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即人生》讀書筆記

東田中心校  廖雙萍

五月份參加骨幹教師學習,學習了一周,坐了一周,知道還要寫這么多的作業,心裡多少有些疙瘩……但聽了陶老師的講座、看了陳琴老師的《經典即人生》埋臧在心底的工作熱情似乎被喚醒了一些。讓人感覺到,增長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智慧,知道自己做為一名小語老師今後教學努力的方向!由於本人各方面的原因,辭掉了幹了五年的行政工作,看淡了,也看透了許多……只想開心、輕鬆地當個不與爭名爭利的小老師,工作十一年的我似乎也進入了職業倦怠期。也許就教學成績而言,我不是最優秀的老師。細細想想,回憶與學生朝夕相處的日子,讓我領悟到了教育的最大價值並不在於將每個學生都雕琢成學習優秀,能力出色的祖國棟樑,而是看到孩子們在快樂地學習,一天天在進步,一天天在成長……因為我知道教育它是慢的藝術,我相信若干年後我所教的孩子走出社會都會是不錯的人才。

上世紀50年代,印度總理尼赫魯曾對他女兒說:“世界上有一個偉大的國家,她的每一個字,都是一首優美的詩,一幅美麗的畫,你要好好學習。我說的這個國家就是中國。”漢語,是如此有魅力,先前我們這些語文教師卻忽視了它,整個整個學期拿著一本教科書,在孩子面前講解,現在想來是如此可笑之事!陳琴老師卻用國小六年的時間為學生蓄足一生所用的母語能量,將十幾萬具有種子能量的經典文字儲存在學生記憶深處,在我看來還是可望不可及。但她的學生是快樂的,是沒有學習壓力的。她對經典的感悟能力及擅長吟誦的美妙嗓音,多學年來我只能望洋興嘆。我感慨,在經典文化經歷了百年浩劫的今天,在21世紀的國小老師隊伍中,竟然有一個通曉“老古董”的女教師!浸染過經典的陳琴當一種普通的國小老師是中國文化的一大幸事。以一屆又一屆學生的閱讀經歷告訴我們經典不難學,所有智力正常的國小生都能腹有詩書。

現在很多學生不是不想讀書,而是沒有時間,沒有讀書的氛圍。語、數、英三科的書寫作業擠占了他們所有的閱讀時間。作為語文老師我們不能改變大環境,就只有從語文課的變革中破繭而出:把閱讀放在第一位,一切雜練從簡。讓學生多時間投入閱讀,儘量減免傳統的非語言環境下的常規作業——組詞、造句、抄詞抄句及配套的練習冊。把學生從練習題中解脫出來,讓閱讀成為教與學的核心,保證學生有足夠的閱讀時間。只有我們把每一個孩子都當成鮮活的生命個體,和陳琴老師一樣抱著理解、寬容、尊重和博愛走進他們的心靈,引領孩子快樂地飽讀詩書,才會和陳琴老師一樣享受到教育之美。

在此之前,我出質疑過,當今的學生是否有必要接受“素讀”經典訓練呢?不是已經提倡大量閱讀了嗎?現在的我認識到了閱讀的積累和“素讀”的積累是不一樣的。“素讀”積累更以背誦為目的。我們通常佩服的淵博學識,更傾慕他們的功底深厚。其實,他們讀過的書許多人都是知曉的——知道其書名,曉得書中片言隻語。然而,正如錢伯誠先生所言,對經典的學習現在是“浮在表面者多,趕潮流者多,而注意基礎訓練者少”。所謂浮於表面就是“翻看”,雁過無痕或蜻蜓點水式的閱讀,這適於瀏覽書刊;所謂注意基礎訓練就是扎紮實實做到熟讀成誦,要進行“素讀”訓練。因為十三歲之前的兒童個個是天才,就看我們是不是像陳琴一樣給他們提供天才需要的精神食糧。教學三年級的我,看完書後,恨不能讓班上所有學生都有一本《三字經》《弟子規》《唐詩三百首》……但作為一名鄉村國小老師,學生家庭條件……總總原因又讓我遲疑。好在學校這學期各班配了一台多功能講台,有投影儀,慶幸可以直接把內容展示出來,不用一張張列印,一首首抄寫……可以讓學生熟讀成誦。

從這學期著手吧,讓班上39個孩子與自己一起努力——素讀經典。因為它有種子的力量!讓自己與孩子每天都有一點進步,每天都有一點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