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聯考新材料作文素材

1、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材料一:誰年輕的時候沒有過夢想,誰年少的時候沒有過榜樣?好的偶像能夠成就一代人的志向、理想和美好的精神家園,而不好的偶像則會誤人志向、毀人前程。在引導崇拜偶像時,我們要大力呼喚和推出“英雄偶像”,逐漸將那些“反面偶像”逐出舞台。

材料二:影視歌明星,總是引領著一個時代的流行潮流。無論是曇花一現的輝煌還是常青藤般的經久不衰,他們帶給人們的震撼與激情,是可以穿透歲月和記憶的。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有過類似的偶像情結,只不過因所處的時代不同,意義與價值觀也隨之大相逕庭。

請根據你對以上材料的理解和體會,選準角度,寫一篇作文。要求: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少於800字。

[審題指導]

此作文題由兩則材料構成,即我們平常所說的多材料作文。多材料作文一般由兩則或兩則以上的材料構成,比單則材料要複雜,不但需要弄清每則材料的大旨,還需要從整體上掌控材料與材料之間的關係。材料之間的關係主要有兩類:一是幾則材料並列,互為補充,對同一問題作多層面的描畫與論說;二是對立統一,對同一問題提供相反相成的事例。

仔細閱讀這兩則材料,我們發現,材料一所表述的內含是:好偶像與壞偶像對於人所起的不同的作用以及如何引導偶像崇拜的問題;材料二所表述的內含則是:每個人成長中都有偶像情結,且這個情結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

通過對這兩則材料的分析與對比後,我們可以看出這兩則材料都是圍繞“偶像”來說的,其內容上互為補充,共同闡述了偶像情結的內涵以及如何崇拜偶像的問題。寫作時,我們如能緊扣“偶像”來寫,並突出“情結”一詞,就會很容易地寫出符合要求的作文來。

[寫作提示]

“偶像”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存在,“偶像情結”也是一個既年輕與古老的話題。仔細一想,我們便會發現這個文題所蘊含的思想底蘊與文化內涵極為深遠。在這個經濟飛速發展、信息化與個性化並存的年代,幾乎每一個人都會有自我的“擇偶”標準,有人敬仰革命領袖毛澤東,有人欣賞文壇巨匠高爾基,有人崇拜籃球之王喬丹,有人迷戀影壇明星劉德華等。選擇偶像,關鍵在於背後的精神風貌與價值取向,這是同學們要著重思考的問題。

具體寫作時,我們可以用提供的材料打開自己的思路。比如材料中說“誰年輕的時候沒有過夢想,誰年少的時候沒有過榜樣?“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有過類似的偶像情結”等話語中可以展開聯想和想像的雙翅,進而在古今中外的現實或文學藝術之中尋找創作的靈感,像屈原、李白、李清照、蘇軾、魯迅、海子以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這些對中國文化或中國歷史有著深遠影響的作家、學者、英雄豪傑,也可以是藝術世界中的人或物。如維納斯雕像、《老人與海》中的桑提亞哥、《簡愛》中的簡愛、《復活》中的瑪絲洛娃等,都可以進入到你的視野。這樣,寫作素材一下子就多了起來。

有了素材之後,我們就要精心構思了——寫出虧“我想得出來”的作文。如下面的一些寫作角度就比較好:(1)偶像情結折射出時代和大眾文化的烙印;(2)偶像崇拜是人們精神的一種寄託;(3)偶像的言行舉止會影響一代人或一個時期,不可小視;(4)崇拜偶像不能迷失了自己;(5)偶像能起到榜樣的作用,成為偶像,需要巨大的人格魅力;(6)青少年更容易成為偶像的崇拜者,成為偶像也需付出努力和艱辛;(7)偶像是一把雙刃劍等。

另外,需要向同學們提醒的一點是,文章表現手法要力求新穎,別具匠心。如果僅僅拘泥於材料中所給的信息,是不大可能寫出好文章來的,需要我們思接千載,神遊萬里!可以用心靈遊歷的方式尋找偶像,在尋找過程中,表達自己的心得和感受;也可以用偶像獨白的形式或“陌生化”手法來揭示“偽偶像”的真實世界等。

