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寫戲曲的作文600字

戲劇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結晶,下面是寫中國戲曲的作文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戲曲的藝術魅力

戲曲源遠流長,是我國的經典,不同地方的戲曲有不同的風格和特色,它讓人賞心悅目,其情節有的催人淚下,有的振奮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時候,看見自己的父母看戲曲時,我總認為他們實在太老土,趕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會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話說:“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親口嘗嘗。”不嘗不知道,一嘗嚇一跳呀!今天的語文課上,當我珍惜仔細欣賞了中國別具一格的戲曲時,我真是為之震撼,原來我們中華民族的戲曲是那么的有藝術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這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外國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難怪呀,老一輩的人都是那么的熱衷於這些戲曲,那么喜愛戲曲。

我現在才感受到什麼是“不看戲曲的人,枉做中國人”。不是嗎?這些戲曲,就像我國的一部部歷史,只有懂得欣賞它的人,只有懂得關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中國人。因為他們深深地明白一個道理,戲曲是我們的國寶,戲曲是我們的國粹,戲曲是我們的國劇呀!我們怎能忘記它們?如今的社會,我們這些青少年們的視野,已經轉移到流行音樂、影視和網路,我們似乎已經忘記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其實,當我們細心的欣賞我們的戲曲時,我們就會發現它們猶如一個個精彩的歷史故事,將歷史的畫卷一一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將我們帶入了歷史的隧道,讓我們身臨其境,讓我們感慨不已。

戲曲的藝術魅力,我們怎可忘記?我們要多去欣賞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讓它永遠永遠放光芒,讓它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篇二:

中國戲劇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結晶,是我國的國粹,是世界文化歷史的瑰寶,也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來最璀璨的明珠。外國人也說京劇是“東方歌劇”,崑劇是“戲劇之母”。

北方有京劇、評劇、二人轉、黃梅戲;新疆有自己的曲子戲;江蘇省有越劇、崑曲;我們廣東省也有潮劇、粵劇。每一種戲種對代表著每一個地方的民族特色。中國的戲種真是五花八門啊!我國戲曲有三百多種,傳統戲劇就是數以萬計了。

雖然它們都有幾千年的歷史,經歷了歷史的滄桑變化,但是它們現在仍然流傳至今,流傳在民間,它們都代表著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特色和中華民族的民族風情。具有“東方歌劇”之稱的京劇和“戲曲之母”崑劇是我國戲劇史上的傑出代表。

中國戲劇,去還是留

如今,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看戲劇的人漸漸減少了,科技也漸漸取代了傳統。人們開始追求現代化的文化了,如“電影”、“電視”等等。人們可以坐在電腦前,手握滑鼠,就可以看到許多東西。但是卻很少人再去關注我們的傳統戲劇了,除了老一輩的人仍然熱衷於它。

難道從我們這一代開始,我們中華民族古老而偉大的國粹就要失傳了嗎?不!我們應該採取採取一些措施了,不能讓我們的戲劇消失。我們不僅要跟隨時代的腳步,還有欣賞我們的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多聽聽戲劇,找回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風情,組織大家一起想老人們學唱戲劇。

戲劇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徵,既獨特又有趣。讓我們共同回味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歷史滄桑,領略中華民族的傳統風情。我相信,我們的民族之花一定會開得更加燦爛,讓東方之珠更加耀眼、更加璀璨!

篇三:

以前,我對京劇一詞十分陌生,只知道京劇是“咿咿呀呀”唱的。可自從老師對我們說有“國粹進校園”的大型綜合實踐活動時,我才對京劇有了更深的了解。

老師讓我們去查與京劇相關的資料,我到電腦上一看,原來和京劇相關的資料這么多!

原來,京劇是在北京形成的戲曲劇種之一,至今已有將近兩百年的歷史。它是在徽調和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崑曲、秦腔等一些戲曲劇種的優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形成的。分為生、旦、淨、醜四大行。

在查資料時,我學了一小段京劇,無意間看了看京劇的唱法和曲目。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了我一跳!從古至今,共有五千八百多個曲目!有十九種唱法!京劇真不愧是中國的國粹,真不愧是“東方歌劇”!

京劇演員最常用的唱法,就是“真嗓”了。“真嗓”亦名大嗓,本嗓。演唱時,氣從丹田而出,通過喉腔共鳴,直接發出聲來,稱為真嗓。在演唱時,除小生和念白,其餘均用真嗓。

你瞧!京劇多受人們喜愛啊!京劇之所以被譽為“國粹”,“東方歌劇”,就是因為它受到中國的重視,受到日本,美國,歐洲的重視!願京劇將來有新的發展,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