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寫好開頭結尾必備寶典

寫作是無定式而又有法的,所謂'有法',是說行文用筆中是有一些技巧可言的,小編收集了中考作文寫好開頭結尾必備寶典,歡迎閱讀。

文章的開頭,是一篇文章的臉面,這張臉孔是否漂亮,直接關係到讀者對整篇文章閱讀的興趣。

關於文章的開頭,有許多的技巧和方法。例如,開門見山--於開篇段落就把自己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說出來。如果是一篇記敘文,可以在開頭點明自己要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如果是一篇散文,可以將文章所要表達的主要思想、中心觀點來做文章的開頭--這樣就能給讀者一種親和感,縮短閱讀距離,容易引起讀者的關注。此外,還有一種與這些方法相反的開頭形式,從與自己觀點或所要講述的故事相反的觀點或故事來入手。馬南邨的《燕山夜話》里有一篇《'初生之犢不怕虎'》,開頭是這樣的:

最近人們在談論世界桌球錦標賽和其他成就的時候,常常引用'初生之犢不怕虎'這句成語,來形容中國青少年隊伍里不斷湧現的新生力量。我看這句話,作為一般的比喻來說未嘗不可,但是仔細一想,這個比喻卻不很恰當。因為說的是初生的牛犢,實際上比不得老虎,只是不怕而已,也許是不懂得怕;而我們的年輕一代經過實際較量完全證明,他們根本不是初生之犢所可比,他們的力量比虎還要強。

這篇文章的主旨是要讚揚我國年輕一代的力量強大,朝氣蓬勃,'比虎還要強',卻從'初生之犢不怕虎'說起,以此開頭使文章增色不少。

又如,有一種交代式的開頭方法。在文章的開頭,首先交代寫作的起因、動機、有關人物、事件的背景或文章所討論的影響和意義等等。與其相對應的,還有一種引出式的開頭方法,就是從某種具體的人物、事件、社會現象、自然現象等入手,從而引出所要講述的話題、主旨、事件的開頭方法。有一篇文章《'和風細雨'好》,它是這樣開頭的:

春天來了,細雨濛濛,和風習習,春意盎然,一片生機。

面對大自然的奇景幻化,一副春聯驀然湧上心頭:'細雨點破紅梅枝頭玉,和風吹開綠柳葉中金。'細加品味,感到這副對聯不僅對仗工整,音韻鏗鏘,而且包含著一定的哲理,耐人尋味。你看,細雨和風,貌似綿柔無力,實則綿中有刃,柔中寓剛,居然能開'金'破'玉',撥動大自然的生機,實在神奇。

作者在對春天景物的細緻描繪以及對一副春聯的賞析之後,漸漸引入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認識。這是用'引出式'開頭的一個非常有特色的文例。

還有一種開頭的技巧,我們可以稱作'漸入法'。講述一個故事的時候,可以按照正常的時間或空間順序,由遠及近,漸次引入故事,引人話題;表述一個觀點的時候,可以從事物的一般原則或普遍規律談起,漸漸說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主要內容。這種開頭方式,是最常用的。

另外,有必要說說'設疑法'。這種開頭方式在文章起首提出疑問,或是設定一個引起讀者興趣的懸念,再在後文闡釋,慢慢揭開疑團。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就這樣開頭:'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看似一句不起眼的話,卻能讓人思緒萬千:作者先前肯定是在散步,什麼樣的奇景能讓他把腳步留住,什麼樣的瑰麗能把他的心挽住,什麼樣的仙境能讓他留下永久的驚嘆,讀者的心一下子被抓住了。

以上的一些關於文章如何開頭的技巧和方式各有特點,在實際的運用中,我們可以根據文章的內容以及個人習慣進行一定的靈活變通。同時,還可以歸納出其他的方法,比如,引用名言佳句、警句、詩歌做開頭,運用對話開頭等等。

文章結尾的技巧和方法,與文章的開頭一樣,也是多種多樣的,而且是不可忽視的。最常見的一種結尾方法叫作'斬截法',主體結構說完就完,斬釘截鐵,戛然而止,沒有多餘拖沓的廢話,沒有過多不必要的修飾或補充,能給讀者以主體鮮明的印象。比如,歐•亨利的短篇小說《麥琪的禮物》,小說一直用懸念把讀者的注意力吸引著,直到文章的結尾處,被捂的蓋子才被揭開:德拉賣掉了一頭飄逸的長髮買了一根白金表鏈,而傑姆賣掉了祖傳的金表買了一把梳子。結尾出人意料;增添了小說的感染力。

通過對文章的題目或開頭進行回顧或照應,同樣是使文章結尾生動、富有意蘊的一種結尾方法,叫作'呼應法'。一位同學在作文《悔改》中是這樣開頭的:'人們常說'人世間沒有後悔藥吃',我想,這句話也不一定確切。'再看他的結尾:'這不,'亡羊補牢,未為遲也'。'首尾呼應得多么自然。又如,《紫藤蘿瀑布》的結尾是這樣的:'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回應了開頭'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從中我們看到作者的行動經歷了一個'走--停--走'的過程:開頭的'走',可能是在散步,但被路邊盛開的紫藤蘿吸引住了,於是停下來欣賞;結尾的'走',意義更深一層--人在紫藤蘿的光輝和芳香中領悟到了生命的意義。作者深受鼓舞,於是走向無限的生命支點。這種首尾的回應,很能強化讀者的認同感,容易引起讀者的感情共鳴。

而一種較為常見的結尾方法,是對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內容進行清晰明朗的總結,甚至是畫龍點睛,卒章顯志。恰當的總結和歸納往往會使文章增色。還有一種結尾方法,利用結尾引申出一層新的意思,略加交代,或由個別而到一般,由此及彼,引人深思,回味無窮。這種結尾方法,我們稱之為'引申法'。與'引申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另一種結尾方法,叫'建議法',即在結尾時,利用文章中提到的故事、觀點、表達的中心思想等等,向讀者發出建議或號召,產生一種感召,從而激發讀者的深省、回響,使之付諸實踐。

最後,介紹一種'補充法',即利用結尾補充說明某種情況、某種意見、某個事件,或附帶交代寫作的起因和動機等等。

所有這些開頭和結尾的技巧方法,我們不能生搬硬套,要學會在這些'死法'中求變,從實際出發,真正進入文章'無法'的自由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