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房東讀書筆記

女房東是嚴歌苓寫的。讀完女房東,大家的筆記都寫了什麼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女房東讀書筆記,希望你喜歡。

女房東讀書筆記

《少女小漁》這個小說集裡,被用作書名這篇是代表作。90年代時候由張艾嘉拍為電影,影響很大。這部電影也成全了幕後工作多年的劉若英。

我也是衝著《少女小漁》的名氣買書的,以為是部長篇。買來翻開一看,才知道是由很多中短篇組成的小說集。《少女小漁》只是占大概十分之一頁數的一個中短篇。也許是對成名作心理抱有期望,我對《少女小漁》並沒多少感覺。倒是其中叫《女房東》的一篇讓人有偶遇的驚喜。

《女房東》的文字風格是唯美靈氣的,裡面還有種扣人心弦的神秘。後來得知,這種扣人心弦的神秘是西方所謂的“零缺點”寫法。而且,用這種手法寫就的《女房東》在台灣掀起了很大影響,並獲得了大獎。

《女房東》寫男女之間的第六感愛情。中國人老柴在美國租到一個相當滿意的房子,但他從未見過住在樓上的女房東。出於某種原因,租房事宜都是由女房東的朋友和鄰居與老柴交涉的。老柴只能從一些細節上判斷女房東是怎樣一個女人。這些細節是誘人的:如客廳茶杯上如半月一樣的唇痕,如洗手間如花蘿藤蔓一樣的內衣,都讓老柴感覺女房東是位精緻優雅的女人,不覺間對其產生了愛戀與神往。這份神往漸漸成了老柴內心堅守的一塊聖地,已經離婚的妻子和姘居女友在他眼前都索然無味了。女房東成了他無形的戀愛對象。老柴為這個無形的對象潔身自好起來。

男女同居一室,見面的機會總是有的。但兩次機會都很特殊,一次是老柴窺視到女房東的內衣後,女房東正和朋友說笑著回來。若在平時,打個招呼再自然不過,但老柴有種偷看別人隱私的心虛,他躲開了。第二次,是老柴看到浴室地上一件粉色的輕柔若無的睡衣,正拿在手裡觀摩,女房東又回來了,老柴慌亂中拿著睡衣回屋了。發現後自覺齷齪,藏在衣櫃裡。要命的是,睡衣後來不見了。老柴感覺毀壞了在女房東心中的形象。他打算離開。

女房東的鄰居很遺憾,告訴他沃爾太太患有絕症。恐怕再也找不到像他這么滿意的房客。但這並沒有打消老柴離去的決心。老柴最後一次見女房東,正好停電了。女房東小女孩一樣坐在樓梯上,對老柴戀戀不捨。但誰都不好說破心中的秘密。後來,女房東暈倒了。老柴把女房東抱到床上,借著朦朧的月光看到女房東的臉,愛憐地把身體的弧度和女房東地弧度吻合起來,卻捨不得做其它的。

《女房東》里把角色一步步逼入險境,扣人心弦,卻描寫出了精神愛戀的美好極致。這種美好不分年齡,不分國界,就是從心底升騰出來的似有若無的朦朧美,人在這種感覺里一舉一動都變的富有意味,美好的品質也會因愛體現出來。

拓展閱讀一:讀《嚴歌苓作品》有感

在嚴歌苓的作品中,大部分還是以一個女性的角色去析解人性。在我還未百度她之前?,我從我個人的想像中這么理解她:因為生活在美國,西方的觀念使她可以用另一種方式去更好地詮釋那些中國的人和事。

當然,百度上是這么描寫她的寫作風格:她吸收西方世界“文藝復興”以來所形成的對“人”的價值觀的透視。開始用西方文藝理論的價值判斷來重新審定“東方人類”。其作品無論是對於東、西方文化魅力的獨特闡釋,還是對社會底層人物、邊緣人物的關懷以及對歷史的重新評價,都折射出複雜的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識。

