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作文“誤會”寫作導引及例文

【文題】

請聯繫自己的生活與感受,以“誤會”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記敘文或議論文。

【寫作指導】

就誤會產生的原因而言,一般是缺乏相互理解,因此要消除誤會,就要先做到準確理解對方,以避免誤會;誤會之後要善解人意,學會傾聽、交流、寬容,用換位思考來化解誤會。

寫記敘文,要通過一個別開生面的故事或片斷組合,藉助曲折的情節和多角度的描寫來引人入勝。寫議論文則要圍繞找誤因、尋解法的思路來寫,這樣就可以透過誤會的表象升華到本質認識。據此,我們可以確立如下立意:①學會消除誤會,跨越心靈障礙。②學會換位思考,傾聽心靈之音。③化解心中的誤會,我們需要一顆信任、寬容和理解的心。④學會享受誤會,享受誤會是一種豁達、寬容的人生境界。

【佳作示例】

(議論文類)誤會

湖南澧縣一中0608班余陽

誤,錯也;會,即理解。誤會,就是錯誤的理解。縱是智者,也難免有“千慮一失”之時,更何況眾人呢?誤會之生,實屬正常。

誤會已成,隔閡既生,那么怎樣才能打破隔閡,化干戈為玉帛呢?

默然不語,破口大罵,此皆誤會之症。誤會產生前後,人與人之心靈往往相隔甚遠,心靈之音難以傳達,故會大聲爭吵,或乾脆充耳不聞,心靈的隔閡愈積愈厚,誤會就會趁隙而入。此時須架一座寬容之橋,洞悉對方的心靈世界,學會換位思考,才不至於一葉障目,霧裡觀花,誤會也就煙消雲散了。

誤會多因瑣事而生,加以衝動之火助長,便會產生星火燎原之勢,一發不可收拾。是故,縱使是心有靈犀的戀人之間也難免誤會連連。此時所需之良藥便是一輪松間明月,或一縷江上清風,來撫慰煩躁的心靈,消融心靈的隔膜。臥於理智之石旁,啜一口冷靜之茶,看天邊雲捲雲舒,觀園間花開花落。用冷靜的甘露滋潤排斥的心靈,澆滅衝動的火花,衝散誤會的煙雲;用理智的光輝驅散猜疑的陰霾,消融誤會的冰封。惟有冷靜與理智坐守心靈之門,誤會便無可趁之機。

如果說冷靜與理智慧型阻擋誤會的侵入,那么,開闊的胸襟則能使之永遠地消逝於朗朗乾坤。曠達之人,不會苦苦地挽留夕陽的影子,亦不會久久地感傷春光的消逝,他們能包容你的無知、愚拙以及放肆。自然,他們自己也從不會讓誤會近身。縱觀古今誤解之輩,皆為心胸狹窄,小肚雞腸之人。比如《紅樓夢》中的林黛玉便是個有點小性子之人,喜“咬文嚼字”,對無心之言妄加揣測,折磨自己原已不堪重負的心靈,不得不說她的命殞歸天與她的小性子有莫大的關係。由此可見,誤會不僅是人際關係的一劑毒藥,於己之身心也是極為不利的。以小性子來忖度他人言語,只會杯弓蛇影,風聲鶴唳,給人的心靈以無情的摧殘。以曠達的心胸來旁觀世間百態,誤會便無處可生無處可藏。

以明察秋毫之眼洞悉他人的心靈世界,以冷靜、理智之心壓制心中衝動之火,誤會之種子就無可萌發;以曠達之胸懷包容世間萬物,誤會之毒便可徹底清除。若是,心靈之泉即可永遠清澈明淨,人生之路自是永無誤會之恨。

【評點】文章思路清晰,論證縝密,語言精煉。結構上按照議論文典範的三段論式,即引論(是什麼)――本論(為什麼)――結論(怎么樣)來構思全文,重點放在結論即如何化解誤會上。結論部分又按照“分-總”的模式來行文,先從兩個方面分說,結尾再加以總結,進而收束全文。論證上融形象說理與舉例論證於一體,做到了感性認識與理性思辯的有機統一。或駢或散瀟灑自如的句式,或白或文清麗通脫的語句,更使文章顯得古樸別致,搖曳多姿。

