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熱點話題:畢業生求職要有長線意識

適用話題:人生,規劃,就業

20xx高考熱點話題:畢業生求職要有長線意識

春節剛過,企業的招聘旺季又來了,“跳槽族”又蠢蠢欲動。近日,麥可思研究院發布一組數據顯示,超三成大學生畢業半年內曾有離職經歷。發展受限和薪資偏低是主動離職的主要動因,半年內未離職群體月收入、就業滿意度、工作與專業相關度更高。

一言不合就跳槽是現在很多大學生的現狀

一言不合就跳槽,現在不少大學畢業生很任性,去到一家新單位,椅子還沒坐熱,就在“騎驢找馬”,準備隨時炒老闆的魷魚,另擇高枝。就業市場供需兩旺,流動是必然的,何況年紀輕輕的大學畢業生還有大把青春可以揮霍。跳槽為了尋到更適合自己的職業,更大的發展空間,有何不可?可現實遠比想像複雜。跳槽,僅有願景與決心還不夠,還必須計算跳槽成本與個人收益。

頻繁跳槽對一個人的發展未必就是好的

若以大學畢業作為時間起點,五年乃至十年之後,再回過頭來看不同人的不同就業選擇,往往會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現象。第一類人,可以稱為“牛人”,他們一畢業就進入了大公司或好單位,從事具有挑戰性與創造性工作,能力得到快速成長,職位得到順利提升,他們很少跳槽。第二類人,不妨稱為“好人”,他們懷著對職業的敬畏,用乾一行愛一行的心態,投入時間與精力,爭取在自己的行業中做到最好。幾年後,他們未必大富大貴,但也可算是成功者,他們很少跳槽;第三類人,不妨稱為“強人”,他們有一顆永不安分的心,對自己的能力也十分自信。幾年時間裡,他們懷揣良好願望,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個職業身上,頻頻跳槽。若干年以後,當別人進入收割季節,他們仍走在耕耘的路上。

跳槽過於頻繁對一個人來說,未必是明智之舉。有一個招聘網站對某一屆本科畢業生作過一項調查表明,畢業3年內一直為1個僱主工作的畢業生月收入最高,為6487元。工作過的僱主數越多,其月收入反而越低,為5個及以上僱主工作過的本科畢業生3年後月收入最低,為6014元。這說明,頻繁換工作並不能給自己帶來更可觀的薪酬,而從事某一職業或行業的時間越久,漲薪的可能性越大。理論上說,職業的忠誠度可以為自己帶來更好的職業聲譽,以及更加熟練的職業技能,這些都是個人發展的基石。

慣性跳槽不可取 要有長線意識

人固然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但是“樹”太多,也容易挑花眼。跳槽跳多了,就容易變為“習慣性跳槽”,對職業缺乏敬畏,更無所用心,到頭來,根本不知道自己想乾什麼、能幹什麼。不說“乾一行愛一行”這些老話,至少也應該給自己一點時間,證明新職業是否適合自己,經過充分試錯之後,再作去留決定。投資理財要有長線意識,對有前景的項目放長線釣大魚,職業選擇亦當如此,不要過於計較短線收益。

結語

投資理財要有長線意識,對有前景的項目放長線釣大魚,職業選擇亦當如此,不要過於計較短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