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飛夢的翅膀

人生在世,能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是一大幸事,而想在工作中成就一番事業還得有賞識自己的人。生長在平遙這方土地上,對胡曉明來說是幸運的,而遇到郭興銀的賞識可謂是幸運之又幸運矣。是唐都推光漆創意園給胡曉明插上了放飛夢的翅膀。

自小喜歡繪畫的胡曉明生於1976年,如今是平遙唐都漆器有限公司的高級工藝美術設計師,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如果說是他的繪畫天賦滋養了他對漆畫藝術的執著,倒不如說是平遙這片滲透一千年漆文化的厚土成就了他的夢想。

喜歡繪畫的人眼裡都是畫,牆壁上的水漬、地上的土坷垃、天上的雲彩無不是或飛、或臥、或嬉戲、或奔走的飛禽走獸,只要有空間就畫幾筆。曉明記得國小時,在自己書包上畫了一匹馬,那時在農村還不見印有卡通圖案的花花綠綠的書包,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啊,小朋友們看到了紛紛拿過自己的書包來,向他索要一匹馬兒的快樂;流行刺青的那些年,小朋友們手臂上便有了曉明拿原子筆畫的圖騰,洗掉了重畫,既有用武之地,曉明樂得一展身手;自從給媽媽做的新衣畫了只白鵝貼花圖案,鄰居嬸子大媽們做刺繡時也都找這個小小畫家。藝術是魔,粘上了便擺不脫。曉明看到有人用刀刻剪紙,便自己拿鋸條磨成小刀,給媽媽刻窗花。以後每年春節的窗子上就落上了登梅的喜鵲、銜蓮的游魚。

1992年,曉明十六歲時投師平遙齊派畫家張育人學畫國畫。學了一段時期國畫,聽說平遙推光漆器廠要招生,就報了名。招收新學員先培訓一段時間,看看能否勝任這項工作,最後擇優招為學徒工。培訓結束時。授課老師告訴曉明,你的素質很好,一定會留下的。可是,進國營企業的門檻,不是件容易的事,競爭是激烈的,參加培訓的人中只留三個人哪。儘管名列前茅,被擠掉在當時很正常,而事實上確實受到排擠了,曉明正準備回家的時候,事情戲劇化地有了轉機,他以第三名的名義被留用。曉明至今不知其中原委,畢竟,推光漆是一項精細的工藝,對人才的選用非常苛刻,它關係著廠子的前途呢。

天時地利人和,自古是成就事業的必要條件。那時,由於國營企業積重難返,平遙推光漆器廠已到了難以維持的局面。青春勃發的躊躇滿志與不知是福是禍的改革大潮相撞。原來契約寫的是三個月的實習期,三個月滿就可轉為正式工。然而,就在三個月快滿的節骨眼上,胡曉明的前程就此擱淺在自己夢寐以求的平遙推光漆藝術的門檻外。遣散臨時工的一紙文書像一盆冷水,不偏不倚地澆在滿心熱望的胡曉明頭上。

剛剛入了漆藝行,心嚮往之,推光漆的魅力時時召喚著這個摯愛著繪畫藝術的年輕人。打聽到榆次木器廠招畫工,曉明打點起行裝到了榆次。人最難得的是喜歡。有了第一次被遣散的經歷,還有對藝術孜孜以求的執念,曉明對工作絲毫不敢苟且。為了完成一件作品,常常要工作到深夜,有一次,一連五天五夜都沒合眼。倒不完全是為了趕活兒,還有一份對作品最終效果一睹為快的迫切,和品嘗那一味小小成就感的殷殷期待。為了不至於把時間過多地消耗在吃飯這件事上,曉明發明了一個自製“快餐”法。那時,還沒有電熱器,他把電線兩頭的絕緣體剝掉,讓銅絲裸露做導體,使之分開一定的距離,免得混線而發生事故,再把電線頭通往水盆,接通電源煮雞蛋。這辦法既快又方便,關鍵是省去了走路和等待的時間。

機遇似乎總與曉明過不去,淡色家具走進九八年的百姓居室。這一股流行風襲來,衝擊著木器市場,人們不經意的審美情趣改變,像平地颳起的龍捲風,卻生生地捲走了曉明的事業,曉明所在的木器廠倒閉了,依附木家具而生存的畫工,像一粒沙子一樣被時代沉澱、淘汰、拋棄了。事業在胡曉明眼前綰了一個結結實實的扣,是活扣還是死結,曉明不知道,只是覺得空落落地難受。

工作沒了,飯還是要吃的。為了混口飯吃,這個非常有潛力的畫工,不得不捲起鋪蓋回到平遙。曉明做起了跑百家門的營生,給人們新打的家具刷油漆。若是遇到喜歡彩繪的顧客便是曉明施展身手的時候,他也承攬玻璃畫。顧客的需要就是市場,小是小點,混口飯吃還是綽綽有餘的。