[學生佳作]

這,不是錯誤

安徽省界首市顧集中學劉明明

鄭愁予說,我達達的馬蹄聲是個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我說偶像情結並不是錯誤,因為每個偶像身上都有值得我們矚目的閃光點。

在《東風破》中悲傷,在《龍拳》中奮起,並不是所有的潮流都一無是處。有人說,假如老一代藝術家是一顆小恆星,那么哪些新生代充其量是一顆流星,閃亮是剎那間的,過後,只是灰燼。姑且相信這種說法,可流星不也有它的耀眼之處嗎?至少,它燃燒過!

不錯,無數的男生女生為“超女超男”們瘋狂,在大人眼中,這些另類幼稚的小小青年又算個什麼?又有什麼值得萬千年輕人為之東奔西跑?也許他們更以為這無數的痴迷冬粉們只不過是一隻只沒有頭腦的小雀,因為內心空虛和精神無處寄託而去追星。可是他們未曾想到,其實我們也有自己的主張!

難道不是嗎?周杰倫會創作,會演戲,會唱歌,有能力有孝心,這樣優秀的人誰不鼓歡?把他視為偶像,以此來激勵自己,難道有錯嗎?

更何況,縱觀歷史,古今中外,哪一個成功者的內心深處沒有自己的偶像?

蘇軾說,家父就是我的偶像。或許得益於偶像的薰陶,我們才能讀到他“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人生豪邁,才能看到他“十年生死兩茫茫”的真情憂傷,才能領略到他的豪放與婉約、灑脫與細膩的一個完整的人!

三毛說,曹雪芹是我的偶像。或許正是由於對偶像的崇拜與追逐,才成就了《撒哈拉的故事》,由此我們領略到了一個奇女子在大漠中的奇情故事。

陳景潤說,歌德巴赫就是我的偶像。或許緣於偶像的激勵,才有了“1+1=2”的完美證明,才有了一代數學鬼才的橫空出世。

牛頓說,前人都是我的偶像。正是因為有了前人的知識鋪墊,才有了“牛頓定律”的產生,才讓我們聽到了那句“我之所以看得比別人更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至理名言佳句

更或者說,蒼鷹把藍天視為偶像,因此才能搏擊長空;魚兒把大海作為偶像,因此才能暢流海洋!

由此看來,偶像情結並非一無是處。或許,正是偶像孝心的感召,讓平凡的人群中出現了謝延信;正是偶像拼搏精神的振奮,讓我們有了航天英雄楊利偉;正是偶像對人生的執著,nba賽場上殺出了一個姚明!

偶像情結,好像並無錯誤!

獵豹把風視為偶像,因此成就了它的風馳之速。

嫩芽把巨樹視為偶像,因此成就了它的偉岸身姿。

這,偶像情結,不是錯誤!

[簡評]

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議論文佳作。文章結構層次分明,語言優美。小作者從鄭愁予的《錯誤》談起,引出自己的觀點。行文中對偶像情結進行深入剖析,層層推進,談崇拜偶像的作用,且廣徵博引,論據充足,論證有力。結尾採用排比句式結構語言,深化主旨。另外,本文在審題方面做得也很好。小作者抓住了“偶像情結”來談偶像對於人的作用,特別是第三段“哪一個成功者的內心深處沒有自己的偶像”的反問句,既引人深思,又自然地開啟了下文。下文中的蘇軾、三毛、陳景潤的事例無不說明偶像對於人成長的指引作用,這樣就鮮明的表現“這,偶像情結,不是錯誤!”的主題。

[行家走筆]

偶像多元化是歷史的進步

文/解璽璋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偶像,每個人也有每個人的偶像,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時代還會有不同的偶像。記得我在很小的時候,偶像大約就是小兵張嘎、《雞毛信》里的海娃,《紅孩子》里的兒童團員,崇拜的人物還有李向陽、史更新、肖飛、馬英或者楊子榮、許雲峰、成崗、江姐、鐵道游擊隊,等等。他們的英雄傳奇在我的童年時代曾是一道絢麗的風景,也是我們樂於模仿,甚至夢中仍然念念不忘的內容。

