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革命先烈

為緬懷革命先烈,學習革命精神,我走進了紅十四軍紀念館。

新建的“紅十四軍紀念館”位於如皋東門烈士陵園西側,占地二百餘畝,主體建築宏偉壯觀,設計造型獨特醒目,正門處一顆巨大的五角星赫然在目,而五角星的下面兩個角藝術的拉長,正好位於大門兩側。

走進紀念館,一排巨大的群雕讓氣氛更顯莊嚴肅穆,這些就是當年紅十四軍的歷任領導,群雕後面則是當時的紅色根據地巨幅地圖,兩邊則整齊排列著張愛萍將軍、黃火青將軍等人專門為如皋題的詞。

整個紀念館布置了大量的油畫和烈士遺物,恢復重建了很多戰時場景,漫步其中,感受著歷史的滄桑巨變,感受著革命的艱苦卓絕,更自然而然的對家鄉發自內心的熱愛!

如皋屬江蘇著名的革命老區,有著光輝的革命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是全國較早傳播革命火種的紅色地區之一。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922年如皋大地上就有共產黨員從事革命活動的足跡。1930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在如皋正式成立,這是當時江蘇境內唯一的一支正規紅軍。紅十四軍成立後,領導工農民眾打土豪,懲惡霸,分糧食,焚田契,先後轉戰通、海、如、泰等地區,進行大小戰鬥近百次,在中國革命鬥爭史上寫下了不朽的篇章,它給國民黨的反動統治造成沉重打擊,有力地支持了中央蘇區紅軍的鬥爭;它宣傳了黨和紅軍的主張,在江海大地上播下了革命火種;它培養和造就了劉瑞龍、張愛萍、黃火青等一批為新中國的誕生和建設事業作出傑出貢獻的優秀領導幹部;它譜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一直激勵著通海如泰人民為共產主義事業前赴後繼。紅十四軍是如皋的驕傲、南通的驕傲、江蘇的驕傲,是我們永久的精神財富。在紅十四軍精神的指引下,如皋根據地在抗戰中有聲有色,被譽為“蘇中小延安”。解放戰爭時期,蘇中七戰七捷,有三戰在如皋地區進行,對整個蘇中乃至華中地區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貢獻。1949年1月,如皋縣全境解放。在長期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中,如皋這方熱土上浸潤著數以萬計的革命烈士的鮮血,傾注了許多無產階級革命家和先輩的心血,他們用鮮血和汗水譜寫的輝煌革命史,成為激勵和鼓舞一代又一代如皋兒女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艱苦奮鬥、無私奉獻、銳意進取、奮勇前行的信念砥柱。

參觀過程中,我們一起跟著解說員認真的回顧了那段艱苦和令人悲憤的歲月,在每個陳列板塊前大家都認真駐足觀看,大家都已經沉浸其中,感受著前輩們為革命所作出的努力和犧牲。凝望著一張張照片和先烈們的遺物,我們仿佛已置身那個戰火紛飛、民不聊生、革命潮漲的年代,深切地感受著先烈們為人民的安寧和權利奮鬥的精神。戰爭的年代造就了烈士們的堅強與勇敢,和平環境同樣會把我們培養成材,我們要有信心,因為我們有榜樣!我們會繼承先烈遺志,為祖國的日益強大、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積極鍛鍊,共創祖國美好明天!

這次參觀不僅僅是一次教學實踐活動,更是一次大型革命傳統教育活動。這次參觀活動,不僅使我們了解了家鄉革命先烈走過的奮鬥歷程,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勇無畏精神,更讓我們意識到我們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進一步充分發揚能吃苦、能戰鬥、能奉獻的寶貴精神,以更加開闊的眼界銳意進取、奮發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