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我最喜愛的戲劇人物

戲劇是由演員將某個故事或情境,以對話、歌唱或動作等方式表演出來的藝術。你最喜歡的戲劇人物是誰呢?

【第1篇】:我喜愛的一個戲劇人物

在眾多的戲劇人物中,形形色色,而我最喜歡的則是《三國演義》這部電視劇中的諸葛亮了.

諸葛亮是小說中的主人公,他在第三十七回中一上台,就表現出不同尋常的氣質:“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他智謀超群,才能過人,三顧茅廬中為劉備講述了當前形勢,分析應占荊州,取益州,東合孫權,北拒曹操,一統天下,使劉備大為震服.而且從諸葛亮的分析來看,有“當做”與“不當做”之分,充分體現了老子的辨證哲學學說,由強變弱,像袁紹;也可以由弱變強,曹操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嗎?之後,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劉禪打天下,為蜀國做出了無比偉大的貢獻.在當時,無論軍事、政治、外交,他都有很大的建樹,可以說是傑出的封建社會的政治家、軍事家.

作者羅貫中在刻畫這一人物形象時也運用了許多精細、巧妙而又大膽的藝術加工,成功地塑造了這一被美化了的藝術形象.

諸葛亮他能正確地估計政治形勢,具有十分周密審慎的分析力與判斷力.火燒赤壁中,他聯合東吳布下天羅地網,只等曹操中計.三氣周瑜時,只派趙雲隨劉備過江東,另附三個錦囊妙計,不費吹灰之力便識破了周瑜的陰謀,使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還有七星壇孔明借東風,他憑藉豐富的天文知識贏得勝利.

其次,諸葛亮還有超強的辯論才能.最典型的就是舌戰群儒,他與十幾個東吳將才為是戰是降而辯論,不但沒有被對方說倒,而且洞察秋毫,抓住對方的破綻和漏洞,加以針鋒相對的反擊,致使東吳眾臣望而生畏.

另外,諸葛亮臨危不懼、遇事不慌是他成功的秘訣.《空城計》選段充分表現了他這一特點,再利用司馬懿多疑的心理,假裝城中有埋伏,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從而導演了一場“空城計”.

而諸葛亮令我印象最深的一點就是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的忘我精神,時刻為蜀國的社稷著想,從大局出發,不計小功小利,盡心盡力輔佐劉備,為他構造出了一幅平定中原的宏偉藍圖.《出師表》中表明了他立志至死也要恢復漢室的決心.這是何等的決心啊!杜甫有詩云:“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劇中著力表現諸葛亮的完美與優秀,賦予他以封建社會這一類人物所具有的思想性格上的美德,作者也高度讚賞諸葛亮.故而,他才成為整個劇的核心人物,流芳百世.理所當然,我也十分喜歡這個裡程碑式的人物.

【第2篇】:我喜愛的一個戲劇人物

“有一個姑娘,她有一些任性,她還有一些囂張;有一個姑娘,她有一些叛逆,她還有一些瘋狂……”

相信你已經猜到了,她就是那個家喻戶曉,人見人愛的還珠格格小燕子。

我愛小燕子,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就像全國上下千千萬萬喜愛她的觀眾一樣,是被她的青春活力所感染。我不知道一千個觀眾眼中有多少只不同的“小燕子”,我只知道,在我的心目中——

她,是一隻古靈精怪的小燕子。她來自民間,在嬉戲玩鬧中長大。她不會四書五經,卻愛歪解詩詞;她不會琴棋書畫,卻會跟人打架……然而,神差鬼使地她進了皇宮。從此,她總能讓乾隆皇帝樂得笑哈哈,總能把皇后娘娘氣得吹鬍子瞪眼(儘管皇后好像沒有“鬍子”),總能搞得老佛爺老人家哭笑不得……戒備森嚴的皇宮竟也能被一個小女子攪得雞犬不寧,怎能不叫人佩服?跳出劇情,回到現實,這種大膽創新、輕鬆幽默的風格也是從前古裝電視劇中少有的。然而,就是瓊瑤筆下的這隻“小燕子”,輕輕鬆鬆地飛出了封建禮教的包圍,穿著清朝滿人的服裝在螢屏上瘋瘋癲癲,活蹦亂跳……她顛覆的不僅僅是劇中的皇宮……

她,是一隻情深義重的小燕子。儘管今天才和紫薇結拜為金蘭姐妹,明天也可以替“妹妹”奮不顧身地去闖圍場、見皇上;儘管當了“格格”,卻跟“明月彩霞小鄧子小卓子”打成一片,“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儘管大大咧咧的她平時沒少闖禍,但她願意“一人做事一人當”,最難過的是連累了朋友們……這樣的一隻“小燕子”,怎能不叫人肅起敬?