雖然國有企業倒閉了,隨著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推光漆在這片有著102024年積澱的土地上再次萌發。幾個朋友邀請曉明入股經營漆器作坊。父親認為朋友們開的條件優厚,支持曉明入股。曉明卻有自己的打算,和別人合夥不自由,他要憑自己的能力設計自己的人生,打拚自己的事業。自己單幹便意味著下海,而下海面臨的風險不止是浪頭,還有不知行在何處便撞到水下的礁石。路子是走出來的,不走怎么知道行與不行。曉明紮實的繪畫功底和他超乎常人的創意讓他有了應對風險的底氣。作坊辦起來了,這一葉滿載著夢想的小舟是浮是沉,在此刻對於一個沒有金飯碗的自由職業者是至關重要的,而對於一個站在岸邊躍躍欲試的弄潮兒,又未必重要——既然已無退路——大不了沉下去從頭再來,重要的是有沒有放飛夢想的勇氣。

檢驗這一葉小舟的耐力得作品說話呢。

那年正月,曉明把自己的作品羞澀地拿到平遙南街擺了出來。平遙人對“貓”

有一份別樣的情結,源於多年來平遙傳統推光漆對貓的青睞。貓是吉祥物,貓與蝴蝶畫在一起諧音為“耄耋”、“貓來富”,有長壽富貴的意思。薛生金老師的貓,在平遙久負盛名,曉明也畫了幾幅貓。那一隻只憨態可掬的小貓讓過路人流連忘返。經營漆畫生意的《協盛昌》老闆一眼看上了曉明的貓。曉明和《協盛昌》訂了供貨的口頭協定。市場經濟的法則就是優勝劣汰,它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既是科學的、必要的,也是無情的。

當時薛老師的貓已經名聲大噪,每隻貓要價不菲,初出茅廬的胡曉明所畫的貓,雖不能與薛師傅的貓相敵,要價卻低,因而被又一家經營漆畫生意的《永隆號》看上了。《協盛昌》給曉明每隻貓一百元,並說全包了。《永隆號》出貳佰元……二百五、三百,最後《永隆號》每隻貓抬到四百元買斷了曉明的貓,並把曉明挖了過去。

2024年,曉明攜《五子戲春圖》在首都國際展覽中心參加了第十三屆中國藝術博覽會,接受了媒體記者的採訪,作品獲得一致好評。參展的成功引起了省民間藝術協會的關注,曉明加入了民協,當年,被評為民間藝術大師,山西省民間藝術傑出傳承人。他的《雙貓圖》被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收藏了。

漆器藝術品既是商品也是文化產業,百姓對漆器藝術品的接受也是對文化產業的認可和檢驗。

2024年,在平遙文聯的推動下,借十二五轉型發展的東風,“平遙推光漆器文化產業創意園”項目啟動了。郭興銀董事長高瞻遠矚,為了改革平遙漆藝界生產混亂的局面,經銷無序競爭的狀況,四處招聘人才,兼併分散的小作坊,曉明進了唐都。

搞藝術最忌“死”,抄襲和自創是匠人和藝術家的根本區別。只會沿襲前人的技藝注定你永遠是個畫匠,而具有藝術天賦的胡曉明在追求更高的境界,他要在傳承的底色上描繪自己的創意,走出自己的路子。因為有學國畫的功底,曉明開始了他的創意人生。他在以堆古彩繪的貓為主題的畫面,工筆點綴蝴蝶、螳螂、昆蟲類,再襯以寫意山石、花草。工筆寫意互為映襯,使畫面意趣橫生。

曉明畫花鳥走獸有自己獨特的一套表現手法,畫走獸最關鍵是傳神與絲毛。為了把握好絲毛技法,他翻閱了大量書籍,在用筆的技法上接受了曹克家的影響。市場上買的筆很難逼真地表現走獸的皮毛質感,他便買野貓皮用以採集野貓毛,然後自製各種用途的畫筆。堅硬的長毛和柔軟的絨毛分別製作,配合使用,使畫面走獸的背部和腹部更加逼真生動。

曉明認為,藝術沒有止境,要做出一番成就來,傳承和創新同樣重要,帶出一批好徒弟來是他的心愿。平遙推光漆是有前景的,但是,民間藝術也面臨著挑戰。近年來的大展就叫人擔憂。年輕的一代大師接受了西方理念,擁有話語權而崇洋媚外的大師們左右著大展的品味,他擔憂漆畫藝術的發展方向走入誤區,從而使中國民間藝術陷入被外來藝術同化的境地。

平遙推光漆器藝術需要創新和借鑑,但絕不是拿糟粕取代精華。我們的優秀漆文化是無以倫比的。曉明說,把平遙漆器傳承下來、推出去,讓它走向世界是我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