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剩一副老花鏡

請拿起反光鏡,看看過去——我們要知道,我們是誰。

請拿起望遠鏡,看看未來——我們要知道,我們要做什麼。

在我們的建設中,曾有多少歷史遺蹟被推土機的巨手掀翻,在畫了一個大圈的“拆”字下飲泣。在它們的遺址上,又無聊地蓋起了多少不中不洋不倫不類的“現代建築”?我們的一些建設者,只帶著一副老花鏡,能看清的,只是眼前的一點點。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反光鏡被摔得粉碎,我們將小知自己何許人也——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悲夫!世界上最大的族群竟成了最孤單、最不知何去何從的民族。

近日,南京捷運因保護梧桐而改線;北京梁思成故居因市民的憤慨而免於被拆的厄運。這令人欣慰——我們在日益認識到“反光鏡”的重要。全球化的年代裡,我們要先知道自己是誰,才有顏面,有勇氣面對世界啊!管仲在儒家道德觀念里,算是一個小忠之臣,而孔子依然讚揚他。為什麼?他保留了華夏的文明,使我們免於同化於蠻夷。現在不是講華夷之辨的年代了,但民族文化的反光鏡是任一個時代都需要的。一棵大樹生長繁茂的前提是它要有根!

用反光鏡認識我們從哪裡來,然後,舉起望遠鏡,看一看未來的路。

倫敦給世界莊重古樸的倫敦印象,巴黎給世界明麗耀眼的巴黎印象,紐約給世界新銳現代的紐約印象。試問有哪一座城市因為模仿而成為世界名城的嗎?我們要用望遠鏡看一看未來,看一看遠方,然後,走自己的路!

東南沿海有些小鎮,改革開放初期,拆掉古屋,建港式別墅,後拆掉,改為英式,再拆掉,建兩班牙風情小鎮。世上有一個民族這樣樂於毀掉自己的東西然後樂此不疲地模仿別人嗎?

要扛好望遠鏡,看一看未來。只有做好自己,才是走向未來的唯一道路。模仿,只是初級的學習階段,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才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經歷了十年浩劫,我們的文化遺存已成了空架子,整個民族對文化是迷茫的,然後我們就措手不及地面對了全球化。這樣,我們的反光鏡與望遠鏡都太易碎,也太沉重了。但無論如何也要用好這兩面鏡,道理很簡單——我們要做自己,在無法迴避的全球化浪潮中劈波斬浪。摘下老花鏡,回顧歷史,而後高瞻遠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