如果說這些偶像只是投射了一個孩子的英雄情結的話,那么另有一些英雄模範人物,像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雷鋒、王傑、歐陽海、劉英俊、王鐵人、王國福等,則更多地體現了國家的意志和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念,並成為一個國家、一個時代道德理想的標桿。所以,那時並不用偶像一詞,比較多的還是直接稱為英雄、模範、典型或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種對於榜樣的推崇和迷信,與偶像崇拜或有相似之處,但並不完全一樣,區別就在於,偶像崇拜更多地基於個人的心理訴求,而榜樣的確立,卻只能來自特定文化核心價值體系的支持。

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以後的變化,首先還是社會核心價值觀念的變化。國家的主要任務轉向經濟建設,知識成為改變命運的關鍵。於是,知識分子成為人們追捧的新的偶像,陳景潤和錢鍾書分別代表著兩個不同的領域。人們崇拜他們,其實是在崇拜知識。這裡或許仍然體現了一種國家政治意志,只不過是從單純的政治道德完人,變成了知識積累的神話,作為偶像崇拜,它還是被動的,單一的。

當然並不排除有人崇拜張海迪或女排的姑娘們,她們在民眾中喚起了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以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其實,不管你叫他什麼,偶像也好,英雄也罷,榜樣也行,都是社會價值理想的體現者。

隨著上世紀90年代以來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商業社會漸露雛形。利益的多元,帶來了價值的多元;價值的多元更帶來文化的多元。特別是大眾流行文化的興起,明星制的引進,商業價值獲得廣泛認同,偶像崇拜正在變成一種消費形式。

雖然有人發現了顧準、陳寅恪這樣的精神崇拜對象,但已經很難進入社會的主流。事實上,這個時代的偶像崇拜都不可避免地打上了金錢的烙印,就像幾十年前的偶像崇拜不可避免地被打上政治烙印一樣。一方面商人、老闆、企業家成了一些人崇拜的偶像,另一方面文化商人和掮客則試圖將一切偶像崇拜都轉化為商業價值。

在這裡,不僅演藝明星被發現了具有商業潛力,體育明星、新銳作家、時尚選秀、明星學者,同樣被發現了具有商業潛力,甚至像楊利偉這樣的航天英雄,都無法逃脫被消費的命運。這時的偶像崇拜,已經越來越多地顯示出金元崇拜的特徵。如果說大眾的消費活動創造出一種特殊的文化價值——偶像明星的話,那么對明星的偶像崇拜,又進一步轉化為商業利潤。

縱觀幾十年來偶像的變遷,在中國,我們的偶像崇拜經歷了兩個重要的轉變,一個是具有政治訴求的偶像崇拜轉變為商業的、世俗的、大眾情人式的偶像崇拜;再一個就是偶像崇拜的多樣化和多元化,當下幾乎不再可能出現為全民崇拜的惟一偶像。這是時代的進步,也是歷史的進步,沒有人能夠阻擋其步伐。

[簡評]

這是一篇具有鮮明文體特色的議論文佳作,也是一篇典範的議論文,它寫作上主要有如下兩點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一是結構清晰,脈絡分明。文章標題“偶像多元化是歷史的進步”即是本文的中心論點。文章開頭第一段以“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偶像,每個人也有每個人的偶像”來對這一論點進行進一步的詮釋,然後聯繫自己的經歷來佐證,表明人的偶像是不斷變化的。接著以時間為順序,聯繫我國的社會政治生活,來給我們梳理出人們偶像變化的實際情況,這樣就事實勝於雄辯地說明了作者所要論述的論點。最後一段,在上文梳理的基礎上,作者加以概括、總結和提高,指出偶像崇拜的多樣化和多元化是時代的進步,也是歷史的進步,這就水到渠成地印證了本文的中心論點。

