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關於家的溫暖高考熱點話題

適用話題:春運,親情,家,溫暖

20xx關於家的溫暖高考熱點話題

在北半球廣袤的土地上,嚴冬即將結束的時候,北緯4°至53°、東經73°至東經135°之間,進行著一次人類大遷徙。他們大多和候鳥的遷徙方向相反,從溫暖的南方向北方流動……

這樣的生物界的奇蹟每年都周而復始地出現一次,以中國陰曆的除夕為界限,之後將有一次反方向的遷徙。這就是地球上獨一無二的發生在中國的春運。

如果地球是一個肌體,那么,每次的遷徙就好像動脈里的血液在急速地流動。

據新華社1月12日報導,20xx年春運40天內的流動人次將逼近30億,比去年增長2.2%。其中道路運輸高達25.2億人次,鐵路運輸3.56億人次,民航5830萬人次,水運4350萬人次。歷年春運最擁擠的返鄉路線“廣東—湖南”,今年的旅客傳送量將超過1億人次。根據物理學保守計算,如此大規模的人類遷徙活動沒準會影響到地球的自轉速度。

即便拋開春運對地理、氣候等的改變,就其對文化、社會和歷史的影響及其自身的變化就值得我們去關注和研究。

20xx年春運中國鐵路預計運輸3.56億人次。

春節是中國人的上帝

哈佛大學的中國問題學家費正清教授曾語:中國沒有上帝,只有皇帝,皇帝就是中國人的上帝。號稱“500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3名是李敖、李敖、李敖”的李大師則查閱古籍經典,引述《詩經》“大雅”稱:中國人有上帝,只是中國人的上帝“有形而不見首尾”。皇帝早就從中國的歷史上銷聲匿跡了,“有形無影”似乎也不容易被證實。那,中國人的上帝是誰呢?

其實,中國人的上帝就是春節!如果你見過伊斯蘭教徒到麥加的朝聖就知道這個判斷所言非虛。只不過不同的是伊斯蘭教教義規定,“所有身體和經濟條件允許的穆斯林一生中至少要到麥加朝聖一次”,而中國的向“春節”朝聖是每年一次罷了。有關“春節上帝”的具體闡述和如何朝拜,偉大的孔老夫子已經在他的著作中解說得很詳盡了,這裡不再複述。

春節及其代表的東西,其實就是中國人的信仰。

如果身體和經濟條件允許,中國人不去向“春節”朝聖,收到的將是同胞的冷眼和如同見到怪獸般不可思議的表情。甚至相比穆斯林而言,中國人更加虔誠,條件也更加嚴格,有俗語為證:“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這是一種信仰的力量。臨行前的激動不安,路途中的義無反顧,和到達後的欣喜滿足構成了春節朝拜的三部曲。春運,則是前後兩個曲目的序章。而只有經過了每年的朝聖,中國人才會魂靈得以安撫,精神百倍地投入新的工作和生活——直到下一個春節的來臨!

知曉了這一點,對為什麼會有地球上的最宏偉的一次脈動也就釋然了。

最後的一個稀缺資源

“春運的箭頭永遠是向上的!除了增長還是增長!”交通部門一個見證了多次春運的工作人員如是說。21世紀的第17個年頭,此項規律依舊如此。許多人對1993、1994年的鐵路春運危機記憶猶新——當時客運全面告急,一個廁所竟擠下13人,一些列車甚至彈簧壓死不能開車。20多年後的今天,情形有過之而無不及,始終是開不進“春天”的火車。

雖然鐵路、公路再加上近年來發展迅速的航空都快馬加鞭地追趕,但仍只能望著增長更加迅猛的人數仰天長嘆、徒呼奈何!

春運期間,眾多客運中心城市的日客流量都在平時的3倍以上。在“春運看廣東、廣東看廣州”的珠三角中心城市廣州,春節之後的“遷徙”導致客流暴漲,密集期平均兩分鐘就接一趟列車,密度最高之時,每一分九秒就有一趟列車到達!而20xx年的春運號稱“超級春運”,廣州白雲機場預計起降航班4.92萬架次,每天安排1380個班次,幾乎每分鐘就有一個班次進出港。

春運的紀錄成為了中國最容易打破的紀錄,因為它隨年度“自然”更替。

“春運”產生在計畫經濟時代。彼時交通運力異常緊張,平常緊張,春運更緊張,當時被當作重大政治任務來抓,稱為“戰春運”。但讓人始料未及的是,春運這根弦,一旦繃上就甩脫不了。市場經濟之下“只要有錢,啥買不到?”但直到今天,還真有春運這個“錢”解決不了的問題。聽證會也開了,經濟學家也發言了,連票價官司都打了,但癥結仍然頑固如初。

矛盾何在?運力短缺——需求不斷增長,基礎設施與運輸能力不夠。以春運最為緊張的鐵路運輸為例,截至20xx年底,中國現有鐵路營業總里程為12.4萬公里,居世界第二,高速鐵路里程達2.2萬公里以上,居世界第一。但和土地一樣,卻完成世界鐵路近1/4的工作量。於是中國創造了又一個世界紀錄:鐵路完成貨運量、客運周轉量、運輸密度均居世界第一!要知道,這是在“中國的人均鐵路長度為10.8厘米”的現狀中產生出來的。

螺螄殼裡做道場,真正地難為著要做“炊”的巧婦!

在受教育中成長

“螞蟻螞蟻螞蟻沒問題,螞蟻螞蟻生下來胳膊大腿就是一樣細。”張楚在一首名為《螞蟻》的歌里唱道。如果真的人們變成了一個個的螞蟻,春運的問題倒可迎刃而解,不用大家一起撓頭犯愁了。

但真正解決的最優方案似乎應該是:即便我們都成為了一個個體積龐大的大象,也可以在春運的列車中輕盈地舞蹈。

這是一個哲學的思考,也是春運教育我們成長的一個方面。

20xx年1月16日,蘭州火車站,送別情景。圖/CFP

廣東三千萬之眾的“大遷徙”讓政府公共管理逐漸成熟;“春運的火爆是我國社會城鄉‘二元結構’的最好寫照”,春運讓我們更加關注農村改革和城市化進程等社會結構的變化;“春運緊張是短期的供求失衡,在任何一個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都可能發生。”經濟學家因為春運成為熱點人物,也讓我們知道了經濟學“資源總是稀缺”的常識;“春運一個月,賺夠半年糧。”

“運力短缺狀況短期內不可能解決,而春運階段性緊張狀況可能持續時間更長”,所有的這一切,都讓我們從心理學角度學會了忍耐和等待。

20xx年廣州火車站,火車將開往北京西,一對小情人正在告別。圖/廣州日報

嚮往中的快樂節日

我們是“被平均的大多數”,但我們不是“被平均概念忽略和損害的大多數”,我們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追尋自己幸福的“大多數”。

春運會過去也會重新來到,生活也將如此。

我們不想再看到讓人皺眉頭的春運,我們要像講述故事一樣平靜地跟自己的孫子說:“從前哪……”快樂的節日,對於動物們來說,就是真的有那么一天,世界上所有的鐵籠全部打開,讓它們返回嚮往已久的大自然。快樂的節日,對於“春運”的人來說,就是真的有那么一天,地球上不再有束縛他們行動的羈絆,讓他們去到自己想要到達的地方。

我們嚮往著夢境中的快樂節日。願上帝保佑!

20xx年1月18日,在寧波工作的白先生送別回甘肅老家過年的父母,父母在車窗上寫下了“

祝福春運路上以及即將回家的每一個人,

一路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