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車作文

母愛會叮咚作響,正如山泉會歡騰;父愛則沉默無語,好像大山一樣,默默地佇立在遠方,分享了寫父親的車作文,一起來回憶父親的車。

父親的車作文1

在我家院子的平房檐底下,貼著牆根依靠著一輛鐵質的大板車,印象中這車在檐底下已有三五年的光景了。板車銹跡斑斑,鐵紅漆被氧化的早已沒了光澤,猶如一副臭皮囊靜靜地冷在那個無人問津的角落裡。

這副板車是父親多年前托人從團偉家裡淘換而來的二手車,鄉里鄉親的象徵性交易了一百塊錢作為車錢。家家戶戶都在置換手扶拖拉機的時候,父親卻買回來一輛又笨又重的板車,還是個二手車。別人可能不理解老頭子的心思。我卻懂得。

真是歲月不饒人啊,父親也在不知不覺間,頭髮白了皺紋深了背也彎了。守候了幾十年的土地依然還是那些沒變的土地,他可變得老了很多。當人家農忙莊稼一車一車的往家運時,父親往往觸景生情以他的性格不著急才怪呢,以至於前些年吵著嚷著非要買手扶車。家人勸我也勸,他似乎聽不進去,我仿佛看到了他年輕時要強的脾氣。

父親近六十歲的人了還非要去買拖拉機,從來就沒擺弄過什麼機械的他是不可能駕馭的了,關鍵村里地處丘陵的土地儘是溝壑,還沒一條正經路,買了車不還是個擺設嗎?父親就拿村里同齡的人比較,別人幹的我也能幹的。話是這么說,可真正車買了他開得了嗎?我們擔心的是他的身體,我說父親您不要為了一時之氣而衝動,車咱買得起問題是你開不了,別因為去開手扶車出點啥事,倆車錢都不一定夠。後來,在親朋好友的勸解下父親才打消了買拖拉機的念頭,這不鐵板車就買了回家。

原先的木板車因年久失修早成了一堆廢柴,只剩下那副軲轆,現在倒成了鐵板車的備品備件。家裡養著老黃牛,本身就重的鐵傢伙套在牛背上空車還行,再拉點莊稼啥得讓人看了於心不忍。於是就時常看到這樣的情景:牛拉車,娘趕車,父親駕車轅,為牛分擔一些體力的同時,父親便要付出同等的體力。

如今,老黃牛還養著,鐵板車則退居二線。父親自己感覺到不服老也不行了,在聽取了我的建議後,那些道路不通的地塊也載上了楊樹,剩下些交通便利的“好地”種收也花錢雇用機械化,輕鬆了許多。父親很趕時髦的換了輛車——小獨輪車,推起來輕巧,買化肥、磨麵粉、挖白菜、趕個集都用它,順手的很。

想起我兒時的記憶,總為父親的辛勞而感動。那時候剛剛分田到戶,父親撐起貧困的家庭,牛馬騾子大型牲畜買不起,養頭豬還是完任務,點的是煤油燈睡的是土炕喝的是井水,家裡唯一的電器是廣播、唯一的交通工具是小推車(木製框架的獨輪車),因為我上國小晚上寫作業才扯上了電燈,因為怕耽誤我上學遲到才買上了掛鍾,因為我要去鎮上讀國中才買上腳踏車……

我最親愛的父親,硬是憑著堅強而有力的雙手用小推車推出了家庭的困境,推出了對我的關懷和慈愛。

從小推車到大板車再到小獨輪車,父親走過了平凡的一生,在我看來他是那么的偉大,當我駕駛小轎車時,我的心靈仿佛回到了從前,沒有父親的這幾輛車,就不可能有我現在的車,也不可能有我現在美好的生活。人一定要學會感恩,我感恩我的父母,我感恩父親的那些曾經的車,因為那些車的身影將永遠伴隨著我的一生。

父親的車作文2

父親曾有一輛木製獨輪車。

這是和朋友在一塊閒聊時,不知怎么就提到了過去的艱難歲月,自然而然地就提到了那時在農村曾經用過的獨輪車。

這個話題打開了塵封在在我腦子裡的點點記憶,想起了父親以獨輪車作為搬運工具的件件往事-----

我家距煤窯有十多里的山路,入社前我家有一頭牲口,家裡做飯用的煤都是用牲口去煤窯上馱回來的。後來牲口入了社,那父親就只有用獨輪車去推煤了。我十幾歲那年,曾給父親推煤作過幫手,那一次次的經歷至今讓我記憶猶新。

