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聯考作文題目預測:近處、遠方求道

[試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古人說:“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生活中,有些人在近處求道,有些人去遠方求道。一件事,有些人往易處去做。有些人則向難處努力。

要求: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脫離材料的內容及含意範圍;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少於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立意參考]

1.從身邊小事做起

2.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3.創大業,從做小事情開始

4.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5.大禮不辭小讓,大行不顧細謹

6.無限風光在遠方

7.用心發現,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

8.立足當下,走向遠方

9.讓生活充滿挑戰

10.無限風光在險峰

[作文素材]

1.據統計,每年“十一黃金”周都有很多人捨近求遠,千里迢迢,去觀光美景。一群人去某風景名勝旅遊,感嘆著山水的秀美,恨不得定居下來。然後有人好奇地問當地的一個年輕人:“你們住在這么優美的環境中,是不是覺得很幸福?”結果他的回答讓遊人驚訝:“不覺得。有機會我一定要到大城市裡居住。”

確實如此,人生有太多的風景,也有很多看風景的人;有的人一生飽覽風景,有的人錯過了很多風景。

2.三毛為尋找心中的那方淨土,行走在烈日炎炎、塵土漫天飛揚的撒哈拉沙漠,沙漠裡留下了她深深的足跡;余純順為揭開樓蘭古國神秘的面紗,尋找消失了的文明古國,行走在茫茫戈壁;余秋雨為探尋數千年古國文明,孤獨地行走在歷史文化的隧道……他們都是一道道行走的風景。

3.中國女排經過20多年的一步步的“走近”,終於重新看到了“遠方”的世界冠軍;愛迪生也經過一步步的“走近”,看到了“遠方”一根細小的給與人類無限光明的燈絲;居里夫人通過一步步的“走近”,看清了“遠方”那細小無比的“鐳”;牛頓一步步的“走近”,發現了“牛頓定律”的奧妙。

4.“大行不顧細謹”,在青春的道路上縱馬揚鞭,你總會忽略掉什麼。你忽略的,可能是每天家常便飯中那一縷溫馨;你忽略的,也可能是青青校園中那一聲教誨……

5.在生活中,人們總期盼著遠方,但是,我們不僅是要盼望遠方,我們應該為了抵達遠方而努力奮鬥下去。“遠方”並不是一種夢幻,它離我們並不遙遠。我們心中都有自己的“遠方”。但我們不能夠空想。不通過努力,“遠方”是不能成為我們的腳下石的。空想“遠方”是不現實的。最現實的方法就是從現在開始努力奮鬥。從現在開始努力,我們可以在到“遠方”的路途上更早踏出一步。我們要比其他人更快,就應該從現在開始。我們不能等待,等待只能是失敗。我們要努力爭取,爭取才能獲得最後的成功,才能使得“遠方”變得不遠。“遠方”並不遠。我們要通過努力,使“遠方”變得越來越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踏上通往“遠方”的路途吧!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6.掃屋與掃天下(難由易始)

東漢時,有一個少年名叫陳蕃,獨居一室而庭院髒亂不堪。他父親的朋友薛勤見狀批評道:“你為什麼不把院子打掃一下招待客人來呢?”他回答說:“大丈夫處世應當掃除天下,怎能把時間浪費在掃屋子上面呢?”薛勤當即針鋒相對地反問:“一間屋子都不能打掃,又怎么能期待你能掃天下呢?”

打掃一間屋子是一件小事,非常容易,但是那些不屑於做容易的小事的人,恐怕大事也難以勝任。

7.古人云“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夢想之行,始於足下。“中國夢趕考行”活動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活動的重要載體。“趕考”是一種勇氣,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信念,它讓理論從“遙遠”變得“親近”。正所謂“沒有理想就沒有方向,沒有實幹就是空想”,只有把信念和實幹結合起來,以夢促行,以行築夢,才能讓我們偉大的“中國夢”開出美麗的花朵。

8.伽利略發現單擺定律(在簡單容易的事物中發現規律)

1883年的一天,青年伽利略在比薩大教堂中做禮拜的時候,對天花板上的吊燈發生了興趣。風吹著吊燈來回擺動,這是司空見慣的,然而很少有人去注意。伽利略一手按著自己的脈搏,數著跳動的次數,一邊看著燈的擺動。結果發現了一條規律:擺幅不同,但來回一次擺動中脈搏跳動的次數是一樣的,也就是說燈擺的周期與振幅無關。伽利略由此提出了單擺定律。

