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讓心靈去流浪

作者:劉施文

我想,每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人,都不會安於現狀,甘作狹小世界的“井底之蛙”。我們都有一顆遊山玩水的心。只不過,在現實面前,這個念想有的被忙碌的勞作而忽視,有的掙扎在貧困的邊緣,甚至都不敢萌發這個念想。其實,我們本不必活得如此拘謹,只要給自己的生活擠兌點空閒的時光,你就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話雖如此,可就我國的消費觀念來說,旅行,仿佛是一種高貴的消費手段,是需要一定的資本積累的。所以很多人都在拚命掙錢,憧憬著將來發家致富,用足夠的血汗去享受。這種“滯後消費”觀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旅行,讓眼睛去攝影,讓心靈去流浪。趁著青春,在大學時光多去旅行,放眼外面的世界。這是我的想法,也是詩裝哥對我的忠告。作為一名大學生,我不想讓自己的青春激情過早被複雜的社會形勢所埋沒。我們應該擁有一個值得用一生去懷念的青春,而不是當談及青春時,一肚子怨氣,滿臉的悔恨。

我覺得,旅行也應該是大學生的一門必修課,沒有領略祖國大好河山的胸懷和見地,何談愛國熱情,又何談報效祖國之志?

今年暑假,我本該擁有一次去西安旅行的機會,卻因未通過活動審核而眼睜睜地失去。我既失去一次與全國90後作家們進行文學交流的機會,也打消了去西安旅行的念頭。我抱怨自己運氣不好,我自責自己為什麼不能再優秀點。兵馬俑,回民街小吃,biangbiang面……都暫時地化為泡影。從那以後,我更加渴望一次旅行:一個人的旅行,漫無目的地旅行,最好是忘了歸期的旅行。

澳大利亞華裔女作家一如在她的散文集著作《水土不服的旗袍》中說:旅行,人生最有價值的投資。每天我都看幾頁她的旅行筆記,領略澳洲風情,各國風光。等看完大半本書時,我也像過了一把週遊世界的癮,感到久違的滿足。滿足過後,我又會羨慕,這畢竟是別人的旅行,我的旅行呢?

我羨慕旅歷豐富的人,我都沒有坐過一列出省的火車,這可以算是我二十年的生命中的一大遺憾吧。但是我從來沒有停息對旅行的嚮往與追求。我想在不久的將來,總會有一次旅行的機會在等著我,不管是別人給的,還是自己創造的,我都不會放過。旅行,讓心靈去流浪吧,這樣的投資我心甘情願。作為詩者,詩情的噴發也需要秀色可餐的大自然,歷史悠久的名勝古蹟的刺激。我不想作“井底之蛙”,我要作自己的旅行家,流浪,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