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揚子鱷

目前野生揚子鱷數目已不足150條,遠遠少於野生大熊貓的數量。人工繁殖的揚子鱷雖然為數較多,但子代鱷魚繁殖率的下降和畸形率的上升,都表明了保護野生揚子鱷的重要性。

近幾十年來,由於野生揚子鱷棲息地片段化、島嶼化,加之人類生產活動的負面影響,使得野生揚子鱷種群數量明顯下降,其分布區急劇縮小,野生揚子鱷種群已瀕臨滅絕。

研究表明,在20世紀80年代初,野生揚子鱷種群的數量估計約為500條,1992年約為900條,1994年估計約為677—740條,而中美科學家1997年—2001年連續四年的調查結果表明,野生揚子鱷數目已不足150條!遠遠少於野生大熊貓的數量。

更為嚴峻的是,其種群已明顯分為至少18個數量不等、且相互隔離的地方種群。種群年齡結構不合理,幼體稀少,成體老化,繁殖現象幾乎消失,不適合長期生存。鑒於這種情況,揚子鱷已被世界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的鱷魚專家組列為全球23種鱷魚保護計畫之首。

我國從1962年起就把揚子鱷列為瀕危物種之一,予以保護。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安徽宣州建立了保護區,同時成立繁殖研究中心,開展人工繁殖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人工繁殖的揚子鱷數量在1萬條左右。在浙江長興縣尹家邊也建有揚子鱷保護區,現有人工繁殖鱷366條。同時在全國其他地方和多家動物園也有數量不等的揚子鱷被人工餵養,總數不超過1000條。

國內曾有多家媒體報導,人工繁殖揚子鱷數量泛濫,揚子鱷開始擺脫瀕危狀態,這是十分錯誤的。與國外其他種類的鱷魚相比,我們的揚子鱷實在是少得可憐,無論是人工繁殖種群還是野生鱷。試看泰國的灣鱷、美國的密西西鱷都是以幾十萬條計。

更重要的是,任何一個物種的保護,成功與否的關鍵是看是否存在能長期生存的自然繁殖種群。雖然揚子鱷的人工繁殖是成功的,但野生揚子鱷卻滑向滅絕的邊緣。

即使在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也沒有理想的棲息地,保護區並沒有土地使用權,野生揚子鱷賴以生存的水塘也不屬於保護區所有,當地農民要經常放水灌溉稻田,生活在水中的野生揚子鱷只能東躲西藏,疲於應付。少數倖存的野生揚子鱷數量正急劇下降,加之相互間的高度隔離,棲息地的嚴重缺乏,必然導致野生揚子鱷的滅絕。事實上,在野外已經難以發現野生揚子鱷的繁殖築巢行為。

這充分反映了野生揚子鱷的繁殖能力大大下降。

研究表明,人工繁殖的子代鱷魚繁殖率下降和畸形率上升都與該種群的近親繁殖有關,同時人工繁殖揚子鱷的遺傳多樣性正在喪失。這也間接說明了保護野生揚子鱷的重要性。

因此要使野生揚子鱷不致滅絕,只有通過建立或恢復足夠的棲息地,放飼養鱷到這些棲息地中以重新建立野生種群。

鑒於上述情況,2001年8月,在安徽合肥召開了一次有關揚子鱷保護及放歸自然的國際研討會。

經過熱烈討論,與會專家認為,進行野外種群釋放恢復一定要嚴格按照iucn物種引入原則進行,同時在對野生揚子鱷的許多生物習性還不了解,尤其是對野生揚子鱷的適宜棲息地還缺乏充分研究的情況下,只能選擇逐步探索,讓揚子鱷自己選擇合適的家園,告訴人類什麼地方才是它們最喜歡的生存地點. 目前野生揚子鱷數目已不足150條,遠遠少於野生大熊貓的數量。人工繁殖的揚子鱷雖然為數較多,但子代鱷魚繁殖率的下降和畸形率的上升,都表明了保護野生揚子鱷的重要性。

近幾十年來,由於野生揚子鱷棲息地片段化、島嶼化,加之人類生產活動的負面影響,使得野生揚子鱷種群數量明顯下降,其分布區急劇縮小,野生揚子鱷種群已瀕臨滅絕。

研究表明,在20世紀80年代初,野生揚子鱷種群的數量估計約為500條,1992年約為900條,1994年估計約為677—740條,而中美科學家1997年—2001年連續四年的調查結果表明,野生揚子鱷數目已不足150條!遠遠少於野生大熊貓的數量。

更為嚴峻的是,其種群已明顯分為至少18個數量不等、且相互隔離的地方種群。種群年齡結構不合理,幼體稀少,成體老化,繁殖現象幾乎消失,不適合長期生存。鑒於這種情況,揚子鱷已被世界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的鱷魚專家組列為全球23種鱷魚保護計畫之首。

我國從1962年起就把揚子鱷列為瀕危物種之一,予以保護。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安徽宣州建立了保護區,同時成立繁殖研究中心,開展人工繁殖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人工繁殖的揚子鱷數量在1萬條左右。在浙江長興縣尹家邊也建有揚子鱷保護區,現有人工繁殖鱷366條。同時在全國其他地方和多家動物園也有數量不等的揚子鱷被人工餵養,總數不超過1000條。

國內曾有多家媒體報導,人工繁殖揚子鱷數量泛濫,揚子鱷開始擺脫瀕危狀態,這是十分錯誤的。與國外其他種類的鱷魚相比,我們的揚子鱷實在是少得可憐,無論是人工繁殖種群還是野生鱷。試看泰國的灣鱷、美國的密西西鱷都是以幾十萬條計。

更重要的是,任何一個物種的保護,成功與否的關鍵是看是否存在能長期生存的自然繁殖種群。雖然揚子鱷的人工繁殖是成功的,但野生揚子鱷卻滑向滅絕的邊緣。

即使在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也沒有理想的棲息地,保護區並沒有土地使用權,野生揚子鱷賴以生存的水塘也不屬於保護區所有,當地農民要經常放水灌溉稻田,生活在水中的野生揚子鱷只能東躲西藏,疲於應付。少數倖存的野生揚子鱷數量正急劇下降,加之相互間的高度隔離,棲息地的嚴重缺乏,必然導致野生揚子鱷的滅絕。事實上,在野外已經難以發現野生揚子鱷的繁殖築巢行為。

這充分反映了野生揚子鱷的繁殖能力大大下降。

研究表明,人工繁殖的子代鱷魚繁殖率下降和畸形率上升都與該種群的近親繁殖有關,同時人工繁殖揚子鱷的遺傳多樣性正在喪失。這也間接說明了保護野生揚子鱷的重要性。

因此要使野生揚子鱷不致滅絕,只有通過建立或恢復足夠的棲息地,放飼養鱷到這些棲息地中以重新建立野生種群。

鑒於上述情況,2001年8月,在安徽合肥召開了一次有關揚子鱷保護及放歸自然的國際研討會。

經過熱烈討論,與會專家認為,進行野外種群釋放恢復一定要嚴格按照iucn物種引入原則進行,同時在對野生揚子鱷的許多生物習性還不了解,尤其是對野生揚子鱷的適宜棲息地還缺乏充分研究的情況下,只能選擇逐步探索,讓揚子鱷自己選擇合適的家園,告訴人類什麼地方才是它們最喜歡的生存地點. ( 來自於bbs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