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作文:戲曲大舞台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七年級下冊作文:戲曲大舞台,歡迎閱讀。

戲曲大舞台【篇一】

仙居古鎮的路是泥濘的,雨天幾乎難走人;仙居古鎮的路是狹窄的,小車幾乎難停靠;仙居古鎮的路是冷清的,行路幾乎難遇人。

我獨自在古鎮走著,一座高大寬闊的古園吸引了我。跨過半膝高的門檻,展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別致的戲台。“喔,是戲院。”

五丈高的戲台,散發著神秘的而古樸的氣息,我忍不住東張西望,左摸右敲。

“喂,你乾什麼?!”

我猛一回頭,驀地發現戲台下已是人山人海。喝茶的,嗑瓜子的,聊天的,拉二胡的……有頭髮花白的老人,身強力壯的青年,衣著高貴的富人,衣衫襤褸的窮人……戲台上方,依然人如雲煙。很多人都在上方伸著腦袋,似乎在等待些什麼。孩子們在人群中嬉戲打鬧,一片嘈雜;鄰邊兒有個大媽,同樣在向外張望,還嗑起了瓜子,一個勁兒地往下吐。台下的人都好不情願地看瓜子殼零零落落地往下掉,一下子翻了臉,吵得不可開交,到處是鬧哄哄的一片。

“嗆嗆嗆嗆一噌——”全場驟然鴉雀無聲。我也慌忙後退了幾步,想探個究竟。只見一個“紅眼”俏女邁著扭捏的碎步出場了。著裝很是簡單,僅 舊破爛的戲服,臉上幾抹淡淡的妝術,便繪成了一個角色。她先是用手在臉上遮遮掩掩的,之後竟然在原地兜起了圈子,白色的大褂,跟著她飄。耳邊響起一陣如雷掌聲。台下一人大吼:“祝英台,好!”

原來是“梁祝”,我擦亮了眼。

祝英台蹺著蘭花指左一點,右一指,那表情極為誇張,紅色的粉底反襯著柳般細目,櫻桃小嘴念著歌樣的戲詞,慢慢吟唱著,一個字似乎拖上了幾分鐘。那永遠捕捉不到的眼珠子羞答答轉著。

許久,“藍袍”俊生大模大樣從後台繞出來,和著祝英台的曲調唱起來,唱得剛強有力。想必此人就是梁山伯。

若祝英台是柔美,他則是剛毅,兩者結合就是纏綿。場下幾十個人都激動地吼起來,掌聲似乎從未停過。

“喂,孩子你在乾什麼呢?發什麼呆呀?”

我恍惚了一下,驟驚。戲曲聲停了,掌聲停了。台上台下所有人都似乎與梁祝一同“化蝶”了,就連那住大媽吐得一地的瓜子殼都不翼而飛了。

整所園子依舊冷清冷清的,泥濘泥濘的。

惟剩下眼前這個並不相識的百歲老人茫然的眼神。

我問這裡過去幹嗎用,他說表演越劇;我又問這裡現在幹嗎用,他說這是他們住的地方。

據說,留守下來的除上百歲老人便是不滿十歲的孩童,壯年男女都去了新城。隨著時間的流逝,這裡的人越來越少。沒人聽戲劇,戲台也成了沒用的東西了。

但是無論再殘舊、泥濘、冷清……久經歲月的滄桑的一磚一瓦見證了戲曲藝術舊時的輝煌。台下現在只有一個年逾古稀的老人和一個年幼的我,在傾聽著若隱若現的吟唱聲……

戲曲大舞台【篇二】

朋友,你一定欣賞過小提琴名由《梁祝》,柔美淒婉的鏇律曾經陶醉過多少中外華人。你可知道曲子創作靈感來源於何處?對了,那就是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你聽,曲子的鏇律有越劇的影子。

這就是我家鄉的藝術——越劇,具有傳統東方文化特色的戲劇。

越劇是一個成熟的劇種,它以其真切細膩的表演、委婉動聽的唱腔、優美抒情的風格、清新亮麗的曲調,卻又不失激情與高亢的特點,贏得了廣大民眾的喜愛。

越劇發源於浙江嵊州市,越劇的前身是落地唱書。1910年,落地唱書搬上舞台,經歷了小歌班、紹興文戲男班、紹興文戲女班、女子越劇等幾個階段,從嵊州經紹興、寧波、杭州到上海,發展成為有全國影響的地方戲曲。

抗日戰爭期間,部分越劇演員在敵偽統治下的上海雖然演了一些有積極意義的好戲,但改革主要還是在形式上,越劇內容並沒有較大的突破。1942年越劇改革以後,越劇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個不登大雅之堂的小戲迅速發展成為適應現代舞台條件的、有較強綜合性的劇種。新中國成立以後,在黨的文藝方針指引下,在幾代越劇藝人的努力下,越劇終於贏得廣大觀眾的歡迎,促進了自身的繁榮發展,也成為全國性的大劇種。

但是,時代在發展變化,到了現在,曾經輝煌的越劇漸漸地沉默下來了。雖然有人極力在挽救越劇,但現實總是殘酷的。這裡有一個其型的例子:新晉梅花獎得主——上海著名越劇演員蕭雅來杭州連續舉辦專場越劇演出,據了解,從4月1日的第一場演出開始,上座率就沒有超過5成;而在5成的上座率當中,有90%以上的人是通過各種渠道拿來的贈票。

不管怎么樣,越劇的觀眾越來越少,已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當今的越劇危機已經很明顯了:一是越劇劇團全面萎縮,現在除上海、江蘇、福建和浙江外,其他各省市幾乎沒有專業越劇團。二是觀眾群體少,範圍窄。越劇觀眾大多是50歲以上的老年群體,年輕人很少有人問津。三是目前越劇自身劇目老、節奏慢,缺乏改革和創新,一成不變,像個飽經風霜的老人。四是政府投入不多。社會爭企業投入少、關注少,不重視。

在越劇走向衰落的同時,我仍然欣喜地看見,越劇界人士為振興家鄉藝術執著地奮鬥著。他們把現代藝術元素融入越劇表演,用現代舞台、音響、燈光營造現代化的氣氛。以吸引年輕一代的觀眾;劇本的創作也力求創新,如現代越劇《孔乙己》等的上演,的確給越劇帶來了一股清新之風。舞台越劇沒落的同時,社區里、廣場上戲曲演員的表演卻得到了百姓們的熱烈歡迎。這些確實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越劇,我家鄉的藝術,你的將來會是怎樣的呢?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起源於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台藝術樣式。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準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距今約有三百六十多個戲曲劇種,從全國300多個戲曲劇種中脫穎而出的京劇、豫劇、越劇,被官方和戲迷友人們譽為中國戲曲三鼎甲。其它比較著名的戲曲種類有:崑曲、粵劇、川劇、秦腔、評劇、晉劇、漢劇、河北梆子、河南墜子、湘劇、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