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樂

很多年以前,大概是爺爺那一代人的時候,人民生活是十分艱辛的。地里鐘的莊稼收成少不說,還得交一大部分給地主,噢!那時候還得繳地稅,因而真正收進家裡的糧食便很少了。“那會兒我們啊,天天一放學就往家裡沖,火急火燎的找粥喝,生怕慢上一步子就連粥沫沫都喝不上囉!”爺爺這么跟我說。

“改革開放了好啊,可以吃的糧食多了,不用再餓肚子,娃娃也都可以上學了。”“嘿!生活啊,是真的好了。雖說日子苦了點,可心裡大多時候是不苦的,有飯吃有學上就十分滿足了。”“現在啊,這人是有飯不吃有學不上,你說這都是幹啥呀!”爺爺老了,總愛感嘆。雖然爺爺沒讀多少書,可我覺得他說的很對。

在物質生活愈加富裕的今天,人們的精神生活卻沒跟著富裕。很對老一輩人完全無法想像的事在如今的時代頻頻上演,學生不堪學業重負跳樓自殺,幾歲女童遭性侵,少女揚言明星比父母重要激怒其父被父親斷送生命……多么可怕啊!不只是我要問,爺爺更是疑惑:這個世界怎么了?是生活太富裕帶來的過錯嗎?

其實是因為,人的欲望膨脹了。古語便有曰:飽暖思淫慾。這個淫慾是指的,大概是一切複雜的欲望。為什麼物質生活富裕起來了,許多人卻感覺自己過得並不開心?因為快樂源於滿足,而太多人不知足。

許多在職場中的年輕人夢想著賺大錢,卻不願意腳踏實地,不願意等。懷著一顆有夢的心投身職場,眾多應酬奔波卻耗費了他們當初所有的感情。他們總是著急的,當期望的回報沒有很快在付出之後到來,煩躁不安便將他們囚禁。於是抱怨生活,抱怨社會,抱怨遭殃的一切。其實當他們回過頭,就可以看到身後有無數的人在更辛苦的討生活,就會知道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是多么富足。

從前有位詩人,嫌院子裡的芭蕉風發出沙沙聲,雨來滴滴答答的響,吵的人不能靜心入夢,揮毫寫下:是誰多事種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詩人的妻子慧心獨具,戲筆完成下聯:是君心緒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芭蕉可不是你自己鐘的嗎?發出雜音的不是芭蕉,是你的心。既已鍾芭蕉,該好生欣賞才是。許多人如這位詩人一般,對於自己當初主動投身的環境,到最後通常是厭惡的。收起我們什麼都想要的心,快樂便容易多了。

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提出的“斷舍離”思想,應當被活在欲望膨脹世界裡的每一個人接受。“斷”即斬斷自己過於複雜的痴妄,安生過好當下的生活;“舍”即捨棄同時什麼都想得到的心,對自己擁有的一切感恩;“離”即離開壞習慣,努力做一個更好的自己。

物質生活愈加富裕,我們就愈加感恩生活。只要知足,無論身處怎樣的時代,都會是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