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靈魂看風景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如果李清照等待的不是雁書尺素,而是電子郵件,這份愁思恐怕會大打折扣。

“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如果趙師秀沒有在友人失約後百無聊賴地擺弄棋子,而是埋頭刷微博,恐怕他也不會聽到黃梅時節雨,青草池塘蛙。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如果那時有電話,劉十九肯定會飛速趕來,那份在茫茫雪夜中準備綠蟻新醅、紅泥火爐的摯情也不會彌顯珍貴。

時代的列車在滾滾濃煙中飛馳向前,沒有時間停下來等等我們疲憊的身子和茫然的眼睛。我們是幸福的一代,未經戰爭洗禮,又幸運趕上了科技革命:網路,手機,飛機……無時無刻不在改變我們的生活;但我們又是茫然的一代,當我們用鏡頭替代了眼睛,用手機螢幕替代了面龐,我們真的看見了風景嗎?

霍金,一尊歪頭坐在輪椅上的圖騰,一個生活在果核里但有著無限宇宙的人,曾不無痛心疾首的說:“人類最終會變成科技的奴隸。”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當我們僅憑藉一根網線就與大洋彼岸的人成為摯友,但卻用冷漠和沉默來對待朝夕相伴的父母;當我們關心著一架遺失於蔚藍南印度洋的飛機卻對樓下饑寒交迫的拾荒老人熟視無睹;當我們遇見有人跳樓輕生,第一反應不是報警,竟是拿出手機拍照……究竟是冷漠的人性造就了冰冷的機器,還是冰冷的科技使人性更加疏離?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曾扼腕嘆息:“現在人們迎接我時都舉起了手機,我覺得很不習慣,我更懷念從前和我的人民用眼神交流的日子。”

科技本是人類創造出來用於服務自身的工具,人類絕不應為之奴隸。我們應當用自己的眼睛和靈魂,身體力行、真真切切地去感受這個世界的風景。

放下手機,去體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美;放下電視,去品味“賭書消得潑茶香”的“當時尋常”;放下網路,去感受“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的小小愁情……

科技本身並無好壞,只是我們應當如何使用它們。“竹密不妨水流過,山高豈礙白雲飛?”只要靈魂對風景睜開了眼睛,在哪裡都能看到“庭下如積水空明。”

靈魂在左,風景在右,將生命這一徑長途點綴上花香瀰漫。用靈魂,去看風景。