二是語言準確,說服力強。議論文語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準確,讓人無懈可擊。本文的論述語言就具有這個特點,很值得我們品味與借鑑。如“記得我在很小的時候,偶像大約就是小兵張嘎、《雞毛信》里的海娃……”“這裡或許仍然體現了一種國家政治意志,只不過是從單純的政治道德完人,變成了知識積累的神話……”等,這些句子中的“大約”“或許”等詞用得相當有分寸、有技巧,既能鮮明地表達作者的觀點和看法,又讓人感到語言準確、嚴密,給人以科學、權威的感受,令人信服。

(作者:安徽省界首市顧集中學張坤)

2、[文題展示]

雪龍”號完成第四次考察北極任務

2024年9月20日,中國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隊出色完成了科學考察任務,乘坐“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載譽凱鏇,順利返回位於上海浦東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

此次科考關注北極海凍的快速變化對中國環境和氣象的影響,以便我國在全球氣候變化中採取更好的行動和策略。科考人員發現,北極海冰融化現象嚴重。科考專家餘興光稱,中國處在北半球,北極的快速變化對中國的氣候、生態、環境影響非常大。

在“雪龍”號向北挺進時,隊員們發現北緯84度以北海域的海冰出現大量的冰間水道或水塘。由此可見,北極海冰加速融化已是不爭的事實。應該說,北冰洋的變化令人震驚,如果任由這種局面發展下去,可能產生很多的環境問題,對中國的影響將是巨大的。

這次北極科考圍繞國際北極研究的熱點科學問題,獲取了多學科立體實測數據,不僅對深入了解北極變化及其對我國氣候環境影響起到積極作用,也為國際北極科學研究提供了極有價值的現場資料。

[運用指導]

近來年,圍繞北極的國際紛爭日漸增多,甚至大有兵戎相見之勢,許多國家看中的是北極的資源,很少有從科學的角度審視這片寂靜而熱鬧的寒冷極地。此次中國科考隊,從北極氣候角度考察,無疑具有人類價值。

[適合話題]

北極與環境變化,科學與生活,自然資源與人類發展,表層與深層,遠與近等。

3、垃圾場旁的高病人群

近年來,大型垃圾填埋場周圍大多形成了高發病區。環境糾紛案件不斷增多,已經成為國內外重大環境問題的焦點之一。

北京六里屯垃圾填埋場附近一居民區,患腫瘤類病和呼吸系統類疾病的發病率已明顯增多。在民眾提供的一份名單中,七年來僅患有腫瘤類病及其死亡人數就多達70人。以北京阿蘇衛垃圾填埋場附近村莊為例,牲畜死亡、植物怪長,阿蘇衛附近成了枯樹、傻羊和病人的村莊。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患有呼吸系統類疾病、腦血栓、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的人數和死亡人數比以前明顯增多;村民家中自備吸氧裝置的戶數超過半數;三四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患有腦血栓的人數比例達60%以上。

國際上,以焚燒為主要處理方式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同樣威脅到附近居民的健康。據綠色和平組織《焚化爐與人類健康》研究報告,焚燒爐潛在地損害人類健康,主要表現在誘發突變、癌症、呼吸疾病、性別比例失調、先天性缺陷、多胎妊娠、心臟病、皮膚病、泌尿科疾病、甲狀腺激素變化等10個方面。

在英國、西班牙和日本,老式和現代化的焚燒廠雇員,均發現體內二惡英總毒性當量水平升高,影響健康;在義大利,市區接近垃圾焚燒的居民,患癌率大大增加,肺癌死亡率上升6.7倍;1962年至1992年,一垃圾焚燒廠的工人,胃癌死亡率增加2.79倍。在英國,一份涉及70個城市的焚燒爐和307個醫院醫療物焚燒爐研究報告表明,居住在附近的兒童癌症死亡機率增加兩倍;在比利時,維爾賴克兩座焚燒爐附近居民新生兒先天性畸形增加了1.26倍。

[運用指導]

社會發展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垃圾。垃圾的貯存、處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如果沒有統一的規劃和科學的方法,將很難找到解決垃圾問題的根本途徑。如今,人人都是垃圾的製造者,也是受害者,而那些住在垃圾場附近的人群,無疑受害更深。

