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徵文2篇

家教得與失

衢州市實驗學校六(7)班  張涵淇家長  張文利

轉眼女兒已經跨入國小六年的最後一學期,回顧她的成長經歷,我們在對她的教育培養方面,確實有許多值得反思的得與失。

我們始終認為,國小作為人生教育的基礎階段,與單純追求孩子學習成績高低相比,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態度顯得更為重要。值得欣慰的是,女兒目前學習非常有計畫性,有健康規律的日常作息時間,進而取得良好的學習表現。這得益於自國小伊始她母親對她的嚴格要求。與許許多多小女孩一樣,女兒開始也存在做事非常拖拉、注意力不集中等壞毛病,我們堅持敦促其當天的學習任務當天必須保質保量完成,之後才可以進行一些如閱讀等健康課外活動。對於玩電腦遊戲等不良習慣堅決杜絕,不心軟遷就。女兒自第一個寒暑假開始就在母親引導下自行制定假期學習日程表,有序安排假期學習與業餘活動時間。在執行良好的前提下,安排外出旅遊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孩子從勞逸結合中得到樂趣,也自覺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另一方面,孩子的全面發展非常重要,我們非常贊同和鼓勵孩子多承擔班隊課主持等事務,培養孩子組織統籌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同時,注重孩子道德品質建設和心理健康。

學習的最佳境界是從“要我學” 到“我想學”,而達到這個境界只有一條途徑:興趣。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潘菽認為:“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孩子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往往會很自覺地去研究,從不覺得苦、累,而且收穫也會很大。家長能否按照孩子的特長與興趣發揮優勢進而因材施教非常重要。比如我們發現,女兒自小記憶力很好,對英語課程尤其興趣濃厚,應女兒的要求為她報了英語興趣班,每周的興趣班課程她都風雨無阻,從不缺課。晚上她聽著英語磁帶入睡,早晨伴著英語朗讀聲起床,周末觀看原聲卡通片是她喜歡的課外娛樂,濃厚的興趣也推動她在學習中取得好成績,英語成績一直很優秀。再比如,女兒7歲的時候提出想學鋼琴,雖然這是時下流行的業餘科目選項,但是我們也見過太多的半途而廢和逼迫下的堅持。為了避免女兒的一時心血來潮,媽媽堅持帶她去一家琴行走讀租琴練習了一個月,女兒熱情不減,我們才下決心購買了鋼琴。如今5年時間過去了,無論是否有大人監督,女兒每天都能自覺練琴一個小時,XX年順利拿到了9級證書。當然,課外興趣班的選擇要注重有所專攻,避免“貪多嚼不爛”。

孩子要有優異的表現,自信心很重要。女兒小時候性格比較怯懦,低年級的時候,我們參加學校公開課,發現與其他許多孩子的爭先恐後與踴躍表現相比,女兒顯得有些畏縮。這可不是個好苗頭。為此我們非常重視在平時多給予孩子積極的鼓勵,對她的每一點進步和出色表現大加讚賞,讓她相信“我行,我很棒!”。比如女兒的體育運動能力並不突出,但是每天的點滴進步都能得到家人的喝彩。在家人的鼓勵下,女兒先後報名參加了衢州晚報舉辦的“民間高手”跳繩、仰臥起坐挑戰賽,在參賽過程中女兒表現出的鎮定和積極爭取的態度讓我們父母都感到驚喜,居然雙雙拿到了名次。其實成績微不足道,甚至比不上同校許多小朋友的水平,關鍵是敢於迎接挑戰、敢於在大眾面前表現自我風采的自信心建立,才是最可喜的收穫。

親職教育離不開與學校的密切配合,我們非常重視學校建立的各種交流平台,每天認真對待家校日誌,儘可能抽時間共同參加學校教學公開課和家長見面會,及時掌握孩子的動態並相應作出對孩子階段性特點有針對性的幫扶舉措。我們感到實驗學校作為教育名校,上述措施都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當然,我們對孩子的教育,還遠遠無法達到盡善盡美,存在許多不足。

比如在平常對孩子教育中常常暴露的急躁情緒,對子女應該做到嚴慈相濟,寓教於愛。對待孩子的態度應該寬鬆一些,寬容一些,多些談心活動,少一些命令主義,多些勸告,少些專斷,多些笑臉,少些怒容。

比如對孩子的挫折教育方面的不足,造成孩子比較難以接受批評意見,在遭受小挫折時容易情緒低落。

教育孩子講究“言傳身教”,而身教重於言傳,父母的言行和孩子的個性形成有著密切的關係,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和個人成長。如何做好孩子的榜樣也是一項需要我們努力的重要功課。