9.把斧子推銷給總統(向難處努力)

布魯金斯學會創建於1927年,以培養世界上最傑出的推銷員著稱於世。它有一個傳統,在每期學員畢業時,設計一道最能體現推銷員能力的實習題,讓學生去完成。柯林頓當政期間,他們出了這么一個題目:請把一條三角褲推銷給現任總統。8年間,有無數個學員為此絞盡腦汁,可是,最後都無功而返。柯林頓謝任後,布魯金斯學會把題目換成:請把一把斧子推銷給布希總統。

個別學員認為,這道畢業實習題會和柯林頓當政期間一樣毫無結果,因為現在的總統什麼都不缺,即使缺什麼,也用不著他們親自購買;再退一步說,即使他們親自購買,也不一定正趕上你去推銷的時候。

然而,喬治·赫伯特卻做到了。一位記者在採訪他的時候,他是這樣說的:我認為,把一把斧子推銷給布希總統是完全可能的,因為布希總統在德克薩斯州有一農場,那兒種了許多樹。於是我給他寫了一封信,說:有一次,我有幸參觀了您的農場,發現種著許多菊樹,有些已經死掉,木質已變得鬆軟。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頭,但是從您現在的體質來看,這種小斧頭顯然太輕,因此您仍然需要一把不甚鋒利的老斧頭。現在我這兒正好有一把這樣的斧頭,它是我祖父留給我的,很適合砍伐枯樹。假若您有興趣的話,請按這封信所留的信箱,給予回復……最後他就給我匯來了15美元。

布魯金斯學會在表彰他的時候說,金靴子獎已空置了26年,26年間,布魯金斯學會培養了數以萬計的推銷員,造就了數以百計的百萬富翁,這隻金靴子之所以沒有授予他們,是因為我們一直想尋找一個從不因有人說某一目標不能實現而放棄,從不因某件事情難以辦到而失去自信的人。

喬治·赫伯特的故事在世界各大網站公布之後,一些讀者紛紛搜尋布魯金斯學會,他們發現在該學會的網頁上貼著這么一句格言:不是因為有些事情難以做到,我們才失去自信,而是因為我們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情才顯得難以做到。

10.做官的難與易

關於做官難與易的爭論,自古以來就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如清代大官僚李鴻章,就認為做官既其樂無窮又相當容易。他有一句名言佳句:“世上的事情只有做官最容易,要是一個人連官都不會做,那么就太不成器了。”按照他的邏輯,會種地的就當農民,會手藝的就當工人,有文化的就當教師,如果什麼都不會,就得想辦法去當官,因為天底下當官最容易。

與此相反的是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他在《家書》中說:“人皆以做官為樂,我今反以做官為苦。”他的那首“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卅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就是其內心的真實寫照。他“不敢貪贓枉法,積造孽錢貽害子孫”,而是以憂國憂民之心,救災幫困,放賑濟民,儘自己最大努力為百姓辦事。在那樣的情況下做正直的清官,確是難乎其難了。

由此可見,做官是難是易,全憑自己怎樣去當了。清人王有光《吳下諺聯卷三》有“上任”一條,這樣寫道:“士人赴官謂之上任。將 任 字作 官 字解釋,謬矣。任者,擔也,蓋將擔子負其身上。”居官當長,其實也就是挑擔子。大至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小至一個部門、一個單位,都是一副擔子,壓在領導者身上,還要負重前行,能說這容易嗎?

不知從何時起,做官逐漸變得不但不清苦、不辛苦,反而成了一種享受,一種光宗耀祖的事情。正如有人說的那樣,批閱檔案畫個圈,上台講話照稿念,檢查工作坐車轉,喝點小酒胡亂侃,有點好事他先占——你看容易不?

把做官當作一件容易事,其實質是對官的職責的弱化和異化,把自己同民眾、公僕與主人的關係弄顛倒了。我想社會上倘若“做官最容易”的官多起來,老百姓可就遭殃了。如今不是時興“下崗分流”么,最好能讓那些把做官看得很容易的官也“下崗”,把他們從官場上“分流”出去,去乾點“不容易”的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