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而樂是一種境界

孔子曾說過,貧而無諂不如貧而樂。他本人一生貧困,但這並不影響他保持愉悅的心情,成為“至聖”,他用自己的一生驗證了一個道理:貧而樂也是一種境界。

陶淵明辭官歸隱後,過著“躬耕自資”的生活。與夫人共同勞動,維持生計,並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歡會酌春酒,摘我園中蔬”。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內心畏懼這貧窮。像陶淵明這樣安貧樂道、恣意暢快的人,歷史上能有幾人?

柳宗元被貶柳州,經常挨餓,卻有著“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心境;蘇軾多次遭人誣陷,艱難困苦但卻樂觀曠達,在雨夜吟唱“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大步前行;歐陽修在宦海中沉沉浮浮,在滁州時,生活雖然簡樸,但仍能“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他們都貧窮且快樂著。

日本戲劇泰斗、著名作家昭廣在日本是個家喻戶曉的名人,創作了許多享譽海內外的作品,即使生活再困難,他仍然整天笑呵呵的,很是快樂。他告訴人們,這一切都要感謝已經逝去了的外婆。二戰後,生活極度匱乏,但外婆用智慧教會了昭廣如何搜尋歡樂和幸福,昭廣就這樣在外婆的諄諄教誨下長大了,快樂了一生。原來,貧窮也是可以快樂的。生活就像一面鏡子,我們的生活恰恰就是我們心靈的映照。在貧苦中勉強活下來的人並非英雄,只有在貧窮中依然有滿腔熱情的人才是真英雄!

在哈瓦拉,一切景象只能用荒涼來形容。但古巴人天性熱情,每當看到陌生人來到家中,他們會熱情相迎,臉上露出迷人的微笑,絲毫不見貧窮生活帶來的苦澀。在這裡,貧窮與快樂無關,人們經常在一起放歌跳舞,但那種不帶修飾的快樂,是怎么也掩蓋不住的。今天,我們卻時常抱怨父母不給買昂貴好看的衣服,不能帶我們遊山玩水……跟哈瓦拉人比起來,我們的生活比他們富裕,卻恰恰少了那種快樂!

貧而樂是一種境界,與其整日埋怨生活的貧苦,還不如以一種快樂的心情看待它。富人雖有錢,但不一定快樂,賈寶玉生活奢華,錦衣玉食,但大觀園中的他始終浸泡在煩惱的苦酒中。

因此,哪怕生活貧苦,但只要有一顆愉悅的心,人生也會有一番別樣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