餅大不過烙它的鍋

我們習慣於聽到“夢想有多遠就能走多遠”,習慣於重複那句在腦中浮現千遍的“一切皆有可能”,更常常用“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來激勵自己的精神。然而,我們可曾認認真真地思考過:一切夢想都能實現嗎?

烏鴉不顧自己勢單力弱而敢於向碩大的山羊衝擊,其勇氣的確令人欽佩,但它竟未考慮自己的本質僅是一隻烏鴉,這已經注定了它無緣搏擊於長空,無緣用俯衝來捕捉獵物。如果說烏鴉是一張餅,那么它的先天屬性便是烙餅的鍋。餅可以變大,烏鴉可以有夢想,然而,餅大不過烙它的鍋,烏鴉的夢想也不能超越它的先天屬性。

對烏鴉撲羊,大多數人會給予嘲笑,而類似的事情發生在人身上,人們卻並不那么清醒了。大家都習慣把“堅持不懈”當做人生信條,對於半途而廢總會嗤之以鼻,認為那是懦夫的表現。

曾經,我看了一個談話節目,主人公是一個堅持寫作20餘年的老農,但不幸的是20年來,他的作品沒有一篇被發表。我不禁驚嘆於他的執著,但更惋惜其浪費了的光陰。當他在結束語中說自己今後的打算時豪邁地說:“以後堅持寫作,爭取有更大進步!”頓時全場掌聲一片。而我卻默然,執著難道等同於固執嗎?追求夢想難道就是低著頭不分方向地一直跑下去嗎?難道我們不能停下來看清烙自己這張餅的鍋有多大嗎?

誠然,人的潛力是無限的,但這種潛力肯定只能在最適合自己的領域裡發揮出來。牛頓畫不出傳世傑作《蒙娜麗莎》,達?芬奇搞不懂什麼叫萬有引力,愛因斯坦無法像艾森豪那樣在戰場上傲視群雄,魯迅不可能在球場上風馳電掣,但他們都是人類中最傑出的分子。他們之所以成功,是他們看清了烙自己這張餅的鍋有多大。他們沒有把精力放在突破鍋的限制、拓展新領域上,而是在限定的範圍內,讓自己做到最好。

我們要認真審清自己的實際情況,不要因存在的缺陷而氣餒,只要懂得發現自己的長處,我們也會為自己烙出美妙的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