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睹勝景,須另闢蹊徑

王者登鸛鵲樓欲睹江山千里,不能只駐足本層,須另闢徑,更上一層樓;游者攀廬山欲睹此山真面目,不能置身山中,須另闢蹊徑,出其外而再觀;大鵬欲睹南溟之壯觀,不能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須另闢蹊徑,水擊三千里,摶扶搖直上九萬里。在大路上行走,路邊風景早已被他人盡收眼底,景色甚是平庸,千篇一律,何談勝景?重蹈他人之轍,何樂之有?何不另闢蹊徑,去覽他人之所未覽,聞他人之他未聞,行他人之所未行的勝景呢?而人生的許多勝景都留給了那些敢於另闢蹊徑的人。

縱觀政治,勝景稀少,而追逐勝景的人太多。路往往只有一條,這條路太擁擠,人才經常埋沒人海。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因此欲睹政治上的勝景須得另闢蹊徑。唐時人才濟濟,想出類拔萃極為困難。盧藏用欲睹大明宮這一勝景,不隨當時人進京趕考,而是隱居終南山,走出一條終南捷徑,終為皇帝所用。盧藏用之所以能被重用,是因為他另闢蹊徑,不隨波逐流,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退一步海闊天空,聲名遠揚,為隱者開闢另一條直達勝景之路。普天下芸芸眾生,誰人不想睹大明宮“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勝景,但是科舉取士卻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行此路真是山重水複難於上青天。而另闢蹊徑,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勝景近在眼前。因此要想從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追逐勝景的隊伍中脫穎而出,須另闢蹊徑。

回首軍事,欲睹勝景,也須另闢蹊徑。孫子云“兵者,詭道也。”軍事家如果用兵平庸,就會給人以可乘之機,一招不慎而滿盤皆輸,錯失三軍歡顏的勝景。因此,欲睹勝景,須另闢蹊徑。成功的軍事家往往用兵如神,不走尋常路,出奇制勝。昔井徑之戰,韓信另闢蹊徑擺下違背兵家大忌的背水陣,背水一戰,大破趙軍。若韓信拘於常法,又怎能出乎敵人意料,背水而戰呢?又怎能以少勝多,大勝敵軍呢?又怎能最大程度激發士兵潛能,置之死地而後生呢?由於另闢蹊徑,韓信轉危為安,反敗為勝,一招扭轉乾坤,使勝景觸手可及。因此,要想讓遠在天邊的勝景頃刻間近在眼前,須另闢蹊徑。

遍看文學,每段時期都有一派文學勝景,一旦這段時期結束,文學將處於下坡路,此時再古為今用,必將走向窮途末路,因此欲睹文學勝景,須另闢蹊徑。文學上的巔峰一波接一波,後浪推前浪。周有《詩經》,楚有《楚辭》,漢有賦,唐有詩,至此,宋人若再言詩,已無新意可言,於是有了詞,有了子瞻“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放,有了三變“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婉約。若宋人食詩之殘羹冷炙,宋人很難再有創新;反之,宋人另闢蹊徑,以詞之靈活媲美詩之工整,詞詩得以並駕齊驅,宋詞得以攀上唐詩後的又一文學巔峰。宋人睹此文學勝景,真不枉其別出心裁,另闢蹊徑。雖然文學形式多種多樣,卻僅限於當代,這也使得勝景繽紛絢麗卻都不能長存,蘭亭已矣,梓澤丘墟。對於文學,勝景總是需要源頭活水,所以也總有人去另闢蹊徑,再攀巔峰。因此,欲在勝景沒落低靡之際睹舉世無雙的勝景,須另闢蹊徑。

如果路漫漫其修遠兮,又何必上下求索,一條路走到黑呢?君不見蹊徑之捷,亦可至勝景,甚至至更勝之景呢?修遠路上困難重重,勝景迢遞,又何必墨守成規而錯失良機呢?因此,另闢蹊徑,推陳出新,去覽世間更勝之景,聞世間更勝之景,行世間更勝之景。

當然,覽他人所覽,聞他人所聞,行他人所行的勝景,也能從中受益,只是遠不比另闢蹊徑的第一人所獲之豐厚。昔先秦時期,諸子各闢蹊徑,百家爭鳴,各放光彩,此時勝景之多,精彩之至,遠非“獨尊儒術”所能比。雖然漢朝文化也很繁榮,但勝景的光彩卻黯淡了許多,拾人牙慧注定到不了前人的高峰,而另闢蹊徑各抒已見才能使勝景大放異彩。

放眼當今世界,科學上欲睹勝景,更須另闢蹊徑。平常人局限於前人的思維模式,而不知變通,很少有人在觀摩別人的勝景時能錦上添花。而科學上的勝景就像無盡的寶藏,只等著那些另闢蹊徑前來探險的勇者:愛迪生一反前人思維,以鎢絲為燈絲,照亮千家萬戶;陳景潤另闢蹊徑,使哥德巴赫的猜想進一步地解決;袁隆平另闢蹊徑以雜交水稻養活整箇中國。“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世界需要科學的推進,而要想睹科學的勝景,僅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遠遠不夠的,這最多能睹前人之所睹;而前人之所未睹是終究看不到的。另闢蹊徑才是唯一出路,才能讓當今時代科技更加發達,讓“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