[適合話題]

環保與生活,垃圾與健康,垃圾與文明,環境與生存等。

4、黃河開河魚成稀有珍品

據中國之聲報導,每年3月下旬,隨著黃河冰融河開,吃開河魚就成了包頭市民餐桌上的一道美食。然而現在,由於生態環境惡劣,真正的黃河開河魚在包頭市場上十分少見。開河魚主要的生存環境就是在黃河。然而,隨著近年來黃河兩岸人口和工廠的增加,黃河水體污染非常嚴重。在2024年,黃河包頭段就遭遇了建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水源污染事件,黃河水體揮發酚超標92倍,高錳酸鉀指數超標12倍。這種生態環境導致黃河段內80%的黃河獨有野生魚類死亡。黃河開河魚更是一年比一年少,享譽全國的包頭黃河鯉魚現在已經難覓蹤影。目前在包頭市場上大家吃到的開河魚絕大多數都是由黃河水飼養的,真正從黃河裡打撈出來的開河魚已成稀有珍品。

[運用指導]

昔日普通百姓家餐桌上常見的黃河開河魚,由於生態環境惡化,水質下降,已成稀有珍品。孕育華夏文明的母親河,如今卻正在遭受無情的摧殘,文明的搖籃正慘遭破壞。這個令人痛心的話題,具有極大的諷刺意味!

[適合話題]

環境與生活,母親河危機,生物危機,人類危機等。

5、產水比產油貴

杜拜不只是一個財政上沒能量入為出的城市,在生態上它也極度透支。被修剪得整齊的草坪上,滿是噴水的噴頭。在一個像小山一樣大的冷室里,人們用天然雪修建了一個滑雪場。然而,這裡卻是沙漠——世界上最缺水的地方。

有人在杜拜修建了一個有空調的海灘,冷氣管鋪設在沙子下面,這樣顯貴們的腳趾就不會被灼傷。新的泰格•伍茲黃金高爾夫球場每天需要大量的水灌溉其場地。沙塵暴經常席捲這個城市,塵土漫天飛揚,天際一片模糊。沙塵過後,酷熱登場,所有沒有得到人工加濕的地方都會被烤個通透。

這裡沒有地表水,又是世界上降水量最低的地區之一。阿聯的水是由海灣地區的海水淡化廠淡化而來的,是世界上最昂貴的水。生產淡水的費用超過了生產汽油的費用。即使待著不動,在杜拜,人們對水的需求量也相當高。在即將到來的水資源緊缺、能源從石油向其他資源過渡的時代,杜拜尤其脆弱。

水質越來越糟糕。遊客們常常可以看到未經過處理的污水以及漂浮在海上的污物。杜拜擴張得太快了,其污水處理設施卻沒有跟上步伐。海水變成了黑色,臭不可聞。遊客被告知:不要到海里去,那裡到處是排泄物和細菌,真是一個巨大的諷刺——遊客來這裡就是享受海灘生活的!

[運用指導]

杜拜人用石油換金錢,再用金錢破壞自然的生態平衡——在沙漠裡建起了天然雪場、空調海灘。杜拜人生產淡水的費用超過生產汽油的費用,他們卻用這些水去噴草坪。一個聞名於世的旅遊城市,卻有許多污水、污物、細菌充斥其間,這與人們心目中清澄、聖潔的形象如此悖離,真是一個巨大的諷刺!

[適合話題]

環境與文明,生命之源,金錢與環境,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等。

7、“哭泣”的冰川

著名攝影師和海洋環境專家麥可·諾蘭近日拍攝到了一組北極冰川倒塌時顯現出的一幅“哭泣的人臉”照片,這個“哭臉”就像是在為日益變暖的環境和冰川不斷融化而哭泣。

據冰川專家介紹,照片中的這塊冰蓋正在以每年萎縮160英尺(約合49米)的速度融化。還有科學家在比對近300具北極熊顱骨後發現,在過去的100多年裡,北極熊顱骨尺寸縮減的幅度在2%至9%之間。科學家據此推斷,現在北極熊的軀體與它們祖先軀體相比已經縮小,並認為這種現象與北極地區的冰層消融和污染加重有關。