親職教育任重而道遠,我們希望在不斷的反思和改進中,與孩子共同努力,讓孩子在健康、和諧、快樂中茁壯成長。

頑皮孩子要如何教

衢州市實驗學校六(7)班  張重遠家長  高蘊芳

我們家兒子有很多優點,比如善良、有愛心、樂於助人、聰明、喜歡新奇的東西等等,但他也有很多的毛病,比如愛欠作業,懶散、自律性不強等等。為了管好他,我費盡心思,都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在教育孩子上,也各有各的招術。我沒有很好的辦法,也沒有取得很明顯的成效,但是覺得兒子一年比一年有進步,這是最讓我值得欣慰的。借這個機會我想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也和其他家長一起交流,共同教育好孩子。

一、以身作則,身體力行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一句關於老師的名言佳句:“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崇拜和模仿的對象,是影響孩子行為習慣最重要的信息來源。親職教育最大的特點就是潛移默化。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孩子。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個性品質,家長自己必須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為孩子樹立榜樣。在這點上,我有具體體會,以前我沒事就喜歡上網玩遊戲,看小說。那段時間孩子做作業一點也不專心,動不動就跑過來看看我玩的遊戲,我讓他多做點作業,他就說:“你自己都天天玩遊戲,為什麼老是讓我做作業呀?這不公平!”我發現這個問題後,主動向他承認錯誤,並且在他做作業的時候再不玩電腦。每次他做作業,我也拿本書在一邊看,在家裡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樣一來,孩子也能更專注於學習,做完作業就能捧一本書靜靜地看,這些好習慣的養成將對他終身受益。

二、制定計畫,按章論法

學習是一件很苦很累的事,不然古人就沒有“頭懸樑、錐刺骨”這樣的成語了。要想讓學習不累,最好的方式,就是為孩子制定一個行之有效的學習計畫,在規定的時間做好規定的作業,提高學習效率。頑皮的孩子都好動,靜不下心,所以對頑皮的孩子就必須嚴格要求。這一點我們在暑假時就有親身經歷,放暑假後,我們幫助孩子制定了一個學習計畫,規定每天必須完成的語文、數學、英語、科學作業,每門功課的作業都不是很多,要求他上午完成哪些,下午完成哪些,如果按計畫全部完成,那么等我們下班後就有一個小時的自由玩電腦的時間。一開始他也不當一回事,每天我們一上班,他該玩還是照常玩;每天我們回家,他都沒有按規定完成作業。我們也不理他,只要沒有按計畫完成的,不管事後補多少,一律取消電腦時間。後來孩子終於明白這樣做是不行的,馬上改正,每天積極主動地完成作業,我們還沒進門,他早就拿著作業等著檢查了。

三、培養興趣,引導成長

有人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們始終相信這句話是真理。的確,只要是孩子喜歡的事情,他都會認真、堅持去做,而且做得很好。但是孩子的興趣愛好也是可以培養和引導的。我們孩子以前並不喜歡科學,自己沒興趣,上課不認真聽,課後不認真做作業,不預習不複習。後來,我們在老師的推薦下買了《可怕的科學》和《科學探索者》,暑假裡,他有空就看這些書,下班後,我們也陪他一起看,一起討論,有時為了其中的一個小故事還爭得不亦樂乎,我們還特意買了顯微鏡讓他可以觀察物體。一點點地,他慢慢喜歡上了科學,覺得科學是一門很有趣的學科。開學初,老師剛好上到用顯微鏡,他高興極了,上課積極發言,課後認真完成作業,對不懂的地方也知道及時請教,還能把上課學到的知識和自己在課外書上看到的內容結合起來,科學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平等相處,友好互信

建立和孩子平等相處、和諧互信的良好關係是現代親職教育中最重要的基礎。以前,孩子考試成績不好,回家經常挨罵,以至於後來孩子在學校考得不好,就把試卷藏起來,不給我們看。認識到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對,我們及時調整,注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把孩子當朋友,遇到家裡的事,也經常讓他發發言,聽聽他的意見,學習上也經常當他的學生,聽聽他的想法。孩子覺得我們尊重他,把他當作真心的朋友,也對我們敞開心扉,遇到問題、困難也會及時和我們交流,讓我們幫他一起想辦法分析、解決。今年老師讓每個孩子每天抄一段新聞,我們也利用這個機會,每天和孩子一起看新聞,並開展簡短的討論,認真傾聽孩子的看法,鼓勵他大膽、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提出我們的見解。通過這些措施,既和孩子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橋樑,也為他日後通達的人際關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以上只是我們在教育孩子中的一點膚淺的認識,如有不對之處,還希望大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