(記敘文類)誤會

湖南澧縣一中0607班陸夢宇

每年,總會在一個安靜的夜晚,用一段憂鬱的文字,祭奠第一場春雨。

一年開始的時候,楊柳迫不及待地裝點上翠綠,柳邊的桃花開得絢爛。也許,飄搖的柳誤會了這暗香的花,它本無意炫耀這奪目的色彩。一切都投映在這池水中,風吹動著影,漾起一池光彩。也許,躍起的雨誤會了這墨綠的水,它本無意束縛它的自由。在一場場輕輕柔柔的細雨中,春天便日漸嫵媚動人起來。也許,我們都誤會了這雨,它本無意用這種濕漉漉的方式來演繹一段真誠與自我。

穿過一段曲折的橋,坐在古老的亭里,看著這一切,在這悵然的春雨中變得那么單純;感受著春風送來的泥土的芬芳和花草的香氣,以及夾雜著的雨滴的清新。

伸出手,讓雨滴從指尖滑落,與從這亭檐上落下的雨一起打散在乾淨的石子路上,這蜿蜒伸著的路面,反射出刺眼的光,似乎引著誰,去雨中遊蕩。

我誤會了自己。於是邁出了第一步,又退回,再邁進,踟躇著,雨很大,可畢竟是春天的雨,很是溫柔。

我依然徘徊著,徘徊著,池面上的水花,池邊鐵鏈上的水花,我手中的水花,招搖著,空白了我的大腦。

其實,我一直都在誤會著自己。

零落的方向感,迷失的路,我以為我就是快樂的,以為我所有的就是我想要的。但所有人都說不是,我堅持著,儘管只有我一個人如此認為,直到最後我在雨霧中迷了路。

我以為我想尋找的就是迷路的感覺,以為我一直在追求霧中失落的孤單,以為自己與眾不同。可是,我漸漸知道,我誤會了自己:我一直把自己放在暮色四合的消沉里,忘了原來我也可以;當上了鎖的信心被灰塵暈上歲月的陳舊,才發現太多的該給自己的,依舊藏得那么隱蔽。

但我依然頑固著,所以我依然迷失著,依然徘徊著,依然讓大腦雜亂地空白著。

我知道這雨不會墜滿一個春,它總會停。等到雨停,霧散了,我便能找到回去的路,可我不知道我會不會眷戀著這清新的空氣,誘人的桃花,飄拂的柳條,還有那一池溫柔的春水。

一場雨衝掉一切的誤會,春天來了。

當柳葉茂密,當桃花更香,當魚兒在一池春光里暢遊,當我在這雨後的暖陽里享受這份清新,加快自己歸去的腳步時,我終於明白:過去於我,只不過是一場小小的誤會……

【評點】這是一篇以抒情見長的散文。文章最大的亮點在於其新穎的立意:“我”誤會了自己!文章在構思上也極顯匠心,先觸景生情,由眼前的自然之景中的諸多誤會,引發出“我”對自己的誤會。然後揭示出“我”對自己誤會的具體表現,即沒能正確地認識自我。這樣行文,既張弛有度又合情合理。文章語句富於表現力,意蘊深厚,如“暈”字的活用,如“找到回去的路”“歸去”等語句,都極大地增加了文章的可讀性。

(記敘文類)誤會

湖南澧縣一中0607班王丹丹

青春的舞台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主角,卻又常常誤會自己只是個無關痛癢的觀眾。

――題記

霧霓

什麼時候才開始說話的呢?應該是最近吧?我總覺得一開口就會有一種陌生感襲來,因此總是害怕得閉上剛剛想要張開的嘴唇。所謂青春,我也只是一直在看別人的表演而已。可是也有例外的,結施就是其中的一個。我想該指出的是,她是唯一一個,一個我對她不吝言談的人。雖然我不過是她眾多朋友中的一個,可我的笑,從來只向她表露。她是唯一的那一個,我只能相信她。