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北極冰層消融,使北極熊在覓食過程中難以找到一塊立足之冰,不得不長時間浸泡在海水裡。北極近年來缺乏淨水,還受到殺蟲劑、冷卻劑、溶劑和黏合劑等化學物質的污染,這使處於食物鏈頂端的北極熊成為“中毒”最深的動物,並且通過哺乳把這些毒素又傳給後代,進而影響了北極熊的健康及生育平衡。

居住於極地的人類同樣不能倖免。科學家在北極地區的一些婦女和小孩的血液中已經發現一些有害的化學物質。有報導稱,由於污染加劇,北極新生兒的性別比例嚴重失衡,女孩的數量是男孩數量的兩倍多。科學家認為,最近2024年的極地變化,等於預演了未來25年世界其他地方的變化。

[運用指導]

“哭泣”的冰川,應該引起人們的思考。我們希望攝影師拍攝到的只是偶然的自然現象,如果全世界的冰川都開始不斷地“哭泣”,那么冰川附近的居民和沿海居民的生命財產就會岌岌可危了。到那時,哭泣的就該是我們人類了。如果我們不想看到世界災難的那一天,那么就應該採取緊急措施有效遏制全球氣候變暖的現象。

[適合話題]

氣候與生活,冰川與人類,大自然的哭泣,人類的哭泣等。

8、語言故事揭露人

第一名。畢業典禮上,校長宣布全年級第一名的同學上台領獎,可是連續叫了好幾聲之後,那位學生才慢慢的走上台。

後來,老師問那位學生說:“怎么了?是不是生病了?還是沒聽清楚?”

學生答:“不是的,我是怕其它同學沒聽清楚。”

(名與利是多少人的捆綁、多少人的心結?我們被教育要爭氣、要出頭,但是爭氣出頭的,不過是少數人,沉默的大眾畢竟還多數。想一想,有那么多人都和你我一樣,不也是很興奮的一件事嗎?)

理由充份

一輛載滿乘客的公共汽車沿著下坡路快速前進著,有一個人後面緊緊地追趕著這輛車子。一個乘客從車窗中伸出頭來對追車子的人說:“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

“我必須追上它,” 這人氣喘吁吁地說:“我是這輛車的司機”

(有些人必須非常認真努力,因為不這樣的話,後果就十分悲慘了!然而也正因為必須全力以赴,潛在的本能和不為人知的特質終將充份展現出來。)

原來如此

甲:「新搬來的鄰居好可惡,昨天晚上三更半夜、夜深人靜之時然跑來猛按我家的門鈴。」

乙:「的確可惡!你有沒有馬上報警?」

甲:「沒有。我當他們是瘋子,繼續吹我的小喇叭。」

(事出必有因,如果能先看到自己的不是,答案就會不一樣在你面對衝突和爭執時,先想一想是否心中有虧,或許很快就能釋懷了。)

誤會

某日,張三在山間小路開車,正當他悠哉地欣賞美麗風景時,突然迎面開來一輛貨車,而且滿囗黑牙的司機還搖下窗戶對他大罵一聲:“豬”

張三越想越納悶,也越想越氣,於是他也搖下車窗回頭大罵:“你才是豬!”

才剛罵完,他便迎頭撞上一群過馬路的豬。(

(不要錯誤的詮釋別人的好意,那只會讓自己吃虧,並且使別人受辱。在不明所以之前,先學會按捺情緒,耐心觀察,以免事後生髮悔意。)

後生可畏

小男孩問爸爸:“是不是做父親的總比做兒子的知道得多?”

爸爸回答:“當然啦!”

小男孩問:“電燈是誰發明的?”

爸爸:“是愛迪生。”

小男孩又問:“那愛迪生的爸爸怎么沒有發明電燈?”

(很奇怪,喜歡倚老賣老的人,特別容易栽跟斗。權威往往只是一個經不起考驗的空殼子,尤其在現今這個多元開放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