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相約星期二

如果明天即將面對死亡,你要如何度過今天?

也許你會說,我一定要尋找到生命的意義,我一定要做自己心甘情願的事情,愛身邊的每一個人,讓自己這一生無悔。

可惜這只是個假設。也許只有把每一天都當做最後一天來活,才能投入全部的愛和赤誠吧。健康著的人永遠都體會不到死亡像是到站的火車那樣催促自己下車令人感到無限的慌張。因為沒有人在自己死去的那一刻將面對死亡的真切體驗告訴後人。

不知是該慶幸還是該難過,終於有一個人,他就生活在於我們相對的那個半球,他把自己日漸衰弱的身體,面對疾病時的無能為力,經歷死亡時的親身體驗,以一種嚴肅的授課方式將給了他的學生,也表達和展現給了所有活的人。這對於一個即將離開人世的人來說,無疑是殘忍的,我們從中感受到了一個生命的脆弱和無奈。但是,這位老者卻不這么想,他只是溫和地要求自己的學生每個星期二都來上這堂關於死亡的生命之課。把自己的痛苦和思考一點一滴講述給學生,以使更多的人懂得如何如果讓你更好地活著。他平和地面對自己的窘態和尷尬,以幽默的方式和死亡開玩笑。他在別人的注視下回顧自己的童年,過早失去的母愛,沉默的父親留下的陰影。繼母的關懷,沒有同伴的孤獨。說到傷心處時,她就像個孩子一樣動情地哭泣。一共是四周的課程里,他談到了恐懼、衰老、欲望、婚姻、家庭、社會、原諒、死亡以及人生的意義,他把自己一生寶貴的經驗傳授給了自己的學生。

這是一本最珍貴的人生教科書,是值得每一個人行走在路上的人把它裝進旅行敗的寶貝。那些正處於迷茫時期的人也許會從中找到拯救自己的方法,那些灰心喪氣的人也許看到後會重拾直面困難的勇敢和決心。

總是有人在抱怨生活,和生活作對,然後把自己和生命都搞得筋疲力盡。80後、90後被看做是垮掉的一代,這是二個沒有共同信仰的年代。大家都關注自己內心的世界,渴望陪伴和愛,卻不懂得如何給予和分享。

推薦這本書的人還有餘秋雨,他為此寫了一個錦上添花的序。你或許也能從這本書里尋找到你丟掉的那一部分力量,明白你一直尋找的那種意義。

只有直面死亡,才能好好活。這是一個逝者留給我們的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