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香飄街頭巷尾

[審題] 每到端午時節,街頭巷尾就多了一種風景,清清爽爽的粽子香氣四溢,好不誘人。喜歡它的人不僅要吃上幾個,還要提幾個帶回家去。俗話說:“吃粽子,滾白糖,五月初五過端陽。”相傳,愛國主義大詩人屈原沉汨羅江之後,人們為了紀念他,每逢農曆的五月初五不但舉行盛大的賽龍舟的活動,還要備上其他食品投入江中,以憑弔慰藉這位先賢。因此農曆端午節前後,南方的街市上賣粽子的就特別興盛,這不僅由於粽子吃起來清香可口,更由於它是一種民族文化心態的象徵。對於這個題目,就不能對它簡單化,可以通過粽子這個載體,寫出世態的變化,人事的沉浮;寫出親情的可貴,寫出愚昧麻木的可笑。

思路之一:某遊子正值端午節前後從海外歸來,他對粽子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四十幾年前他離開故土時,家人塞給他幾個粽子,他捨不得一下子吃掉,幾乎是一粒一粒米地數著吃掉的。這粽子在他的夢中香了幾十年。他一踏上故土,那運動牽夢繞的粽子香,一下子把它吸引過去。於是過去和現在連成一片。

思路之二:又值吃粽子時節,因此憶及去年和前幾年和某同學、某朋友、自己的親人,在一起又說又笑地吃粽子,如今卻天各一方,很難見面,何時才能共吃粽子訴衷情呢?

思路之三:可以寫某人第一次吃粽子的體會,並通過它與其他小吃的比照,讓我們領略它的美味,也領略它的情韻,也加深了“某人”對粽子的喜愛和吃粽子的記憶。

思路之四:可以從賣粽子者的角度構思,寫他們怎樣抓住民族文化傳統,把粽子做得清香可口、獨具風味,叫人不得不品嘗的。

 [寫法] 寫作本題既可以從吃粽子者一方落筆,又可以從賣粽子者一方落筆。開頭的方式也是千變萬化的,因為吃粽子的人物各不相同,吃粽子的環境各不相同,吃粽子者的經歷各不相同,就構成了不同的開頭。如,一位姑娘她可能吃得很文雅,只見她微偏著頭,細細地咀嚼著;一位小伙子可能吃得很痛快,他胡亂地撕開粽葉,三口兩口就吞下一隻粽子;不懂事的孩子,等不及媽媽剝去粽葉,就猛地奪過粽子,張大嘴巴就啃;從海外歸來的遊子,四十多年後回到故鄉,他雙手捧接過粽子,端著著端詳著,忽然淚水奪眶而出。就賣粽子一方開頭的方式,應因情況設計,如寫他們敲著梆子招徠顧客;寫他們認真地向初吃者介紹粽子;寫他們蒸煮粽子那種專注的神情等。由於受到題目的制約,文章的結尾很適宜用抒情或議論的語言,熱情地肯定或禮讚粽子。因為粽子演示著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浸透了一種悠久的歷史文化,傳達出人際之間的美好的關係。至於其他結尾,能和全文相協調,也可以相機採用。在組織材料上,如果僅就某次吃粽子而寫,文章難免流於單薄,要善於將與此相關的人和事穿插其中,善於滾雪球,善於開闔,文章才能豐富,才能有神采。可借鑑國中語文課本中《揮手之間》一文的寫法,著力寫好一兩個場面,使重要動作、情態等像浮雕那們突兀有力。

[同類文題]

1.回味悠長(題目“回味悠長”四字,說明對某一食品等,經過品嘗食飲,留下了特殊的體會,回味甜美或芳醇,久久難忘。本題既可實寫,即通過食或飲某食品或飲料等,表達對某食品或飲料的美好感受。也可虛寫,即通過食、飲的敘述、描寫,以某種食品或飲料等為依託,表達出與某食品或某飲料等相關的其他更深刻的感情。可作如下構思:一、可以某一次自己或他人的情況,食或飲某種食品或飲料等的時間、地點、經過,表達出對某種食品或飲料等的特殊感受。二、也許並不是第一次品嘗,已經多次食或飲過,可每一次的感受都是那么好,通過幾次食或飲的比照、互補的敘述、描寫,強調“回味悠長”這個特點。三、可以是由於特殊的原因,比如隨父母調往遠地,那裡的生活習慣與原來生活的地方迥異,所以很難見到某種食品等。因此對某種食品等的回味,更多的是對故土故人故風故情的一種美好回憶。四、可以用食、飲某食品、飲料等的經歷和遭遇,反映出社會的興衰和人事的變化。比較起來,後兩種構思較好,因為它比前兩種構思層次深多了,反映的問題也多了,因而主題就有更深刻的社會內涵。)

2.吃不了兜著走(你不必難為情,吃不了,可以打包將飯菜帶回家去吃。)

3.羊肉串?豬肉串?(街頭一些叫賣烤羊肉串的,常夾帶豬肉串賣給人。)

4.荷葉粑粑(用荷葉包著煎的粑粑,別有風味。它清香、爽口、祛暑、順氣。)

5.朝笏板兒(這是一種麵食品,它屬於燒餅類。相傳唐代一位朝官遭奸臣陷害,全家被折,其小兒子虎口逃生,隱姓埋名,做起了燒餅生意,為了興家復仇報國,於是把燒餅做得得像笏一樣,並取各叫“朝笏板”。)

6.巢湖麻花勁兒足(巢湖麻花做工細膩、獨特,擰成十幾道結,吃起來又香又脆,傳說你能一頓吃上三十六根,那你將力大無窮。)

7.銀魚煮豆腐(銀魚是巢湖特產。巢湖銀魚煮的豆腐,看上去滿盤瓊玉,吃起來細膩鮮美。)

8.小罐湯俗中藏雅(夜幕降臨以後,街頭小吃呼啦啦地推出來。其中小瓦罐燉的湯,特別受喝酒的人青睞。)

9.快餐慢吃(快餐並非都很簡單,對那些配料較豐、調味特別的快餐可得要慢慢吃喲,否則,你會食而不知其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