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獄才是天堂

“人生中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順境固然值得慶幸和珍惜,而面對逆境、險境,是從容面對、迎難而上,還是悲摧哀嚎、自甘沉淪呢?這往往決定人生究竟是與光明同在還是與黑暗為伴的關鍵!現實中,有不少人生逢絕境時,都有一種深陷地獄的恐怖感、絕望感;而我要說,很多時候,那地獄才是通往天堂的必經的驛站。

當我們置身地獄般的環境時,自輕自賤、自暴自棄、怨天尤人,只能加速生命的凋零。記得哈佛圖書館自習室牆上有這樣一條訓言:“請享受無法逃避的痛苦。”這啟示我們:假如你真的身陷地獄,首先需要的是一種從容淡定的“享受”心態。正如史鐵生所言:“人生的一切事就是在與困境周鏇。這需要靠愛去延緩死亡。”他雙腿癱瘓,且患有尿毒症,需要靠透析來維持生命,每周3次的透析,總共1000餘次的針刺,讓他的血管變得如同蚯蚓一般……在這樣的困境中,他滿懷著對生命、生活的熱愛,以樂觀譜寫生命樂章,以享受的心態直面疾病甚至死亡,以頑強的寫作來使病痛煥發出別樣的光芒,為世人留下沉甸甸的精神財富。

能享受地獄般逆境的、煎熬的,必定有鋼鐵般強悍而堅韌的意志。《易經》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身陷地獄的人,只有秉守自強的精神,才有可能獲得解脫,找到通往天堂的道路。劉偉童年時因意外電擊失去雙臂,在“要么趕緊去死,要么精彩地活著”之間,他選擇了後者。很多人用手練鋼琴都連連叫苦,而他在北京電視台《唱響奧運》、東方衛視《中國達人秀》等節目中用雙腳流暢地彈奏了《夢中的婚禮》,讓全場觀眾為之震撼,評審伊能靜讚嘆道:“真正的達人是用生命在展示他的才華。”假如劉偉沒有憑藉著自己自強不息的意志刻苦磨練,他怎么能最終成為“斷臂鋼琴王子”呢?

能在黑暗的地獄中頑強抗爭的人,必定有執著的信念。蘇軾曾說:“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這“志”既是昂揚奮發的鬥志,更是矢志不渝的信念,是“雖九死而猶未悔”的志向。南非民族鬥士曼德拉,因為領導反對白人種族隔離政策而被關押在荒涼的大西洋小島羅本島上一個僅4平方米的狹小牢房,長達27年,飽受殘酷的虐待。然而囚徒生活沒能禁錮他的思想和智慧,反而使他的政治信仰和鬥爭目標更加堅定,性情變得更加深沉老練,觀察問題更加周全客觀。在沒有自由的歲月中,曼德拉每天都要做艱苦的勞役,但他依然樂觀積極,每天都堅持讀書、繪畫、養花,還寫信鼓勵陷入困境的人們。他曾說:“只要我們能接受生命中的挑戰,連最奇異的夢想都可實現!”試想,若沒有始終不渝地反對種族主義,建立一個平等、自由的新南非的堅強信念的支撐,他怎么能成為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呢?

享受,自強,堅定的信念,這些就是逃離地獄、升往天堂的雲梯。現實生活中,有一些年輕人,習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安逸生活;一旦遭遇考試失利、下崗失業、失戀婚變等挫折,就往往頹唐不振,甚至輕生,實際上這是自囚於“地獄”之中,自絕了通往幸福天堂的道路。塞涅卡說:“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經歷艱苦卓絕的鬥爭之後才能實現。”當遭逢“地獄”般的厄運的突襲、苦難的重創,我們應該以那些強者們為榜樣,學習在內心深處搭建通往天堂的雲梯,勇敢地挑戰一切厄運與苦難。

史鐵生說:“所謂天堂即是人的仰望。”在“地獄”的桎梏中,只有學會仰望,才能讓人驅除縈繞周遭的恐怖感、絕望感,才能去享受痛苦,以自強的精神、堅定的信念,開闢出從地獄中突圍、奔向天堂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