題目;②文體自選(詩歌除外);③立意自定;④不少於600字。

思路點拔:

首先要明確話題,從話題材料中我們可知這是樹樁的吶喊,這是小鳥的呼喚,這是一篇以呼喚自然要求和諧為主題的作文。其次圍繞材料確立中心,我們可以正面立意確定主題,如描寫“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面。也可反面立意,直面現實中不和諧的因素,去提示,去喚醒,寫出對和諧的美好憧憬。再次,題目的擬定上,要恰當運用修辭,結合實際,要巧、小、新。另外,確定文體時,要依據自己的擅長,可記敘,可抒情,可議論;也可採用散文,小說,寓言,童話日記體,書信體等等。

素材連結

1.“和諧”二字,如果把‘和諧’二字拆開,‘禾’加‘口’為‘和’,就是人人有飯吃;‘言’加‘皆’為‘諧’,就是人人有話說。——汪洋

2.我們可以昂然笑對蒼天,我們可以敞開胸懷與天地比高低,與日月賽永恆,因為和諧是我們希望的源泉,靈性的支撐,生命的根基,思想的沃土。

西方一位學人說:看不見的和諧,比看得見的和諧更精彩。這個“看不見的和諧”,就是人自我精神層面的心理和諧。因此,我們要“注重促進人的心理和諧”,“塑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看不見的和諧似海,平和博大,不拒點滴,自清自潔。海性大度豁達,不嫌細流,浪濤平緩,自理污淖。人心如大海,是一種整體素質,一種品行情操,一種人生態度,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根基。

人際和諧,自我和諧,與自然和諧,乃和諧社會三大支點。其中,個體的內心和諧起著基礎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