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師德徵文:青春獻給教育,我無怨無悔。

作者:周志勇

“青春是美麗的。但一個人的青春可以平庸無奇;也可以綻放美麗的火花。可以因虛度而懊悔;也可以用結結實實的步子,走到輝煌壯麗的成年”這是他人的格言,也是我從教的信條。在鄉鎮中學任教被人看不起的時候,不明事理的人會不惑地對你說:“看你平常工作那么辛苦,工資有少,你圖啥?”我說:“這是其它職業的人無法體驗到的!”把青春獻給鍾愛的教育事業,我無怨無悔。

教師,平凡的一個崗位,折射的卻是教師拋磚引玉的人生風采。這也是對我們教師的最崇高的褒獎。但我想,教師的工作是平凡的,務實的。1998年我師範畢業,躊躇滿懷地回到我的故鄉,做了一名人民教師。雖然學校各方面的條件都很差,待遇也很低,但我拿出了十分的熱情全心的投入工作。從教這XX年來無論有多辛苦,我都無怨無悔。平凡中我們應該學會耐心,學會堅持。把每一天的教學工作都看成是嶄新的,兢兢業業,嚴謹治學。不求最優,但求更好。每當走上講台,我都會把生活里的不快和煩悶拋之腦後,全心全意投入,盡心盡力發揮,面對喜歡我的學生,我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社會上一些人對我們教師有著種種的誤解,說我們工資低,待遇不好。是的,這確實我們教師的現狀,但我們既然選擇了教師作為職業,就應該盡職盡責安分守已於本職工作。不是我們沒有想法,不是我們就甘於現狀,畏縮不前。而是我們心中有愛,我們有著一顆對學生的濃濃愛心。

在近十五年的工作中,我多年都被評為優秀教師。這些榮譽對我來說,僅僅是我辛勤勞動的一點回報,雖然一直到現在,我仍是一名最普通的一線教師和班主任,但我的內心卻是充實和平靜的。日常工作中我也深切地感悟到:學生們的心是最純真的,如果你用心去愛他們,他們肯定會讓你感覺到站立講台這個職業的幸福。記得我教的學生有個叫王強,這個孩子體弱多病,經常有病,有一次晚上11點多,他們寢室的同學給我打了個電話,說“老師,王強又犯病了,肚疼得厲害,臉色發白,都把我們嚇壞了。”我趕緊起床把他送到了醫院,並馬上打電話通知了她的家人,醫生診斷後說是急性腸胃炎,在醫院就診了一個多小時,他疼痛症狀消除後,家長來了我才回學校,後來王強寫了1000字左右的作文《愛》,在我們班的主題班會上讀過後,全班同學包括我都流下了幸福的眼淚。

大家不會忘記張麗莉老師救人的那一幕,當時在校門口張老師和一群學生正要過馬路,校門口停了4輛車,突然最後面的大客失控,先撞到了前面的一輛大客車,這時,剛好有幾個學生過馬路,張老師迅速衝過去拉過了其中的一個學生,又推出了另一個學生,用身體擋在了大客車前面,兩個學生沒有受傷,而張老師卻被大客車碾壓在車下。在場的老師和學生都嚇壞了,一時間不知所措,後來學校領導趕到,迅速撥打了‘120’急救車。急救車趕到後將張老師送到醫院救治。當時她還說‘先救學生’而她自己卻十分虛弱。張麗莉詮釋了“教師”這一職業最本質的內涵,她讓我們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到“師德”這兩個字上,喚醒了社會對“師德”的一份新的尊重,一份有些久違了的由衷敬意。她讓我們重新看到了“教師”兩個字的萬丈光芒和“師德”兩個字應有的沉甸甸的分量。她的職業之愛發自內心,這令我觸動,並再度思考職業操守這一頗為緊迫的課題。如果每個行業的從業者,都能像麗莉那樣忠誠地愛著自己的職業,社會環境將會煥然一新。

大家也都沒有忘記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最無私的是在四川站講台的教師們,最令人震撼的畫面也是那些最平凡的教師們。德陽市東汽中學遇難教師譚千秋雙臂張開著,趴在桌上,身下死死護著四名學生,四名學生都保住了生命,譚老師卻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張米亞老師用血肉之軀為學生牢牢把守生命之門。她跪撲在廢墟上,雙臂緊緊摟著兩個孩子,兩個孩子還活著,而張老師已永遠地停止了呼吸。在XX年汶川地震時,我當時正在教學樓值班,當我發現教師桌子在晃動、電扇在搖擺時,我抓緊投入到學生的緊急疏散中。當整棟教學樓的學生都安全撤離到操場後,我才從教學樓里出來。2個小時後,我又配合學校領導到教學樓里進行了安全檢查,確保全全後才帶領學生返回教學樓。相信我的做法是每一個老師都能夠做到的,我又一次用行動踐行了我無悔的選擇。從這次地震中,我真正明白了教師的真諦---奉獻。

有一首詩歌最為動人 “師德有一種人生最為美麗;教師有一種風景最為雋秀;師魂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擁有一顆火熱的太陽;我們擁有廣博的天空。我們用該撒播希望……”我喜歡這首詩,因為,它真情謳歌了我們人民教師高尚的師德、美好的心靈,也讓我們從中依稀看到了自己的身影。轉眼間,我在三尺講台上已經度過了XX年,歲歲年年都有豐收之陶醉,回首往事我問心無愧,今後我還會以良好的師德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教育百花園中傾灑甘露育花蕾,無私奉獻終不悔。在這裡我可以大聲的說一句:“青春獻給教育,我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