前不久編了座位,鄰座的女生愣愣地看著我,然後才結結巴巴地問了一句:“那個……這位同學,請問……你……是什麼時候……轉到我們班上的?”――這不奇怪,一點也不奇怪。奇怪的是,結施衝過來拍著桌子沖那個我現在還不知道名字的鄰桌吼道:“什麼什麼時候轉來的?她一直都是我們班的!都半年了你連同學都不認識你怎么回事啊?她叫霧霓,霧霓!記住了?”看見鄰桌像化石一樣堅硬地點了點頭後,結施才轉向我,變臉一樣換上微笑:“我是結施,以後就坐在你後面,請多指教啦!”不得不提,她聲音很大。我有點不知所措,只說:“呃,喔。”那應該不算說吧。

結施

那絕對是個奇怪的人,絕對!一定!百分之百!編位後第一天她答我的那聲“呃,喔”,絕對是分班之後她說的第一句話。而且到現在為止,她好像只對我說話?她是不是一直都是一個人呢?不會寂寞吧?大概是缺乏自信吧?我對我的死黨兼軍師同時還相當於姐姐的梨紗商議著我所謂的“霧霓拯救計畫”後,梨紗以一種“你再胡鬧我可不會收拾你的爛攤子”的表情瞪著我。什麼啊,每次都那樣,可哪次不是她依著我?我喜滋滋地想像著霧霓性情轉變後和同學們一起大聲談笑的“風景”,假裝聽不見梨紗的第n次哀嘆。

霧霓

這種字跡太明顯了!是人都知道結施是唯一能寫出這種東倒西歪的字型的人。為什麼?我們不是朋友嗎?我看著這個粉色的被周圍的人稱作“情書”的信封,感到結施給了我一切:戲弄、猜疑、輕視……難道朋友就該是愚弄的對象嗎?

“霧霓,我昨天看了一部叫《情書》的電影喔,你聽說過嗎?很感人的,尤其是那裡面同名的歌曲,好浪漫!”結施帶著每天都一樣的笑容跑過來說。那個笑容好像沒有昨天可愛了,聲音大得比昨天的更讓人心煩。我只回答:“戲?好假。這個玩笑一點也不好笑。”不帶一點感情,無所謂高興不高興,也無所謂生氣或者無奈,只是像讀科普論文一樣,機械地發出聲音。我就在她眼前將那個東西丟進垃圾桶。而結施的眼睛裡,我找不到傷心,那大概只是一種,玩具壞掉了的無所謂。我不知道她有沒有打算解釋,我也不想聽解釋。

我想我不需要解釋,也,不需要結施。

梨紗

結施哭了。

這不是她第一次哭,卻是在她父母離異之後哭得最傷心的一次。“霧霓不理我了,她不理我了……”這時的結施,就像一個在森林裡迷了路的小孩,除了害怕和傷心,什麼也沒有了。結施是個善良的孩子,害怕孤獨,害怕一個人,害怕被拋棄,因此才希望她的朋友們不要孤單,希望朋友們也能快樂。

霧霓,你真的什麼也不留下地走了嗎?為什麼那么快就轉學了?結施需要的不只是我啊!雖然你不需要解釋,但我還是要告訴你:結施看你不願多說話,心想你大概是因為自卑,於是她就以一個男同學的名義寫了一封情書給你,想讓你知道你也有很多閃光點,希望你從此成為一個開朗、快樂的女孩,只是粗心的她沒有想到你會誤會而已。

僅此而已。只是,不曉真情的你,還會回來嗎?

在北方的一所學校的音樂晚會上,有人彈奏了一首感人的鋼琴曲,叫《情書》。只是,梨紗不知道;結施,也不知道。

你好嗎?

我很好。

我希望你也很好。

謝謝。

再見。

【評點】這篇習作,在考場上或許不能得高分,但若從純正的文學創作角度來講,卻又不失為一篇佳作。文章結構上採用片斷體的形式,以人物的轉換來行文,顯得新奇獨特。感情真摯動人,生活氣息濃郁,敘寫了學生青春時代那種特有的真實生活與淡淡情愫。人物形象鮮明,頗具立體感。結尾簡潔而又似懂非懂的語句,又予人以無窮的感慨和極大的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