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車子

父親喜歡車子,車子是父親的朋友。車子的變遷,確能反映父親生活的歷程,甚至國家的發展變化。

父親1983年參加工作,那時,雖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已經開過,改革開放的大幕已經拉開,東方睡獅已漸甦醒,中國邁開了前進的腳步,但是,積貧積弱的局面,還沒有改變。父親的工資也只有46元,每月被扣除15元一伙食費之後,也就只剩下31元了。為了補貼家用,父親在總工會的職工學校里謀得業餘教師的職位。每次上課來回有十里的路,買輛腳踏車就顯得十分必要了。那時買一輛腳踏車得150多元,也就是父親積攢半年的工資才能實現這個理想。父親性子急,半年是斷然不能等的,就“寅吃卯糧”吧,於是,他分別從三個同事那裡借點錢,大家給湊夠了150多元。父親喜滋滋地去百貨公司,人家卻冷冷地向他要“車票”,沒辦法,父親只得“望車興嘆”了。過些日子,父親學校的一位老先生通過學生家長給弄得一張“車票”,一輛嶄新的飛鴿牌腳踏車從此成為父親的朋友,與父親一起穿梭於熱鬧的街市,來往於單位和職工學校之間,方便了出行,還解決了一些經濟困難。

十多年過去了,父親的車子漸漸地老了,全身沒有了光澤,附加的零部件也都脫落了,車鈴也銹跡斑斑,消失了先前那令人心醉的響聲,屬於它的光鮮的時代已經悄然逝去,每每和父親一同出去,它大有自慚形穢的樣子,甚至有時鬧起情緒來,不願伴父親出門,不是鬆動鏈條,就是不鼓“勇氣”。父親想,它大概是不想見到那些“風馳電掣”般的電動車、機車吧。這時父親每月的收入也有兩三千元了,學校也發展了,將高三年級從擁擠的城內搬到開闊的郊野,家住老校區,來往上班也有二十里路了,每天來往數次,也太累那隻老“飛鴿”了。於是,父親就花一個月的工資,買了一輛當時還很流行的重慶嘉陵機車,從此,老“飛鴿”就光榮退休了,那是2024年的春天。

重慶嘉陵載著父親,風裡來雨里去,或低速慢行在通向送兒女上學的文昌路邊,或高速飛奔在通往新校區的謝安路上,隨著車速加快,收入也在不斷提高,除工資外,每月的獎金也有一千多元,父親經常寫稿,潤筆也常有寄來,父親的日子在嘉陵的車輪上轉動,忙碌、充實,愉快……

如今,學校的停車場上已經排滿了大眾朗逸、一汽速騰、通用別克……,這輛嘉陵,也開始與父親鬧意見了,特別是天冷了,任父親腳蹬得生疼,它硬是不起火……這時,父親就會埋怨它,“這性子,怎能追得上中國崛起的腳步!”最近,聽父親對著“罷工”的嘉陵笑著說:“要是你再不思進取的話,我就要移情“速騰”,追求中國速度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