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中國夢徵文:有夢就有明天

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 保爾柯察金

三十六歲,我圓了大學夢

一個物質生活極度匱乏的年代,我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小山村。

1979年秋,我以中考的優秀成績無可奈何地上了中專,放棄了讀高中上大學的機會。1982年工作後,我一直尋找繼續上學的機會,但終於夢想沒有實現。1994年的春天,安徽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護理專業招生了,我夢寐以求的日子終於來了。儘管我當時已是32歲的人了,肩負著工作和家庭的兩副重擔,卻迫不及待地報了名。

自學的一千多個日日夜夜裡,有多少個節假日,無論嚴寒酷暑,我總是料理完家務、照顧好孩子後,再揉揉疲倦的眼睛,開始我的自學。我與課本為友,和作業同伴,放棄了心愛的附庸風雅和閒情逸緻,放棄了許多許多……

有人說,三十六歲是道關,三十六歲成事難,然而,當我自學完16門功課,手捧大紅畢業證書時,正是我三十六歲生日之際。我將所學的知識運用於實踐,工作更得心應手,精神更充實,生活更有意義。

另一個夢開始的季節

我在護理崗位上工作二十五年後,離開了臨床一線,走上行政崗位。別人認為我是出來養老的,我卻把它看作是生命的新起點和里程碑。那年,因工作需要,領導讓我來負責一個辦公室的工作,我欣然答應。對我而言,這是一項嶄新的工作,工作中,我把壓力變成動力,通過書本、網路、培訓班等途徑努力學習新知識,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以適應工作的需要。與此同時,我還為自己定了一個目標,我要利用這個工作時間相對自由的條件,重拾自己久擱的筆硯,儘自己的努力寫一些健康文字,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在這以後的日子裡,我把業餘時間都用來讀書和寫作。幾年裡,我的散文和報導多次見於當地報紙、雜誌。漸漸地,小城裡人們認識了我,有個什麼讀書演講、培訓班、講座、雜誌報紙組稿等等活動,他們都會邀請我參與。這樣我有了更多的學習機會,工作和學習相輔相成  相得益彰。“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學習永遠不晚”,這些都是我時刻牢記的警句名言佳句。前年,我把自己的文字彙編成冊,自己排版,自己插圖,自己裝幀,也算是一本小書了,我把它贈送給我的一些好朋友,也算滿足了自己出書的願望,圓了我人生中又一個夢。

尋求生命中下一個旺季

那年,單位搞創建,領導又把年近半百的我調到更重要的崗位上。萬事開頭難,新工作千頭萬緒,我絲毫不敢懈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為了節約時間,我經常中午叫上便當,然後關起辦公室的門開始工作,為的是儘快進入新的工作角色。同時,還經常抽出時間為單位創建工作寫報導作宣傳,讓社會及時了解醫院的工作情況,使創建工作得到社會支持。經過盡一年的努力,單位創建工作順利通過省市專家的評審,這是單位的空前盛事。作為團隊的一員,我深感榮幸。

一位跳高運動員說過:“我們跳高運動員拚命追求的,就是今天比昨天跳得更高,明天比今天跳得更高”。而對於我來說就是讓自己今天比昨天優秀,明天比今天更優秀!美國電影《救虎記》里有個對話,男主角問工匠:“你追求的究竟是什麼?你生活的目的又是什麼呢”?工匠毫不猶豫地說:“另一個旺季”。是啊,人生只要一息尚存,誰不希望生命因有另一個旺季而使人生更精彩呢?

勇於超越自己的昨天,像那位運動員一樣,把跳高架上的橫桿升高再升高,不斷躍上生命中的新高度,人才能贏得生命中的下一個旺季!個人是國家的細胞,細胞健康向上,國家才會蒸蒸日上!個人的夢想和祖國的夢想是血肉相聯、唇齒相依的,是魚和水關係,是花與秧的關係,是果同樹的關係!個人的夢實現了國家的夢才能實現!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有夢就有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