曾記得有一個夏日,天剛亮,我就和父親吃了早飯,帶上母親準備的乾糧出發了。一條繩子系在獨輪車的正前方,它就是我的工具,我要用它把我的微小力量傳遞到獨輪車上,以給父親助力。煤窯建在山上,去時是上坡路多,可以想像就是不拉煤,推一輛空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回來時是下坡路多,煤的重量所產生的慣性會使車身向下滑,弄不好就會出事,那這時我拉車的繩子就要向後用力了。

天氣悶熱得很,一絲風也沒有。我和父親剛走上一段長坡,又累又熱,口渴得要命,就在路邊上的一處茶攤邊停下來,一人喝一碗白開水來解渴,稍稍喘息後繼續前行------

還記得那一年,我家新建了一處土窯洞,那土窯洞是父親用钁頭築出來的,築出來的土要用獨輪車推出倒在溝里。當時,我看父親推起車來身體左右搖擺,悠閒自得的樣子,也想去體驗一下,誰知獨輪車一點也不聽使喚,掌握不住平衡,結果把車也弄翻了。

艱難的生活,艱難的歲月,就這樣在獨輪車吱吱呀呀的摩擦聲中走過春夏秋冬。

想起父親,想起獨輪車,心裡有一種酸酸的感覺,止不住淚就要掉下來了!

父親的車作文3

“乒桌球乓”臥房裡又傳來父親侍弄那輛“老爺車”的聲音。這是一輛有著三十年歷史的三輪腳踏車。大哥高考落榜那年,父親為了安慰他,一狠心花光家裡的全部積蓄,還借了一點錢,給他買了一輛“飛鴿”牌載重腳踏車。後來,我又騎著那輛腳踏車上了三年國中,然後,就一直閒置在那裡。

母親過世時,弟弟在讀書,我還沒有成家,而父親已到花甲之年。為了撐持著一家的生計,父親還得沒日沒夜給人家縫補衣服和修理縫紉機。父親不會騎腳踏車,上門給人家修理縫紉機全靠步行。

能夠擁有一輛三輪腳踏車,是父親多年的心愿。為供我們兄弟幾個上學,家裡已經欠了一屁股債,根本拿不出錢來買三輪車。有一天,父親突發奇想:何不把那輛閒置的腳踏車改裝成三輪車?

有修理縫紉機技術的功底,父親改裝起來得心應手。把腳踏車後架拆掉,再多裝一個車輪,不幾天,一輛組合三輪腳踏車就改裝完成了。父親非常高興,幾乎每天都騎著它,買種子、農藥、化肥,上街買菜,給人家做上門功夫,正月里走親戚……

三輪腳踏車成了父親的至愛,他隔三差五把車擦洗一次,給鏈條上機油。多年了,這車看上去還鋥亮鋥亮的。

後來,哥哥做生意有了些起色,家裡條件才慢慢改善。我和弟弟成家後,父親多年的“心病”消除了,臉上也經常掛著笑容。

農村家家戶戶的腳踏車被機車取代,父親的三輪車逐漸成了村里一道獨有的“風景”――遠遠的,看見一個老人騎著三輪車在村道上徐徐移動,人們就知道是父親來了。村裡有幾個小青年想試著騎三輪車玩玩,父親也不吝嗇。剛開始,他們老是騎不好,因為車龍頭總往一邊偏。於是,父親就樂呵呵騎上車,在禾場上“表演”起來。他雙手握緊車龍頭,左腳搭著車三角架,右腿往後一伸,便穩穩地騎了上去,然後不緊不慢地來回蹬車踏板,兩眼平視前方,臉上透露出自信的微笑。

自從母親走了以後,父親一直沒有再婚。這幾年父親年歲大了,就把地里農活丟了,在家種了一塊菜園,養了一些雞鴨,偶爾還給人家縫補衣服。他把菜園經營得十分殷實,一年四季總有吃不完的青菜。父親就經常騎著三輪車給幾個兒女送些時令蔬菜。

前年冬天,我的生日到了,那天正好下了一場小雨。清晨,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打開門,一陣冷風撲面而來,只見父親左手拎著一隻雞,右手提著一袋子雞蛋,手套上帽子上棉衣上全濕了。父親進了屋,帽沿的水珠順著父親臉上如溝壑一般的皺紋往下滴。我邊打開火爐,邊嗔怪父親,說他已經八旬了,不該在這么冷的雨天,為這么點小事騎三輪車大老遠跑來。父親沒有做聲,我轉過身,眼眶裡卻濕漉漉的。父親要走了,說要給屋裡的雞鴨餵食。我送父親到大門外,看著他蹣跚地登上三輪車,雙手握著車把,兩腳有點吃力地踩著車踏板,在濛濛細雨中緩緩前行……

最近,父親常說腿有點疼。我們強烈要求父親再不要騎三輪車了。父親說,這“老爺車”騎了幾十年,一下丟掉還真捨不得。這不,他又在給它上機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