她的作品給我一種奇特的感覺,就像是一種中西文化的結合而產生的。也可能因為她生活的環境,她的部分作品的直覺告訴我,她還是和我們一樣的中國人。

那些中國人是移民到美國的中國人,特殊的人生經歷使他們有著一些矛盾卻又相互融合的性格。有母子之間過於深沉的特殊的愛,有女主人對僕人近似病態式的占有……更多的,是在那些磨難的時期所產生的不可能的愛情。

就像《金陵十三釵》給我的體會,似乎只有在困難面前,人類在觀念裡面根深蒂固的等級觀念才能暫時消失,因為這時候如何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可笑的是,即使在這時候也未必能真正做到“人人平等”。當那些妓女代替女學生去赴死時,旁觀者或許會有深刻的反思,卻不會去阻止。似乎這是各種萬惡的結局中最好的,又似乎只有這樣才能使那些特殊女性的靈魂得以升華。

有些時候,作品裡的人性又是那么的令人難以接受。它們是那么醜陋,卻在醜陋中透露著不能掩蓋那份純真。這時候我會想,或許正是因為藝術高於生活,所以骯髒被那樣放大不足為奇。但很遺憾,藝術源於生活,或許那些無比荒唐的事在歷史的某一時刻,某個空間裡真實地存在過,或許,離我們並不遠。其實知道黑暗並沒有什麼可怕,只要你還相信美好,陽光依然還在。

讀書最好之處,便是可以去“經歷”你所不曾經歷的人生。那些震撼人性的描寫,那些突然醒悟的瞬間?,我可以設身處地地感受著那些作品中的人性。因為有所理解,所以學會了對世界寬容。然而無論是作品中,還是作品外的現實生活,都存在著一種“可怕”的人性,便是選擇無知。作品中沒有缺少過這種人,現實生活中也是。

拓展閱讀二:嚴歌苓作品《陸犯焉識》讀後感

想到要看《陸犯焉識》這本書,源自於張藝謀公映的電影《歸來》,當時一部國產文藝片票房卻不輸同檔期的進口大片,在驚訝的同時也隨老謀子的冬粉們在萬達影城圍觀了一次,劇情唏噓感嘆、心酸催淚。在得知影片由於審查等原因對原著刪減較多,接近於再創作時,讓人忍不住立即去拜讀嚴歌苓的原著《陸犯焉識》。

百度了一下作者嚴歌苓,她生於上海,是享譽世界文壇的華人作家,是華人作家中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作品以中、英雙語創作小說,常被翻譯成多國文字,是少數多產、高質、涉獵度廣泛的作家。其作品無論是對於東、西方文化魅力的獨特闡釋,還是對社會底層人物、邊緣人物的關懷以及對歷史的重新評價,都折射出複雜的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識。其代表作《金陵十三釵》、《陸犯焉識》分別於20xx年和20xx年被張藝謀拍成電影,此外還有多部作品被拍成電視劇。《陸犯焉識》以作者爺爺的故事為原型,進行了藝術創作,書名就是主角名,不禁讓人浮想…“陸犯,焉識?”是不是在說,這個犯人老陸,你能識得幾分呢?

而陸焉識這個名字,是否可理解為“路,焉識?”是作者想表達敘事主人公歸路難尋的悲涼嗎?閱讀這本書再一次讓我領略了這位悲情英雄的一生,腦海里揮之不去那個逐漸不再高大但足夠偉大的悲壯形象。《陸犯焉識》封底有一句“本書以深遠的濟世情懷,將知識分子陸焉識的命運鋪展在政治這塊龐大而堅硬的底布上,檢視了殘酷歲月里生命可能達到的高

度。”我很是喜歡。這部長篇小說從1920xx年(陸焉識父親去世留下恩娘)到1990

年(年已九旬的陸焉識離家出走),橫跨大半個世紀的瑣碎人情、世事變遷,正因為投放在中國20世紀幾番歷史性巨變的大底布上,方才具備深遠的意境和厚重的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