她,是一隻嫉惡如仇的小燕子。“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這本該是形容水滸英雄梁山好漢的,豈能用在一個小女子身上?不過,她的性格確實是如此。遇上惡霸欺負平民,二話不說就把他打個落花流水;“趕車棋社”的黑心老闆、老闆娘也栽在她手上;儘管皇阿瑪是她最愛的人,但是非分明的她還是義不容辭地把香妃娘娘救出了皇宮……她就是這樣的“巾幗英雄”。

她,是一隻自由自在的小燕子。就像小鳥熱愛藍天,不願被人類禁錮在囚籠之中,小燕子永運是崇尚自由的小燕子,不願被條條框框束縛;不願失去自己的個性。大概,這正是“小燕子”這個名字真正的含義吧!

就是這樣一隻“小燕子”,“飛入尋常百姓家”,飛進了我的心中。

【第3篇】:我喜愛的一個戲劇人物

夕陽如血,水袖飄舞,她微笑地跳著呈才舞。“作為一名藝人,無論高興或是悲傷都不可以輕易地表現出來”,她原本無法理解師傅對藝人的種種定義,但此時她做到了,師傅的屍體安靜地躺在水上,她穿著華麗的衣服用藝人的方式為師傅送行。沒有人能夠形容那舞蹈里所蘊涵的情感多么深沉,多么憂傷,沒有人能夠形容黃真伊臉上的那抹頗有其師之風的孤傲笑容里蘊涵著多少深意。

她是個解剖才藝的女人,她剖析得深到骨髓,她把才藝分解後亦可從殘缺中找到她需要的美。將愛注入舞蹈,將愛注入詩歌……她的愛太多,像她的才藝一樣溢出來,這使她的人生充實、飽滿、引人注目。

她的師傅白舞毀了她的初戀,她對師傅一度憎恨甚至與師傅反目成仇,但她卻也真的深深地愛著這個將她帶上藝人之路的老師,這個將她帶入渾濁泥沼又一直保護她的親人,在那個蕭瑟的黃昏里,隨著一曲呈才,一切恩怨化為雲煙。

走上這條路,亦注定了她是一個得不到愛情的藝人。走上藝人之路,才藝便是生命,黃真伊很早就知

道這一點。已經將她深深捆綁的才藝,價值遠在愛情之上。

她無疑是一個天才,在舞蹈、詩歌、琴藝、繪畫、書法等方面都有極高的造詣,尤其是她的漢詩、時調,不論置於哪個時代都極具影響力,她的詩至今仍被收入韓國中學課本,即興飄逸的詩風可媲美李白,她被稱為“韓國的李清照”。這樣的藝人已達到了藝術的巔峰,在那個男尊女卑的年代讓無數男子為之折服。可這又如何呢?一個舞者,一個藝術家,活在才藝的世界裡是孤獨的,孤獨者旅途中只能忍耐,忍耐挫折和悲傷,縱使她失去了愛情,失去了孩子,失去了所有為才藝犧牲的東西,她也要微笑著跳起輕盈的舞蹈獻給真正欣賞才藝的人們。該說她幸福,還是悲哀呢?

有人會認為藝妓是卑賤的,那是因為他們只看到了後面那個字,而忽視了前面的“藝”字,又或者,對於藝術的愛遠不及他們對於物質利益的追求,所以才會有“學習才藝是愚蠢的”這樣的想法。劃分貴賤的準則是倫理嗎?還是人心裡骯髒的潛規則呢?黃真伊的才藝,即使埋葬在晦暗的歷史墓穴中,也有著最乾淨純粹的光輝,這是她的幸福,不是悲哀。

她對才藝真是執著,沒日沒夜地練習,重複枯燥的動作,在灑了米湯的宣紙上鏇轉直到宣紙不被扯破,她還違背教坊的規矩偷偷拜學踏繩練就了輕盈的舞步……這種韌性也是她人生的態度,她循著對舞蹈的理解,摸索著一步步行走在藝人之路上,雖然孤獨,但很充實。

曾經,她滿足於華貴的服飾和炫麗的舞姿,但她的舞並不能打動路過的百姓,她陷入苦苦的思索,直到最後才體悟出“藝術來源於民眾,也理應帶給民眾快樂”,然後,她穿起粗布麻衣,跳起純樸的民間舞蹈。

此時的她,早已看透人生,錦衣玉食和至高無上的榮耀都是浮華煙雲,才藝要有愛,舞蹈里要有純樸的愛。她隨音律而動,隨鼓點即興地跳躍,每一個動作都流暢灑脫,藏著勞動者的身影,忙碌,簡單,毫不矯揉造作。另一種愛的表達,另一種舞的境界,她找到了。

黃真伊是一個解剖才藝的女人,才藝里有深遠的愛,那些愛來自於勞動人民,來自於底層的生活,她一路拾掇,以一個勞動者的身份。她跟在他們身邊唱歌跳舞,她看著他們開心地大笑,體味著從未有過的幸福。將靈魂中最濃烈的愛融人最優美的舞姿中,那是才藝的極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