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作文:家鄉的戲曲

戲曲是我們的國粹,下面是寫家鄉的戲曲作文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家鄉的戲曲作文1:

朋友,你一定欣賞過小提琴名由《梁祝》,柔美淒婉的鏇律曾經陶醉過多少中外華人。你可知道曲子創作靈感來源於何處?對了,那就是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你聽,曲子的鏇律有越劇的影子。

這就是我家鄉的藝術——越劇,具有傳統東方文化特色的戲劇。

越劇是一個成熟的劇種,它以其真切細膩的表演、委婉動聽的唱腔、優美抒情的風格、清新亮麗的曲調,卻又不失激情與高亢的特點,贏得了廣大民眾的喜愛。

越劇發源於浙江嵊州市,越劇的前身是落地唱書。1906年,落地唱書搬上舞台,經歷了小歌班、紹興文戲男班、紹興文戲女班、女子越劇等幾個階段,從嵊州經紹興、寧波、杭州到上海,發展成為有全國影響的地方戲曲。

抗日戰爭期間,部分越劇演員在敵偽統治下的上海雖然演了一些有積極意義的好戲,但改革主要還是在形式上,越劇內容並沒有較大的突破。1942年越劇改革以後,越劇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個不登大雅之堂的小戲迅速發展成為適應現代舞台條件的、有較強綜合性的劇種。新中國成立以後,在黨的文藝方針指引下,在幾代越劇藝人的努力下,越劇終於贏得廣大觀眾的歡迎,促進了自身的繁榮發展,也成為全國性的大劇種。

但是,時代在發展變化,到了現在,曾經輝煌的越劇漸漸地沉默下來了。雖然有人極力在挽救越劇,但現實總是殘酷的。這裡有一個其型的例子:新晉梅花獎得主——上海著名越劇演員蕭雅來杭州連續舉辦專場越劇演出,據了解,從4月1日的第一場演出開始,上座率就沒有超過5成;而在5成的上座率當中,有90%以上的人是通過各種渠道拿來的贈票。

不管怎么樣,越劇的觀眾越來越少,已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當今的越劇危機已經很明顯了:一是越劇劇團全面萎縮,現在除上海、江蘇、福建和浙江外,其他各省市幾乎沒有專業越劇團。二是觀眾群體少,範圍窄。越劇觀眾大多是50歲以上的老年群體,年輕人很少有人問津。三是目前越劇自身劇目老、節奏慢,缺乏改革和創新,一成不變,像個飽經風霜的老人。四是政府投入不多。社會爭企業投入少、關注少,不重視。

在越劇走向衰落的同時,我仍然欣喜地看見,越劇界人士為振興家鄉藝術執著地奮鬥著。他們把現代藝術元素融入越劇表演,用現代舞台、音響、燈光營造現代化的氣氛。以吸引年輕一代的觀眾;劇本的創作也力求創新,如現代越劇《孔乙己》等的上演,的確給越劇帶來了一股清新之風。舞台越劇沒落的同時,社區里、廣場上戲曲演員的表演卻得到了百姓們的熱烈歡迎。這些確實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越劇,我家鄉的藝術,你的將來會是怎樣的呢?

家鄉的戲曲作文2:

我愛家鄉的夏夜,愛家鄉的戲台,因為那飽經蒼桑的戲台曾藏匿了我童年時多少的歡聲笑語。

家鄉的夏夜總是那么醉人,繁星閃閃,流螢點點,帶著淡淡花香味的立夏安靜的笑著。我的奶奶可是個老戲迷了,誇張點說,哪裡有戲唱,哪裡就有我奶奶。因此,從小就和奶奶一起生活的我,沒少看戲,什麼《白蛇傳》呀,《女附馬》呀都不知道看過了多少遍。可奶奶卻依舊繞有興趣地看了一遍又一遍。奶奶說,聽戲就仿佛心靈得到了淨化。情感的靈魂得到了升華。我心想,真的有這么妙嗎?心中不免有些好奇。那時我還小,只知道戲只是許多人搬了凳子坐在戲台下看台上那些穿得五花八門的人咿咿呀呀的說些“外國話。”

再大些就覺得戲好聽了,有韻味了,就跟奶奶搬了凳子坐在戲台下靜靜地聽,輕輕的哼,默默地看,找尋著,欣賞著,沉醉著,就像到了天堂。即使身上被蚊子“親”了,也滿不在乎。可調皮的我也不會長時間安靜坐著看戲。坐在台上一會兒啃冰棍,一會兒嗑瓜子,等到冰棍啃完了,瓜子嗑光了,就乾脆溜之大吉,來到鄰篷的小櫃前看提線木偶。這木偶本就是我最愛看的劇種了,一個個精靈般活靈活現地展現在眼前,詼諧有趣,可不多時,又被奶奶揪著耳朵提回去了。回想起來,正如魯迅先生在《故鄉》看戲說的那樣“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再也看不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聽,聽,聽風的笑聲,雲的歌唱,戲的曲調;看,看,看月的舞蹈,葉的流淚,白蛇的舞袖。小時候最愛看《白蛇傳》這一出了。特別是素淨的白蛇,白色的衣裙泛著古意,低低地訴說著驚天地泣鬼神的浪漫悲劇,它讓我夾雜在羨慕、憤怒、痛苦的情感中不能自拔,自失起來------

一朵飾花就是個美麗的世界,一個戲台就是一個美妙的精靈,它能吸引觀眾的眼球,能抓住你我的心。悲歡離合的故事情節不禁讓人滿目淚潸,精彩的武生對打不禁讓人拍案叫絕,這也許正是戲曲迷人之所在!

我愛你,家鄉的夏夜,家鄉的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